.-?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认知解读陈晓珮〔XX大学外语学院,XXXX450001〕摘要:自20世纪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快速开展,该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语言学家们的青睐。由福柯尼亚最先提出并后来在2002年完善的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中较新的理论,已经被证明对人类语言具有极大的认知阐释力。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尝试对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进展认知解释,从而验证该理论对解读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可行性,并帮助读者理解诗词语言的深层语意构建过程。关键词:认知;概念整合理论;?念奴娇•赤壁怀古?Abstract:Eversincethe20thcentury,withtheemergenceandrapiddevelopmentofcognitivelinguistics,agrowingnumberofscholarsandlinguistsarepayingmoreattentiontotheresearchofthisfield.The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firstproposedbyFauconnierandpletedin2002isarelativelynewfieldincognitivelinguistics,andhasbeenprovedtohaveagreatexplanatorypowerofhumanlanguage.Basedonthistheory,theauthorheretendtoprovideacognitiveexplanationofSushi’sfamouslyrics“CharmofaMaidenSinger〞,andmeanwhile,verifythefeasibilityof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ininterpretingancientChineseliterarytextsaswellashelpthereaderstounderstandthedeepprogressofsemanticmeaningconstructionoflyricslanguage.-.word.zl
.-KeyWords:Cognation,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CharmofaMaidenSinger〞1.引言中国古典诗词一直以其悠久的开展历史和复杂的深层指示意义而闻名。宋词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很早就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目前对其相关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美学和修辞学等方面。现在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开展,它正日益显示出对各种语言所具有的深层解释力。由于认知语言学把语言视为人类的全部认知能力中的一项,它被定义为“坚持体验哲学观,所关心的是概念构造和意义研究,力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构造等对语言作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王寅,2007〕。由于认知语言学这样特点,使其可以为文本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目前,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进展文本和话语分析的大局部研究多数是基于英语文本进展的。因此,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运用到对中文语料的分析中,不仅可以验证其对汉语文本的解释力,同时也能为汉语文本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本文主要是基于福柯尼亚在其两本论著中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IntegrationTheory)对中国古典的经典语篇,苏轼的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进展分析,探讨概念整合框架对汉语文体分析的解释效力。2.概念整合理论的开展及其应用概念整合理论又名概念合成理论,是从福柯尼亚〔Fauconnier〕1994年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开展过来的。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受到语言学界得极大的关注,被认为是对莱考夫〔Lakoff〕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因为它抑制了概念隐喻理论-.word.zl
