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ID:792726

大小:64.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拿来主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几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意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领会“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文章中的深刻内涵,并学习运用生动形彖的比喻论证法。【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学情分析及对策】1、本文是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写作背景比较复杂,学生初步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文章提及梅兰芳、徐悲鸿等,以及对美国电影等的认识评价,是作者当时的看法,应做具体分析。2、学生对杂文接触不多,鲁迅由于斗争需耍而采用的冷嘲热讽的形式,“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雹语言含义丰富,犀利幽默。应引导学生仔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深刻理解他的伟大人格。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学生并不陌生,结合本文主旨和语言风格,可以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大宅子”“鱼翅从鸦片”等形彖比喻的含义。【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主要内容:介绍背景,分析比喻论证的妙处。一、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导入新课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二、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覽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 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釆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叩勺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來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三研读课文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來地,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的?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叩勺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怕给污染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保存清白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羡慕④拿來主义——占有,挑选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逃避主义)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虚无主义)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投降主义)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3、拿來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4、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屮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儿种正确的做法。学牛: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态度本体事物态度鱼翅吃掉文化遗产屮的精华部分吸收(使用)鸦片送药房供治病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趋利避还(使用)烟枪和烟灯留一点,毁大部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姨太太散去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剔除(毁灭)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彖。此外,作者还用“抛在……化”,表现所谓“平民化,'的虚伪;用“当……里”状写所谓彻底革命的极“左,'面用“背着......世界”,讽刺以“国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萝卜一样的吃掉”说明吸取精华应该有利于“大众化”,用“不用......宾”比喻不能只供少数人亨有。鸦片虽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虚,招摇撞骗。所有这些,都将如何挑选讲得浅显易懂。5、最后一节总结全文,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⑴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⑵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⑶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⑷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⑸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白成为新文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思维的严密和行文的缜密。文章主要论述“拿来主义”,行文为何从“闭关主义“写起?1、分析闭关主义问:什么是闭关主义,作者的态度?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來”,这就是闭关主义,实质就是清朝后期实行的闭关锁国主义。但被“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作者否定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问:什么是送去主义,作者是何态度,为什么?明确:认为自己是“巨豪”,只给予,不索取。送去主义,就是一种卖国行径,以一国之力讨多国欢心,结果只能是国衰力竭。如先送古董,接着送古画和新画,再者送活人。作者同样加以否决,因这样的结果最终是“儿百年Z后,当佳节大典时,我们的子孙因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问:鲁迅先生为了证明这点,他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呢?明确: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如下:尼米:自诩是太阳中国:自诩地大物1専光热无穷——煤矿丰富只是给了,不想取得——只送去,不拿来他发疯而死——亡国灭种3、分析送来主义问:什么是送来主义,都送来些什么,作者的态度?明确:送来主义,就是西方列强抛来了“洋货二这是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有目的、有针对性侵略和掠夺。英国送来了精神粮食——鸦片,德国送来了强国保障——废枪炮,法国送来了时髦东西——香粉,还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卬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等。否定送去主义4、总结: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送来主义,大受其害。所以,我们要——自己來拿。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覽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破)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耍正视历史逻辑错误的做法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正确的做法(立)拿来在论述如何“拿来",也是先破后立孱头使用鱼翅鸦片昏蛋(破)(立)存放烟枪烟灯(占有挑选)废物毁灭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 二、体味文屮词语的讽刺、幽默的效果。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请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例句,具体体味。1、例:捧着“儿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捧”刻画恭敬的媚态,“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俭可怜,可鄙可笑。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覽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丰富杯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4、学生质疑,讨论、进一步品味先生用词的犀利、讽刺的效果。三、延伸探究从中外历史发展的角度举例分析什么是“拿來''和''送来",并说明其产生的后果。【提示】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的“遣唐使”,中国的“四大发明"向欧洲的输出,黄道婆把先进的纺织技术带到海南,不同吋期粮食作物的引进等等,各国各民族之间“拿来”“拿去"促进了各国各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巨大发展。外国向中国学习并“拿去"中国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比如说丝绸、茶叶与瓷器以及“四大发明”等)的同吋,却并没有哪个国家“拿去"中国摧残人性的丑陋的“三寸金莲二而帝国主义强行“送来"的鸦片导致了中国的鸦片战争,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