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_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园田居_学案

ID:792749

大小:36.5 KB

页数: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汉魏晋诗三首学案【基础知识透思】[文学常识](1)《古诗十九首》系五言古诗,产生于东汉末年,作者不详。它吸收了《诗经》和《楚辞》的营养,达到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高峰。(2)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诗歌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3)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著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以《归园田居》《饮酒》为最出名。[重点词句]1.读音纤细(xiān)纤夫(qiàn)温暖(nuǎn)暖暖(ài)机杼(zhù)皎洁(jiǎo)擢拔人才(zhuó)秉公办事(bǐng)对酒当歌(dāng)譬如朝露(pìzhāo)慨当以慷(kǎi)青青子衿(jīn)沉吟(yín)呦呦鹿鸣(yōu)何时可掇(duō)绕树三匝(zā)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īn)墟里烟(xū)2.通假字契阔谈,心念旧恩(通“宴”,宴会)3.一词多义 【经典名题探究】例1(2004年全国Ⅱ,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木兰花 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往波纹迎客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縠皱:绉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解析:本题考查词的鉴赏能力。这首词的上半阙写春光绚丽的景色,点明了时间、地点与景物特点。后三句是从水、树、花三个方面来写春,是“风光好”的具体化。“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写了红杏开遍枝头,满蕴勃勃生机的神态,一个“闹”字,用得尤其灵脱,它勾勒出红杏竞相开放、争鲜斗妍、烂漫璀璨、春意盎然的景象。不仅争春,而且给春光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使春光更加明媚。这个“闹”字把红杏人格化了,将无生命的红杏化为富有生命、富有感情的事物。答案: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一片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效,如细绉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训练题1对下面一首古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A.前两句通过简要扼要的语言,活画出了母亲为游子缝衣的一片真情。B.三、四两句由行动描写转入心理描写,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真诚。C.“寸草”指春天的阳光,比喻伟大的母爱,“三春晖”比喻游子。D.全诗以叙述为主,字里行间充满着深厚的感情,具有很强的审美情趣。答案:C(“寸草”在这里比喻游子,“三春晖”在此比喻伟大的母爱)例2(2004年全国Ⅲ,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杜鹃”是古典诗词中很常见的意象。神话传说古代的巴蜀地区有个君主叫杜宇,称帝后号为望帝,死了以后变化为杜鹃,又叫子归,在暮春时节,经常悲鸣不已,声声凄厉,甚至叫得连嘴都出了血,似乎在叫“不如归去”,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杜鹃因为有这种传说,它就成为不幸者的象征,也成为不幸人们咏叹的对象。在鸟类当中,它简直成了悲哀的化身了。李商隐就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诗句。离家外出的人听到它叫唤“归去”的声音,就更加思念家乡,诗人往往在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的时候,喜欢利用杜鹃这一形象。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训练题2阅读下面的古诗,分析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感情。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此诗是诗人远客异地怀念故乡友人所作,表达思乡怀友的真情,又蕴含了主人公久客异地的悲慨。例3(2004年全国Ⅳ,1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西南姑苏山上。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解析:解答此题,要认真看题干,将明写的眼前什么样的实景,暗寓了怎样的历史沧桑具体解释出来就可以。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训练题3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注】殷商亡后伯夷、叔齐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1)第二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色?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常怀愤懑。他曾说:“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结合这些话,说说你对“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理解。答案: (1)秋色中的山、树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不免有荒凉穷暮之感。(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我同这些牧人农民互不相识,纵然打招呼,可是我内心的郁闷有谁知晓呢?我只能怀念伯夷、叔齐了。【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皎洁(jiǎo)脉脉含情(mò)楛矢(hù)饭后踱步(duó)B.飞猱(náo)千里迢迢(tiáo)酵母(xiào)英勇剽悍(piāo)C.高堤(tī)擢拔人才(zhuó)触犯(chù)自出机杼(zhù)D.国难(nàn)秉公办事(bǐng)痉挛(jìng)劲敌难当(jìn)2.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组是()A.出口成章一脉相成涕泗横流挥汗如雨B.放荡不羁浮想联翩秉公办事参差不齐C.潜移默化奋不顾身真情实感为国捐躯D.车马喧嚣悠然自得长躯直入赫赫战功3.下列加粗体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终日不成章章:经纬线交织成的幅画。B.狡捷过猿猴过:胜过,赛过。C.左顾凌鲜卑凌:欺凌。D.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性格。4.