.-所采用简单的双域模型的解释模式,运用了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的四空间的跨域映射,从而能对那些新奇的语言现象具有更加合理和充分的诠释。自从概念整合理论被提出来后便得到了迅速开展,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吸引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福柯尼亚和认知科学领域的许多专家将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如认知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的相关领域的探索研究。在归纳之前所有研究成果的根底上,福柯尼亚和特纳〔Turner〕发现该理论在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相关机制和语言构造,特别是在隐喻和类比等方面的研究上具有强大的认知解释力,能够清楚的说明概念和联系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当然,隐喻和类比仅仅是概念整合分析中的一个小的局部而已,因此,将该理论运用到其他语言学领域是目前迫切急需的。概念整合是有关语言现象的一种认知操作模式,同时也是人们进展思维和活动的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它所包含的两个输入空间是分别来自两个不同范围的具体信息,包括语境、文化、思想等,两者之间通过可及性原那么〔AccessingPrinciple〕建立起跨空间的映射。其中的类属空间(genericspace)是两个输入空间所共同具有的一局部相关构造和内容,是两个输入空间的跨空间映射的直接局部。而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那么两个输入空间通过局部选择性的投射到该空间后经过一些列复杂的心理过程最终产生的结果,主要经过了组合(position)、扩展(elaboration)和完善(pletion)这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来最终产生的。1.文本分析3.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全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word.zl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6)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2作者及其创作背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代著名的诗词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伟大诗篇,颇具盛名。这首词气势雄浑豪健,情感谢昂,胡寅对其评价有:使人“登高望远,举手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酒边词序?)。这首词是苏轼在公元1082年因为“乌台诗案〞遭到牵连,被贬谪至XX担任一个卑微的职务——团练副使,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大逆转。后来,他游览黄冈赤壁所做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词篇,意欲赞美了祖国江山的美好,缅怀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的感慨。3.3概念整合视角下的解读这首词可以分为两个诗节,前四句为第一诗节,即为上阕,后四句为第二诗节,即为下阕。在第一个诗节中,词人从他现在所生活的真实世界入手,建立其以目前的空间作为的基点。在这个现实空间中,词人主要描绘了他所看到的黄冈赤壁的真实景象。3.3.1上阕的认知解读在第一句中,滚滚向东流去的江水首先映入词人的眼帘。这种景象使得他想起了浩淼宇宙中曾经过往的历史。于是,过去的历史就被词人比作了-.word.zl
.-向东流淌的江水,而历史中那些英雄的人物就是江水向前翻滚所涌起的浪花。在这里,两个输入空间就被建立起来了,分别是江水输入空间1和历史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中包括了无边无尽向东流去的江水和其中流动涌起的巨大的浪花。输入空间2包括了这里过往的漫长历史进程和在往昔钟嵘岁月中所做出奉献的许多英雄人物。在这两个输入空间中抽象的构造就共同投射到了类属空间。通过对输入空间1中向东流去的水和输入空间2中不断向前开展的历史在类属空间中进展组合,使得词人得以通过不断向前的江水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微妙情感。历史就像奔涌向前的江水,江水中不停顿向东流的特点被投射以与历史不断的向前的开展产生联系。那些勇敢的英雄人物就对应了江水中涌起的的浪花。随着江水不停的向前奔流,浪花也逐渐慢慢消失。同样,随着历史不断的向前推移,那些伟大的英雄人物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中暗含的意思就是不管那些英雄般的人物的生平是多么的辉煌,现在他们都已经随着历史前进而离开了。通过这里可以发现词人实际上是满怀感情的为历史和其中的英雄而叹息。这里所构建出的概念整合网络如以下图图1所示。合成空间类属空间都会随着一个事物的前进而另一个事物逐渐消逝江水奔流涌起的浪花历史开展英雄的人物随历史河流的开展,其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浪花一现,都已不复存在。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图1-.word.zl
