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我教学的瓶颈。因经验不够,积累有限,无法像其他老师那样很好地将字词融会贯通地,且有趣味性地讲授给学生。我在文言文备课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较多的,但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或重字词讲解让课堂显得乏味,或重内容分析而在学生字词落实上不到位。在备《师说》这一课时,翻阅和查找了大量教学资料,试图通过本课的教学,能让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上有一些小的突破。根据本课文的特点确定教学要点如下:1.本文属于必背篇目,需引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思路以助记背;2.与韩愈相关的文学常识较杂,且很重要,需花心思让学生印象深刻;3.韩愈在本文中阐述的尊师重道观点,在当今社会亦有现实意义,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课讲授安排为三课时,现只进行了第一课时的讲授,就所带两个班的教学情况来看,本次课的教学较之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有所进步,至少在第一课时调动了学生。思路如下:1.先出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请学生按照这三个关键词猜一位古代文学家。学生很容易猜到是“韩愈”。再请学生自己来讲是如何得出答案的,老师最后总结。这样学生就较好地随堂落实了与韩愈有关的文学常识。2.再根据课下注释了解韩愈其人,重点对“文起八代之衰”做讲解;3.解题。初中学过《马说》,本文为《师说》,引导学生明确“说”是一种论说性文体。4.设问引向课文讲解:①《师说》是写给他的老师的吗?学生马上反应出是给学生李蟠的。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来?学生找到最后一段,顺势从最后一段开始讲解。请学生自己翻译,重点字词强调。③为什么赠送给李蟠?当时韩愈任国子博士,国家最高学府的老师,有众多学士,为何单单送给李蟠?学生讨论得出答案:不拘于时;能行古道。④归纳总结本段告诉我们写作的原因。鼓励学生当场成诵。当然,不足的地方很明显,在回过头讲第一段时,过分地强调字词,讲行文思路,与前面部分的讲授相比,枯燥了不少。就《师说》这一课而言,不知其他老师是如何进行趣味讲授的,望各位老师赐教!具体反思如下:一、大致情况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有四个:了解韩愈,背诵师说的第一段,掌握第一段里的字词,理解第一段的意思。四个层次,有简到难。很枯燥的内容,要让学生引起兴趣,去学习,这是这堂课的挑战。3
整堂课采用了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整个过程设置了六大任务,六轮比拼。让学生去完成六个任务,每完成一个,进行一次比赛,最后得分多者赢得胜利。令我欣慰的是,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出奇的高。人人都争分夺秒的完成任务。这样的形式,学生是喜欢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热情。在备课的时候,我计算了时间,可是实际运用的时间比预算要多,关键对于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控制还有待于提高。学生比赛的时间用的多了一些。这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实践不知道。在最后一个环节上,课件出了点问题,昨天准备了一个下午,也检查了,可是要设置飞入的内容有几十个,还是有几个忽略了,结果让学生预先知道了答案,造成课堂有些问题。二、要点反思1、对于任务的设置,主要是内涵的拓展,在以后还需要更加的用心。这节课虽然看到了学生的热情,但是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显得有些粗燥,还要在精雕细琢方面用心。比如,理解文言文的字词,不能光光通过查字典,看书本的注释,知道了词义就可以了,还是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字词,这才是字词教学的根本。只要赋予很好的形式,这样很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可以被学生接受的。这次,理解字词我是这样设计的,幻灯片上打出第一段古文,然后用红色标出要解释的字词,学生在比赛的激发之下很用心的去查字典,看注释,基本能自己很快的完成任务,可是如果能先猜测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那就更好了。这个学习的方法应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并成为习惯。这就加深了教学的内涵。2、通过这堂课,学生的确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比如了解了韩愈,基本能背诵师说第一段,这是经典,要会背诵,字词也掌握了,还对第一段作了一些理解,而且这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老师给他们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教师引导,学生去做。这值得肯定。但是,整个过程,生成的内容不多,对于学生的思维的开拓不理想。这跟课堂目标的设置有关。这节课是一节缺乏思维力量的课。不过,今天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文言文学习所需要的。想去完成一个目标,然后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现状,找到一种实现的可能,是这堂课最大的收获。主要是目标设置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的思考。目标不能多,一定要有效,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紧密的抓住工具和人文两大属性,抓住三维目标来进行综合思考。简单而务实的制定目标。3、良好的竞争态度的培养是我发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样去面的竞争,通过今天的课,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尊重对手很重要。自身努力很重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格外的重要。今天出现一些现象:当一轮输了学生的表现,当一方比分远远落后对方的表现,当重新又有赢得比赛的机会后得表现。这些现象值得思考。3
另外,我也发现,到后来,有些学生的参与性还是不高,主要是不敢主动参与,虽然完成任务还是挺认真地,但要起来比赛,似乎信心不足。要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勇气和鼓励。4、有些价值:学生的兴趣和可能的能力决定了他们的能动性。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找到合作的方法。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是这堂课一切形式的核心。在这个心理下,学生的学习变得很主动和积极。策划很重要。教师的想法要适当的征求学生的意见。一以贯之的课堂听和写的方式。三、同事意见抢答的方式不能用。学生最后的抢答使得课堂有些乱。任务的次序应作适当的调整。任务应适当减少,更有效。四、 整体反思 面对《师说》这样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老课文,我的教法仍然比较传统,没有深入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同时, 由于过分强调背诵的当堂落实,把对课文严密结构的分析放到次一等的位置,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密度降低。即便有论证方法和逻辑思路的讲述,也仅仅是为背诵服务,并没有迁就到文学欣赏的高度,在提升学生的品位方面有欠缺。而且,讲课时过分依赖事先的设计和讲究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没有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使他们没有机会对课文内容和观点质疑求异,后来有位同学在写《师说》读后感时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认为,“小学而大遗”不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的意思,而应该理解为:“小孩让他学习,大人反倒不学习”,这样,上下文的意思就贯通了。姑且不论他的理解正确与否,单就这种深入思考,独抒己见的钻研精神而言,是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的。如果我当时提供给他一个展示的机会,相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探索氛围的创设乃至对求索精神的弘扬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