下列诗句节拍部分错误的一项是()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C.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A.契阔谈,心念旧恩:通“宴”,宴会。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通“萍”,萍果。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通“为”,因为。D.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韵:通“运”,运气。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冷酷和仇恨充斥的社会生活支配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些年月,我们民族的精神道德受到严重的________。②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_______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③印书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________。A.①摧残②形成③辩解B.①摧毁②形成③辩白C.①摧残②养成③辩白D.①摧毁②养成③辩解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话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有一次,听到了山林里的猿啼。那声音,忽远忽近,或呼或和,飞动如闪电,高亢如天风,____________,比人类伟大天才谱出的乐章更为神妙动听。(2)北平郊外,__________,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予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用语言来形容。①激越如奔泉,飘逸如闲云②飘逸如用云,激越如奔泉③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以及无数枯树林,一片大雪地④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的不少白峰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对《迢迢牵牛星》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以传说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来喻情侣之间的隔绝。B.诗中多次运用叠字,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给织女以生命力。C.全诗叙事有条有理,情景逼真,层层深入,融情于事,一气呵成。D.这首诗情感真挚,用词精雕细琢,语言华丽,颇具文采。9.对《归园田居》诗中的相关词语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尘网”比喻污浊、黑暗的官场。B.“羁鸟”以关在笼子里的鸟自喻。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10.对《归国田居》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四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对误入尘网的懊悔。B.诗的五、六旬总领第二层,概括出对旧林、故渊的恋和思。C.七至十八句随意拾取隐居田园的典型情境以突出自然。D.末两句呼应开头,抒发了归隐田园后恬然自得的心情。阅读陶渊明的一首古诗,完成11~12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杂草。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路上穿草而行,露沾衣湿。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只祈盼有个好的收成。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和谐。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极其艰难写得具体形象。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D.以“沾衣”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远大于辛劳,所以才觉得不足惜。13.阅读下面一首古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后人在评论陶渊明这首诗时曾说,“常恐霜雷至,零落同草莽”最能表现其隐忧之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14.阅读下面一首古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杂诗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后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陶渊明的这首诗是一首感悟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1.A(B.“酵”应读为“jiào”。C.“堤”应读为“dī”。D.“劲”应读为“jìng”。)2.B(A.“成”应为“承”。C.“迁”应为“潜”。D.“躯”应为“驱”。)3.C(“凌”是“压倒”的意思。)4.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5.A(BCD三句均无通假现象。)6.A(“摧残”指蒙受严重损失,“摧毁”指用强大的力量破坏。第一句应选“摧残”。“形成”指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养成”有通过培养而形成之意,第二句选“形成”比“养成”更合语境。“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到的指责加以解释,以消除这种指责,或减少其严重性。第三句应选“辩解”。)7.D(“飞动如闪电”,以视觉形象沟通听觉形象;“高亢如天风”,从听觉角度写声调高。“飘逸如闲云”“激越如奔泉”分别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跟前两句交叉衔接。“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承前面短句“北平郊外”,形成“短短——长长”的节奏,亦与下文的节奏相应。)8.D(这首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9.D(“樊笼”比喻污浊的封建官场。)10.C(随意拾取归隐之情境,以突出归隐自然的无穷乐趣。11.D(寻找避开官场、躬耕田园的乐趣。)12.B(不是写归隐生活的艰难。)13.同意。这两句诗,既有对农作物的关切之情,也流露出惟恐不能安居田园的忧虑情绪,所以这首诗最能反映出诗人的隐居之忧。(本诗前面十句叙事,后面两句抒情,情因事生,事是情的依托。)14.同意。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中发现了纯净美,在田园居中找到了质朴的人际关系,在田园劳动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首诗以“人生”为本体,通过一连串的比喻阐发自己的看法,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