.-回眸历史,人们不禁想起了关于赤壁这里曾经的历史过往,而最能让后人记住赤壁的主要是因为三国时期这里发生的非常有名的战役—赤壁之战。正像不断涌起的许多浪花一样,在第一句词中提到的风流人物可能是指参加过这场大战的所有主要的英雄,那些为这场战役所作出各种奉献的人们。这一点在第二句中得到了确认,“故垒〞,“三国〞,“周郎〞,这几个词激活了之前关于这场东吴周瑜都督领导的赤壁之战。在第二句里,风流人物就被局限到了著名的将军周瑜的身上。正是他领导着吴国军队以弱胜强,在公元208年以5万的兵力勇猛的击退了曹操带着的20万大军。在第三句中,词人根据现实空间的基点更加生动具体的描写了江边的景象。岩石,波涛,白雪这三个意象被进展了具体的描述。在这一句中,波涛被比喻成了一堆堆冬天的白雪,就能建立起分别以波涛和白雪为输入空间的一个概念整合构造,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楚的解读出词人想要借助雪这个意向描述赤壁江边波澜壮阔的风光和波涛激流澎湃的气势。岩石,波涛和白雪这三个意象分别被“乱〞,“穿〞,“惊〞,“拍〞和“卷〞这几个词修饰,使得陡峭峥嵘的石壁直插云天的险峻,狂涛拍岸的吼声和拍岸后的惊涛所激出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形象贴切的描绘出来,使得读者能从中领略出当年剧烈的战争场面。在这个概念整合的网络中,输入空间1是岩石与空间,波涛与江边的撞击,输入空间2是吴国与魏国,周瑜与曹操的对抗。两个输入空间所共同投射形成的类属空间包含了甲乙双方分别以自然界和人类双方在以各自特有的形式进展的抗争。在赤壁,现在峥嵘的岩石和天空与像卷起一层层白雪的波涛与江边的抗击共同组成的雄奇的画面正是三国时期周瑜代表的吴国和曹操代表的魏国之间规模宏大,斗争剧烈的战争场面的很好表达。这个概念整合的网络可以如以下图图2所示。-.word.zl
.-合成空间类属空间都在以各种形式进展剧烈的斗争甲:岩石,波涛乙:天空,江岸甲:吴国,周瑜乙:魏国,曹操通过岩石,波涛所代表的甲方与天空和江岸的撞击景象能领略出当年吴魏两国周瑜与曹操的剧烈的赤壁之战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图2在第四句中,词人继续沿用前面三句词中创造出来的意蕴。通过分析的前面两个概念整合网络中,读者可以清楚直观的理解现实基点所创造出来的两个输入空间1,江水与浪花以及岩石,波涛,天空,江岸所共同构成的自然景观。回首过去在历史中想象的两个输入空间2,历史开展与英雄人物,曹操的魏国与周瑜的吴国在赤壁激战的人文场景。江山的风光是如此的美好以至于历史中的各路人马为此纷争,因此也出演了这样壮烈的战争。“江山如画〞,是对上面所描写的雄伟江山的总括评价。“一时多少豪杰〞是讴歌历代的无数英雄的写照。与此同时,通过构建的概念整合网络可以很好的解释词人这半句“一时多少豪杰〞的突然出现,使得上阕的四句词之间的情景结合的更为严密,流畅和自然。在该词上阕的全部四句中,-.word.zl
.-是词人对现实空间的风光描写和历史空间的人物想象两个空间共同组成的。在认知分析构建概念整合网络中一个自然景观的输入空间和一个人文景观的输入空间结合在了一起,以两空间所共有的特点投射到类属空间最终得出了合成空间中的深层意义。3.3.2下阕的认知解读下阕的第一个词“遥想〞把原本上阕中基于现实空间基点的描述转换为过去历史这个基点。在这一个诗节中,表达的重点转入了曾经的历史。在上阕的最后一局部中,词人并未详述的引入了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不仅是从前面江边的自然风光引起的想象,同时也为下面要详细描述这场战争的作战双方埋下了伏笔。因此,词人从下阕的第一句就直接转入历史空间这个基点。在这个过去的历史基点中,词人以对其中的英雄人物周瑜做了主要的描述,同时辅以当时赤壁之战的一些场景描写。从第五句起,词人开场对吴国的大都督周瑜进展介绍,但是他并未一开场就直接对周瑜进展正面的描写,反而参加了关于小乔的文字。这里将小乔写入词中非等闲的笔墨。根据文化历史知识,读者都知道小乔是吴国国老乔玄的小女儿,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大美人,家庭背景和性格修养都很好。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中,美人是来配英雄的。因此在这里,新的一个概念整合的网络开场建立。输入空间1是关于英雄和美女抽象的概念,输入空间2是周瑜和小乔两个真实的人物。在类属空间中,因为周瑜身为东吴的大都督,广泛受到人民的爱戴,是英雄这个概念的很好的具体阐释,而小乔是远近闻名的美女,亦是非常符合美女这个称谓的。正所谓美女配英雄,在小乔这样美女的映衬和搭配下,更显示出了周瑜非同寻常的非凡气度和雄姿英发的英雄气概。-.word.zl
.-合成空间类属空间美女配英雄英雄美女周瑜小乔在美女小乔的映衬下,周瑜是一个英雄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图3在第六句中,词人还添加了对周瑜的衣着的描述,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羽扇一般是书生的物品,而纶巾那么是武将的衣着,这说明他虽为武将,却有着文士的儒雅的风度,也就更加突出了周瑜有勇有谋的英雄品质和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通过这样具体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出在赤壁的战场上,身为将军的周瑜手拿羽扇,头戴纶巾,平静淡定,沉着不迫的指挥着东吴的军队抗击曹军的情景。后半句的简简单单“谈笑间〞这三字却是如千斤般,非常有分量,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大破北魏军队时那种成竹在胸的神态。“强虏〞这里是指魏军,有一定的贬义色彩。而最后的“灰飞烟灭〞生动逼真的再现了当年火烧赤壁的壮烈情景和20万魏军全军覆灭的悲惨景象,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在第七句中,词人又从过去的历史空间重新跳回到了现实的世界。在当时所处的真实时代里,词人通过“故国神游〞设想自己的心神游到了三国时代的赤壁,在这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设想的空间里,-.word.zl
