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声声慢学习目标 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3.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1.字音辨识(1)寻觅( ) (2)戚戚( )(3)乍暖( )答案 (1)mì (2)qī (3)zhà2.词语解释(1)戚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乍暖还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悲愁、哀伤的样子。(2)调养,保养。(3)枯萎,凋零殆尽。(4)忽暖忽冷,气候变化无常。3.古今异义(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依次。答案 (1)枯萎,凋零。(2)光景,状况。4.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①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课外名句——李清照名句①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②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③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④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⑤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一、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以南宋高宗建炎元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她的词作也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着。南渡前,其作品主要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对真挚爱情的抒发,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悲伤于自己的身世和失去的幸福,又面临着民族的灾难,故而其作伤时感世,悼亡思乡,沉郁感伤。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二、背景展示《声声慢》写于南渡之后。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时夫妻俩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从此以后,李清照孤身一人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独处异乡,品尝着背井离乡之苦和国破家亡之悲,在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声声慢》就是这种深愁惨痛的最真实写照。三、文学常识易安体李清照的词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有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四、文化常识古诗常见意象1.梧桐更兼细雨梧桐: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2.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3.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4.流水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5.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文白对译声声慢
她是“乱世中的美神”,是一个勇敢率真的女人,大胆地以己之情,抒己之怀;她又是一个柔情万种、愁若苦海的女人,无论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日子,还是动乱的时代,变迁的年华,都使她的诗歌中充满了愁绪;她更是一个豪情万丈的女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她的英雄观。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是本词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图后问题。请列举《声声慢》一词中除“淡酒”外所出现的其他主要意象,并将其填入图中①②③④处。答案 ①飞雁 ②黄花 ③梧桐 ④细雨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连用七组叠字,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美。(2)这些叠字表达出了词人复杂而深细的感情。“寻寻觅觅”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冷冷清清”描写了词人在丈夫去世后,只身度日的孤单、清苦
的生活状况;“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发。这七组叠字,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的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靖康之难后,词人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2.为什么大雁飞过会让词人感觉是“旧时相识”?表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2)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3.词中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有哪些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词人用口语的形式,直抒胸臆:这情形、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2)“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引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3)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词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诗歌鉴赏之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自己态度的抒情方式。即诗人在其诗作中直接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时、惜别、怀乡、思亲、愤世、讽喻、怜己、忆友、言志、赏誉、激情、快意或愁绪等情感。这种方式比较直观。间接抒情是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褒贬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抒情方式。其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情本无形、无影、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嗅不到,不直接写,只好借助描写与这“情”有相似或相关点的景、物、人、事。因此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借物(人)抒情、借事抒情等。《声声慢》中的“愁”,具有什么样的广阔的社会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写此词时,南宋已偏安一隅,不思恢复中原,她的丈夫赵明诚也不幸病故。她从此成为一个寡妇,一直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不幸遭遇接踵而来,李清照的词扩大了意境,感情更加悲痛深沉。此时的词作反映了时代的苦难,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词中所抒发的沉痛悲凉的感情不但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感情。词人的遭遇和痛苦是时代造成的,因此这首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妙用叠词《声声慢》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公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再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全诗运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手之秀美,织布繁忙,形声兼备,继而生情,水清浅,人含情。由景及人,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内容更细腻委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再如朱自清《荷塘月色》写荷塘的四面景象,作者用了“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叠词,可见作者眼中的荷塘,虽然美丽清幽,却也朦朦胧胧不能仔细分辨,巧妙地烘托出作者此时的特殊心情——“颇不宁静”。要想把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或动人的情景展示给读者,叠词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技巧点拨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多个叠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也丰富了语言的涵义,有强调的作用。迁移运用请运用恰当的叠词写一段话,要求文段意思明了,语言生动,不少于1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抬头远望,果然,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片的绿色在田野上闪动,那是盛夏稻田的颜色,密密丛丛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把那深深浅浅的绿色一直推向远处,那样的绿色仿佛是画家故意调和过的,那绿得发黑的深色让你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由此过渡,那最浅的颜色大概就是那没有洗脱绿色的油菜花了。而这之间没有让你感觉到缺少了任何一种色调。
