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根源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乡土中国》——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根源

ID:791736

大小:29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乡土中国》——当代中国社会现象的根源《乡土中国》一书是费孝通先生在1947年写成的,对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描述和分析,语言通俗易懂。虽然距离当代社会已有六十多年,在阅读和领悟的过程中却可以看到许多当代社会的影子。若是按照政治上时代的划分,1947年的中国是黑暗腐朽封建的旧社会,当代中国是民主富强的新中国。但是此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中国最基层的农村社会进行探索和描述的。虽然当代中国的制度和经济早已发生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层面上来看,我发现当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比如当代依旧存在的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熟人社会”,人际关系上的“差序格局”,家庭关系上的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以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团体“家族”,还有制度设置与实际运行上的“名实分离”等等。一言蔽之,当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乡土中国。《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由此在接下来的十四篇文章从不同的层面展开中国基层社会乡土性的分析。“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自古以来中国基层乡村人口就是依附这特定的一片土地成长的,“乡村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人与人的关系上,“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传统中国社会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基层上的,所以传统中国社会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这种社会特征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学思想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发展。比如,中国人思想的保守和封闭,人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利益得失,需要靠祖祖辈辈的传统道德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喜欢钻法律的空子。文化上,纲常伦理道德用于维持特定的社会结构,人们普遍追求安定的生活,零散的社会团体结构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政体来抵抗强大的外敌和自然灾害,催生了皇权帝制。当代中国社会的许多现象依旧可以看到乡土社会保守封闭的特征,比如人们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超负荷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来谋求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典型的农民鼠目寸光的眼特点,只看到眼前和身边的利益,保守封闭。另外,公务员热也体现了中国人向往安逸稳定生活,规避一切风险的传统观念。因为走上了公务员队伍就意味着安稳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其实能够得到晋升的最后只有少数,人们普遍最求考公务员大多并不是追求政治上的晋升,而仅仅是追求一种安逸的生活状态。其根源还是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变迁非常缓慢的社会,人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其一生的轨迹,生活中任何遇到的问题都是长辈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长辈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这种社会的生活是安稳的,人们习惯了这种安稳的生活,显然当代的中国人还没有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依旧在寻求安稳的生活。文字下乡普及缓慢是因为乡村社会是一个变迁缓慢的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并不会遇到时间和空间阻隔的状况,所以文字没有使用的必要性,“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然当今社会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随着传媒技术的日益发达,不认字的人已经非常少,但是根据我的经验,偏远山区的农民依旧很少把文字当成是交流的工具,除非有必要一般很少写字,认字很多是被动接受的,文字在生活中的最大的作用是获取外界的信息。在城市则不同,文字既是交流的重要工具还是发布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结构方面,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是“差序格局”。什么是“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在此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在这种社会格局中,亲属关系是最重要的,再往外推就是乡里邻居以及朋友。而家的大小是可以伸缩的,圈子的大小也是可以伸缩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所动用的圈子也是不同的。当代中国社会又何尝不是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在办事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找关系,找“自家人”找同乡等等,总之都是先攀上关系再办事。实在拉不上关系就请到酒桌上喝酒喝出感情来,喝完酒就算是朋友了,就算是“自己人”了,以后办事便方便了。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性质导致了许多“走后门”的现象,在官场上也导致了很多的贪污腐败的现象。因为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的有一个“己”作为中心”。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攀上关系以后,我们已经是自己人了,所以我帮你谋利益便是合情合理的了,这是乡土中国的逻辑,但是这种思维逻辑在当代民主社会里依然顽强地扎根在人们的潜意识里。中国乡土社会基层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道德是“克己复礼”不是依靠外在的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是依靠自己内在的良知和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这种“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的评判标准也是由差序的人伦而决定的。“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西方社会是一个罪感文化社会,人们认为人天生就有“原罪”需要不断地向上帝忏悔,而中国社会则是一个耻感文化的社会,就是自己做了坏事以后只要没有人知道是他干的就可以活得坦然,就是无罪的,当罪行倍公之于众的时候不是忏悔而是感到羞耻,没面子,家人亲属也是感到丢脸可耻而不是自责。对于外人犯下的错要追究到底,严惩不贷。而自己家人犯下的错则尽量代他讳隐。可见中国人的道德价值标准也是具有“差序格局”的。并且当今社会依旧是这样,国家领导人总是强调“企业家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而不是强调加强法制,严惩违法犯罪的企业家。乡土社会是一个家族社会,“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在当代社会,依旧可以看到这个影子,最明显的是家族式的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层都是一个家族的人,外人永远只是打工的。还有很多事业单位中的裙带关系也是一个例子。另外乡土社会是一个强调“男女有别”的社会,“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男女之间的鸿沟从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一个安稳的社会。”在“男女有别”方面,当代社会已经很难找到这个传统的影子了,当代社会反而是一个两性之间较为开放的社会,青少年早恋的现象也早已相当的普遍。当代社会是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一些年纪较大的人依旧保守着“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某些行业依旧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性别歧视。由于乡土社会的生活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些老祖宗的成规留下来便成了人们必须自觉遵守的“礼”。只要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大,这些“礼”用来处理矛盾总是能起作用,所以人们逐渐主动地服从于成规了。在我看来,“礼治”和“德治”其实是一个意思,当代社会所强调的德治依旧是源于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维系着私人的道德”需要靠个人的内在克制来遵守,于是很多应该遵守的规则便成了“礼”,“礼是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是合适的意思。”虽然说当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礼治”的影子,特别是在农村,一般遇到什么矛盾的时候都是请一些长者或者是一些权威人士来评评理,实在调解不了才最后诉诸于法律手段。上法庭可以说是无奈之举。所以在“礼治” 的社会,人们一般可以通过达成共识的礼仪道德来公式化地解决问题,长期下来就形成了“无讼”的社会。人们认为闹上法庭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即使是在当代,跟别人打官司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见得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在几乎一成不变的乡土社会里,保守封闭的特征形成了“无为政治”和“长老统治”的现象。即使是在当代人民具有选举权的民主社会,人们依旧普遍不重视自己手中的权力,消极对待各种选举,对政治也是普遍不重视,抱着消极的态度。只有当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会寻求政治或者法律上的庇护。在乡土社会中,由于长老的生活经验是最为丰富的,所以确立的长老的权威,在当代社会的很多农村里,依旧延续着“长老统治”的传统。地缘和血缘关系在乡土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另外外村人“常常得不得一个普通公民的权利”。当代社会的“富二代”、“官二代”现象就是乡土社会中血缘继替的一个延续的例子;当代社会中外籍户口的人在本地享受不到公民权利的现象正是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的延续的例子。“名实分离”的出现是因为乡土社会毕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旧的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名实分离”的情况。“名”是老祖宗定下来的规矩,是不可以轻易改变的,所以人们只好依旧采用这个“名”而在实际的操作上采用自己的那一套“实”。当代中国的制度是民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表面上看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而人大代表普遍是各级党政领导,汇报工作的则是党政最高领导,人大代表敢于轻易行使否决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吗?这是极其罕见的。当代中国的相当多制度是一套而实际运行却是另一套,不得不认为是“名实分离”。经过上面几个方面的论述,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的视角来窥探当代社会各种现象,以一言蔽之,当代中国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依旧是乡土中国。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