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ID:790965

大小:20.3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调研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海草房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许多人慕名而来参观海草房,并想尝试一下住在海草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不过近年来,海草房的情况却令人堪忧。越来越多的近海养殖,使海草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打捞不上来足够的海草去搭建一个海草房,人们也越来越不乐意花费精力去搭建,所以海草房的光辉时代已经过去。  关于海草房的保护也是一个引人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村子零星分布着几个海草房,多数年久失修,大队也不会特别重修或加固。我认为海草房是几代人记忆中的独特建筑,我们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可是适当向村民宣传保护仅有的海草房,大队也应该从经费种拿出一部分用于海草房的修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保护海草房的重任,让其不至于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听这里的老人们和家人的述说,在汉武帝时期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匈奴经常骚扰汉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无法继续。而汉军屡战屡败,粮食供应困难。所以汉武帝采纳了大将军卫青的建议,命随军驻地垦荒,在当时的河套地区大量种植这种粮食供军所需,此粮食生长迅速产量很高。汉军食后,军力大增、耐饥寒,经酷暑,最后大获全胜。汉武帝非常高兴,便封敬献谷物的大臣莜司为大将军,并亲自为这种谷物取名为为莜面。   生产制作:莜面的制作讲究“三生三熟”,莜面收割脱粒为“一生”,将麦粒倒入锅中翻炒至黄熟为“而熟”;将炒熟的麦粒磨成面粉为“二生”,再用开水来和面为“二熟”;趁热将和好的面捏搓成所需的样子为“三生”,最后将其放入笼屉中蒸熟为“三熟”。食用方法:莜面有蒸、炸、、氽、烙、炒五大系列,共有数十个品种,在我家乡这边普遍以蒸为主,常见的蒸莜面有窝窝、鱼鱼、钝钝、饺饺、金棍、丸丸等各具特色17种多。制作莜面的手法有搓、推、擀、卷。像我家乡这边一般要把蒸好的莜面配上自己调制的汤,冬季陪热汤,夏季可凉拌,十分美味。   饮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需求,但人类的饮食被赋予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创造了丰富的食物和文明的饮食习惯,并使饮食成为一种文化活动。而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无论是饮食的原料、烹饪的技术,还是饮食民俗、饮食文艺都趋于多样化、通俗化。中华饮食文化可算是一支独秀,与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相比更胜一筹,首先,因为中华传统美食历史悠久,地域性极强,更为丰富。就像我家乡的传统美食莜面,从汉代开始食用一直流传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个地方被广泛食用,更重要的是,虽然是同一种食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工具的进步演化出多种制作及使用方法。其次,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说明中国人视吃为人生至乐,但西方人则是把食物看成是给机器加油料。可见,美食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最后,美食也是一个家族、家庭的象征,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体验着浓浓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侧面反映着传统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我们应该将这种传统沿承下去,保护中华传统文化,尽到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我儿时就听过一则民谣:赵州的桥,顺德府的墙,宁晋县的好牌坊。初听时不觉得,现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的家乡宁晋县城又名凤凰镇,根据凤凰来仪的印象,设计了宁晋城。至今依然是凤凰展翅的布局。唐代科举以来,宁晋县共出了九十名进士,一名状元。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分布着三十座牌坊。全县有名有姓牌坊一百二十座,几乎抵上半个北京城,素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之称。牌坊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人物的见证。所以我特地选择了家乡的牌坊文化作为假期实践调研对象以展示宁晋的悠久历史、人杰地灵与文化兴盛。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一共回收了84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84%。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宁晋县过去是牌坊县,宁晋县城是牌坊城,素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之称。旧城中原来只有一纵二横三条街,在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城圈内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如此密集排列的牌坊世所罕见。宁晋牌坊从材质上可分为木柱坊、木瓦结构坊、木石结构坊、石坊及当代钢筋水泥五种。从表意方面大致分八类:官爵坊、科第坊、诰敕旌表坊、旌表善举坊、孝贤贞烈坊、府衙寺庙坊、为某种历史事件建坊、墓地坊。但现在不足20座,且大部分为现代所建。远古木筑牌楼因经不起风化,早已被史尘所淹没。唐宋前的木瓦牌坊和砖木牌坊也都荡然无存,毁没原因待考。明清时代的牌坊在三次大劫难中毁损。几朝文化古迹就此歼灭,给后人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痛定思痛,追悔莫及,失去牌坊,宁晋好像失去了历史干巴巴没了生气。失去牌坊,宁晋失去了一次发展旅游,带动商机的条件。有一些东西往往人们失去后才知道去珍惜。1986年宁纺建起了第一座钢筋水泥木结构新牌坊。围观者人山人海,欢呼雀跃,看到了宁晋牌坊复兴的希望。然后又接二连三地在生活小区建起了仁居坊、和居坊、怡园坊。1991年建成了冲天式四柱三间三楼大牌坊,气势恢宏,美轮美奂。随后振兴经济的先进单位又建立了大量的牌坊。如今宁晋又有了几十座新牌坊,一道壮丽的风景,凤凰又飞起来了。过去牌坊的消失让人心痛,今天牌坊的新建则让人欣慰。宁晋想要建设成一个特色城市,标志是文化元素。文化是城市之魂,没有文化,城市就没有活力、没有灵气。宁晋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传承文脉、塑造特色、彰显魅力。延续城的“记忆”,让人能记得历史,记得住乡愁,依托宁晋牌坊文化,让人们了解宁晋、走进宁晋、结缘宁晋。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宁晋再次成为那个悠久历史、人杰地灵、文化兴盛的凤凰城。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了西方文化对人们的冲击,我向人们调查时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道牌坊是什么。我指着身旁的建筑时才恍然大悟说原来这就是牌坊!只有老人才知道牌坊,还不厌其烦的说哪里有牌坊,每个牌坊有什么意义。我家乡的文化在流失,中国的文化在被人遗忘。古人都知道,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然而中国,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却在自己一点点地消灭!后果可想而知。大到一国,小到一城都要保护自己的文化。而牌坊文化,是宁晋名片重要的一部分,是老一代儿时的记忆,更是宁晋人对自己身份认同的重要一环,政府需要加大力度保护,重建牌坊文化。历史的保护需要多方合作,这不是单纯留住宁晋的过去,更是为未来打下坚实的现在,历史不会重演,过去的事物不会归来。政府、房地产商、市民共同参与,拉近与文物的距离,为自己、更为子孙,保护好仅存的牌坊文化。我爱我的家乡,祝愿家乡的明天城美、水美、人更美。  一、你知道什么是牌坊吗?  A、知道B、不知道二、你知道牌坊是什么形状吗?  A、与凯旋门类似B、与鸟居类似C与牌楼类似  三、你知道牌坊有什么作用吗?  A、彰显功德B、区分内外C、庆祝胜利  四、你认为牌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A、有必要B、没必要  五、牌坊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A、中国的B、外国的  六、你知道宁晋有多少座牌坊_______。  七、请写出你对牌坊的态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