(示例二)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半壁江山顿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她怎能不“憔悴损”呢?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以及稍后的辛弃疾,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饮酒骂座、痛饮拍案。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运用示例 李清照,你的傲岸征服了所有人。人世、命运,在历经风雨之后早已不堪一击,聚也罢,散也罢,年年岁岁,红杏枝头的盎然春意,叶落知秋的萧索情味,都在悠悠箫声、铮铮琴音中化作了无情。谁说她不曾明白:这叶落知秋的玩味,不正也预示了她命运的索然?没有了《金石录》的映衬,《漱玉词》如何能够独放异彩?她不是一般女子,她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瑟瑟秋风中的她,却胸怀家国黎民,那声声咏叹之下,是一个怎样坚毅执着的灵魂!叶落知秋,纵然秋已尽,然心无秋意,命运,便不会有秋。二、课外素材张爱玲:个性的才女张爱玲,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剧本《太太万岁》,学术论著《红楼梦魇》,译文《海上花列传》等等。张爱玲的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的悲凉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十分罕见。作品主题多描写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张爱玲自称:“我甚至只是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朴素也更放肆的。”在父亲娶了姨太太之后,母亲勇敢地冲出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后来,张爱玲离开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这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选材感言 李清照与张爱玲,虽然所处时代不同、遭遇也不同,但是两者都是才女,都是历经磨难,都是非常有自我的个性之人。有自己的个性,人生可能就有别样的风采。乱世中的美神(节选)梁 衡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请看两首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减字木兰花》)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
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读后启悟 《乱世中的美神》是当代作家梁衡的一篇历史散文,李清照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作者笔下的李清照优美凄凉。梁衡先生评价李清照为美神,可见他对李清照有极好的印象。行文中,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多处引用李词,对其进行深刻的剖析,当写到李清照悲惨的命运时,抒发了无尽的感慨。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B.怎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将息:调养,保养C.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D.如今有谁堪摘堪:忍受答案 D解析 堪:能,可以。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清照纪念堂是个四合院似的仿古建筑,红瓦青砖,拱门漏窗,翠竹青青,古朴雅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苦苦地思考着人生,还是又将觅得佳句?我不得而知。①再往里走,便是“漱玉堂”了
②她右手托腮,脸面轻俯,双眉微蹙,就像陷入了久久的沉思③我暗暗赞叹:郭老不愧是一代文豪。如果在他的题词中像许多人习惯那样再多个“女”字,那会是何等减色和遗憾④东西厢有人物介绍和她的书画展,正房里迎面有两米多高的李清照雕像立在正中。那雕像通体洁白如雪,裙袂飘然⑤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灰青色大理石⑥上面醒目地刻着郭沫若先生遒劲、奔放的手书“一代词人”A.③①④②⑤⑥B.③①⑤⑥②④C.⑤⑥①③②④D.⑤⑥③①④②答案 D解析 语段主要是按游览的顺序来介绍的,③明显承接⑥,不能做首句,故排除A、B两项。⑥③主要讲大理石上的题词;后面主要介绍“漱玉堂”及李清照的雕像,根据横线后面的内容可知,尾句应该是②。故选D。3.下列对联不是写李清照的一项是( )A.红雨飞愁千秋绝唱销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B.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C.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D.八百里河山空入梦,流水凝愁,怎奈此身囚狱室三十年故国最伤心,酿词寄恨,忍听千古断肠声答案 D解析 D项是写李煜的。4.我们学习古典诗歌,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个句子,与之构成排比句。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苏轼在赤鼻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谪迁的无奈5.“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以李清照为写作对象,写一段含有这三种意象的文字。要求: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红烛摇影,播出一片昏黄;梧桐低泣,滴滴滴到天明;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时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想象一个关于李清照的场景,用上“菊花”“梧桐”“雨”这些具有凄楚愁凉情调的意象;二是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力求语言生动感人。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将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的思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出来。答案 (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7.对《声声慢》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用七组叠字构成了三句话,统领全词的内容,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营造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B.词的上片从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几个角度,写自己滞留南方的孤独生活和悲苦心情。在词的下片又进一步推进,更具体地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这种情景,哪里是一个简单的“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C.《声声慢》是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她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恶劣。她用这一曲抒情长调,艺术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D.全词展现出作者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我们在了解作者生活遭遇的基础上来读这首词时,不能不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也正是李清照这首抒情词的动人力量之所在。答案 C解析 是晚年的作品。
8.“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点点滴滴的雨打在自己的心上,是那么强烈地敲击着、震撼着作者的心扉。三、课外阅读拓展(一)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添字采桑子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注],不惯起来听。注 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B.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悲凉凄绝的气氛。D.结句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写出了对亡夫的深刻思念,这一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答案 D解析 通过“北人”一词来看,更主要的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之感。10.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虽然这首词的雨打在芭蕉上,《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词人借以传递的感情是相同的,书写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打在梧桐上或者芭蕉上,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不断重复,凄清悲凉。这雨点虽然是打在叶子上,可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词人听来却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词人不能自抑,倍感伤情。(示例二)不尽相同。《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中“雨”的意象虽然包含着个人和家庭的悲愁,但是从“愁损北人”来看,抒发的主要是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C.词人在“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相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良人归来的女子形象。答案 B解析 “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错,“几点催花雨”的意思是“几点催花的雨滴”。1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对爱情专注执着并且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形象。(示例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