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长沙(1)

ID:791874

大小: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沁园春·长沙刘折谷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2、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3、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激发学生奋发向上,树立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1、体会词中所描绘的意象,领会景中寓情、景中显志的特点及其作用。2、在鉴赏的同时进行理解性的诵读,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2、抓住词中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描绘的意象,突破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师生活动设计:1、教师范读,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秋天,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题材。以前我们接触过哪些写秋的诗句呢:“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以上我们所提到的写秋的诗句中,除了刘禹锡的《秋词》外,其它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代伟人毛泽东给我们描绘的秋景,看看毛泽东笔下的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特点。二、解题: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内容。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大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初起是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长短句”或“诗余”。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1、词最初是用来配乐演唱的,所以学习诗词离不开朗读。听范读,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2、听完范读后,请学生用一个词谈谈自己对词作内容的整体感受(豪迈等)。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1、教师作诵读提示:“看”、“忆”都是领字,读时两字后要稍作停顿,以突出它们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忆”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2、学生齐读,老师指正不足之处。四、赏析上阕:1、请学生朗读上阕,其余学生思考:第一句有何作用(点明时间、地点、环境),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怎样的(应为: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这是为了适应诗词格律的要求)?“看”字统领至哪一句(中间七句)?词人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2、这种生机勃勃的秋景是如何表现出来的?(1)、运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词句。万山——山之多;层林——林之密;红遍——红之广;尽染——染之透;漫江——江水之盛;碧透——水之清;击——鹰飞的矫健;翔:鱼游的轻快;竞:有力的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注意对这些词汇进行赏析,重点是动词)。从数量(万、百),范围(遍、漫),色彩浓度(尽染、碧透),运动力度(击、竞)等方面突出了景物的特征。(2)、色彩绚丽、鲜明。3、短短的二十多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层次鲜明的画面,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何特点?(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远观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4、讨论:“自古文人多悲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为什么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却毫无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结?(1)、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的农民运动也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大好的革命形势下,作者重游橘子洲,自然觉得眼前的秋景是绚丽的。(2)、毛泽东的思想境界、胸襟、抱负自然有别于一般的封建文人。5、“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秋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乐观、积极、放达、心中充满豪气)6、此时,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最后三句)明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7、究竟谁是大地的主宰,作者是否回答了这个问题(看下阕)?五、赏析下阕:学生齐读下阕,讨论思考:下阕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怎样的少年形象?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明确:描绘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革命劲头十足,把当时的军阀官僚视如粪土的青年。 设问结尾,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含蓄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在新时代的浪潮里,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乘风破浪,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气概豪情,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六、总结:这首词上阕写的是眼中的景和心中所思;下阕追忆往事,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上阕写景(虽着重写景,却也处处景中寓情),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七、诵读全文:1、请一个学生读诵,师生评议(主要要求读出气势,一些有表现力的词语要重读,表现思路的关键词注意停顿等)。2、请学生按照讨论评议的要求朗读。1、全体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文。八、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附:板书设计:看——湘江秋景图:生机勃勃、壮丽上阕问——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忆——往昔峥嵘岁月下阕恰——同学少年凌云壮志记——中流击水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