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节选)教学案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二、掌握积累文言常用实词如:劝、疾、致、假、绝、兴、功、强、用等。文言常用虚词如:于、者、而等。通假字如: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三、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和论证方法灵活的写作特点。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学内容1、走近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前238),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2、认真阅读全文,并有感情地朗诵。注字音中绳______輮以为轮_____槁暴______参省______须臾______跂而望____锲而不舍______舆马______舟楫______蛟龙______跬步______金石可镂______骐骥______驽马______二螯______3、整理课文中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并掌握。解释文中括号前的词语(实词、虚词和通假字),指出画线句子的特点,6
注意联系。结合下面的解释、借助工具书、注释及所初中时你学过的类似的或者有关联的文言知识,圈注课文,疏通文意。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你遇到哪些问题,请写下来。4、作业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6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合作探究教学内容1、检查读书背诵情况2、互动交流2、3两题内容。教师点拨3、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本文题目是“劝学”,课文中作者是如何“劝”的?各段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同桌合作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劝学》开篇便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接着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第1段从论述“学不可以已”。“”、“”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发展提高,实现超越。“”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再用“”“”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和“”才能达到“”的境地。荀子认为人的学识和道德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学习的意义十分重要,所以学习不能停止。第2段从来论述“学不可以已”。开头作者用“”先来阐说,接着就用“”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第3段作者是从来论述中心论点的。分为三个层次,作者先用两个比喻,“”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接着又用“”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最后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通过比喻正反对照论证了坚持不懈是学好的关键:“”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的“”和蟹的“”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4、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是学习文化知识吗?6
5、作业背诵第二、三段第三课时教学重点课堂检测1、积名句(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__。(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成江海。(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5)目不能两视而明,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2、记常识荀子,名_____,_______末期____国人。先秦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门人合著的________一书,共32篇。该书使诸子散文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4、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渐之滫 渐:渐渐 B.形乎动静 形:体现C.游必就士 就:接近 D.端而言蠕 蠕:微动(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教使之然也 輮使之然也不扶而直 蟹六跪而二螯A.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然”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然”字不同,两个“鲜”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鲜”字也不同(3)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喻人本性无善无恶,惟在教育与学习,论证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B.喻人善恶无常,惟在学习,论证教育的重要性。C.喻人是可塑的,强调学习的重要性。D.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同义,强调学习环境与内容的重要。(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答案1.A2.A3.D4.⑴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⑵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⑶6
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译文】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飞蓬生长在大麻当中,不用扶持就能长直,白沙混杂在黑色的泥土中,同黑土一起沾染黑了。兰槐芳香的根叫白芷,如果用酸臭的脏水浸泡它,君子不愿意接近它,普通人也不愿意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美好,而是因为被脏水浸泡的结果。因此,君子定居时一定要选择好的地方,外出一定要同有知识才能的人交往,用这种方法防止邪恶的东西污染接近了正直的思想。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会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险的山涧,就不会知道地有多厚;没有听到古代先贤的遗训,就不会知道学问有多博大。吴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人,最初降生时他们的啼哭声都是相同的,而长大以后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受教育不同使他们这样的。【课后积累】1、默写全文2、语言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虚词“而”“于”的用法文言特殊句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