.-如果能遇上周瑜,他该会嘲笑词人比自己年轻可是却早已经忧愁焦虑的生有白发了吧。此时,词人将自己与当年的周瑜做了比较,词人自己来自于当时的现实世界,而周瑜那么可以看做是通过概念整合网络建立起过去虚拟空间的历史英雄人物。因此,输入空间1那么是现实空间中词人和自己来赤壁时已完成的功业,输入空间2就是三国时周瑜和其在赤壁战场上成就。投射到类属空间中表现出来的就是两人同是在赤壁进展的对话。在这首词中,苏轼认为自己并未完成任何工业,与周瑜相比,自己空是多了一些感伤的情绪和几缕花白的头发。最终通过在合成空间中的组合和完善,词人根本无法与周瑜这个伟大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合成空间类属空间假设重回三国时期,并在赤壁遇到周瑜苏轼伤感和白发周瑜赤壁大战的胜利词人没有自己的功业,无法与大破曹军的周瑜相提并论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图4在词的第八句,也就是最后一句中,词人感慨道无论对于周瑜这样的英雄还是对于自己,生活就像是一场梦。这中流露出一丝感伤的情绪,词人也只好对着目睹过所有历史过往和现实生活的月亮对饮了。这种以酒祭奠赤壁江上的明月是词人心中一种无可奈何的精神苦闷的反映。-.word.zl
.-在这首词中,词人首先以现实空间为基点,描绘了游览赤壁所看到的自然风光。其中江水,浪花,岩石,波涛,江岸等意象通过概念整合网络的构建与历史,英雄人物,吴国,魏国等历史中的人物严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过渡自然。在欣赏江边风光的同时,词人的基点也随着思绪的改变而转移到了历史的空间,读者也跟随着词人回忆起了当时的英雄人物周瑜以及赤壁的战争场面,在这里的概念网络中,词人与周瑜的比照更加突显出了词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短短的八句话,100个字,其中却能够通过建构概念整合网络解读出词人怀古抒情,借古叹今的复杂情感。1.完毕语诗词是作者从内心深处抒发真实心理情感的优美的语言形式。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就曾经说过“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因而,对诗词语篇的解读不仅可以探究作品本身,同时也可以用来剖析作者的当时的情感。用不同的理论来阐述诗词可以更加深入、全面的开掘其中丰富的文学和艺术价值。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新兴并且重要的理论,已经被证明对于许多语言现象具有崭新和独到的解释力。本文正是基于该理论对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进展全新的解读,通过对每一句的详细的分析,构建了四个整合网络,最终证明该理论对这首宋词的阐释力很强,它能拓宽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为今后诗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本文也说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中国古典汉语文本同样也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汉语文本的理解,拓宽了古代汉语语篇解读的思路,这样,概念整合理论的内涵也进一步得到升华。参考文献-.word.zl
.-[1]Fauconnier,Gilles.MentalSpac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4.[2]Fauconnier,GandM.Turner.TheWayWeThink:ConceptualBlendingandtheMind’sHiddenplexities[M].NewYork:BasicBooks,2002.[3]LanChun.ACognitiveApproachSpatialMetaphorsinEnglishandChines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3.[4]蔡燕.唐诗宋词艺术与文化审视[M].XX:XX大学,2006.[5]X宇红.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M].:中国社会科学,2006.[6]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大学,2021.[7]孟霞.概念整合理论评价[J].XX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8]孙毅,陈朗.概念整合理论对概念隐喻观的补偿性阐释功能[J].XX大学学报,2021.[9]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的开展与理论前沿[J].XX外语学院学报,2006.[10]王寅.认知语言学[M].XX:XX外语教育,2007.[11]许渊冲(译注).宋词三百首[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word.z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