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第8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屈永玲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拿来主义》是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课文围绕这一中心论点阐述了三个问题:什么叫“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及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最后归到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大意义。2.解析:《拿来主义》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杂文和随笔”的第一篇。作为单元之首,它开启了高中阶段对论述类文本的学习,有其重要的教学地位。根据课标,阅读这类文章,应在整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二.三维目标及其解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整体把握文章思路与观点。(2)学习比喻论证的方法。(3)体会鲁迅杂文犀利幽默深刻的语言特点。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2)合作探究,问题诱导,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3)联系实际,能运用“拿来主义”的观点分析一些现实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发扬“拿来主义”精神。2.解析(1)在感知文意过程中,把握文章思路与观点。(2)通过对文中一些词句的质疑——讨论——明确,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体味鲁迅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深刻的语言风格。(3)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文章形象生动的比喻把握比喻论证的方法。第5页共5页
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4)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白“拿来主义”的意义,激励学生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一)教学重点及其分析领会文章深刻内涵,并学习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鲁迅杂文多用隐晦曲折的笔法,时代和语言的隔膜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教师应介绍写作时代背景的同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外部语境,带领学生揣摩其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辩证的看待文化遗产的观点。 (二)教学难点及其分析本文教学难点是体会鲁迅杂文的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通过对重点语句的质疑讨论,体会其辛辣活泼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五.课时安排 1课时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赏析语言感知文意分析论证手法比喻论证联系实际小结激趣导入入(二)教学情境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圣诞节吗?看过日本动漫吗?想吃肯德基吗?追问:这些都属于外来文化,它们就一定是好的吗?师:外来文化有好有坏,我们要怎样对待它?接下来我们走进《拿来主义》,看看鲁迅会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答案。2.整体感知文意及其分析比喻论证手法师:本文核心写“拿来主义”,但是并没有一开始就切入话题,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文章1~6段,思考文章正式写“拿来主义”前谈了哪些主义?它们第5页共5页
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分别带来什么后果?鲁迅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三种主义?闭关主义枪炮,钉子(落后挨打,丧权辱国)送去主义子孙讨残羹冷炙(媚外求荣,亡国灭种)否定送来主义对于洋货发生恐怖(各种侵略)小结过渡:无论是闭关自守,还是摇尾乞怜或是听凭送来,结局都不堪回首,那么我们要怎么办,鲁迅有没有提出他的观点? 明确:我们要“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请一名学生读第8段,结合学案上的写作背景提示,思考:“大宅子”指什么?面对“大宅子”,作者批判了哪三种人?他们对待大宅子是什么态度?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孱头:(怕)懦弱无能,不敢面对 昏蛋:(怒)盲目排外,全盘否定 废物:(欣然接受)全盘吸收这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那么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明确:占有——挑选师追问,怎样挑选?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分别指什么?这种形象生动的阐释叫什么论证方法?(全班齐读第9段,同桌自由交流以上问题) 鱼翅(精华):接受 取弃 鸦片(精华与糟粕互见):批判的吸收其其 烟枪烟灯(糟粕):适当保存,其余舍弃 精糟姨太太(腐朽糜烂的东西):坚决抛弃 华粕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思考:“拿来主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明确:文化创新。师小结并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同学们,鲁迅的杂文是杂文中的典范,被人们誉为“匕首”,这不光体现在他思想观点的深刻上,还体现在他语言的力度上。3.赏析语言。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的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试做分析。第5页共5页
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①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董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②“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活人替代古董,……显出一点进步。”③“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明确:①“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②“显出一点进步。”反语,由画到人,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媚外求荣的“送去主义”的憎恶和鄙视。③“丰富,大度”。语带讽刺,中国自诩地大物博,不过是自欺欺人的疯话。小结: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鲁迅杂文语言往往别有深意,犀利不失幽默、活泼中显深刻。真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4.联系实际运用“拿来主义”,分析下列文化现象?(小组讨论5分钟后抽代表发言)现象一:引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动漫,多数在日本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成分。“钓鱼岛”事件激化中日矛盾,国内民众抵制日货,东风汽车被砸。现象二: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城市变成了“千城一面”;中国的端午节被韩国申遗抢注成功。参考答案:现象一说明外来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用成熟理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去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现象二说明我们部分文化遗产遭破坏或他国抢注。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发扬“拿来主义”精神,维护本国文化尊严,保护本国文化遗产。否则,中华民族将是一个空洞的民族,“所有的文化记忆,历史积淀会被铲平”,这将是一个文化的悲剧,一个民族的悲剧。5.小结第5页共5页
高一·语文·下册《拿来主义》同学们,无论是本国文化还是外来文化,它都是绚烂多彩的。我们要运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大胆的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既要“取洋人之长,补国人之短”,也要爱自己的文化,维护民族尊严,发展创新我国的文化。6.课后作业清代魏源关于文化遗产继承上有一句话:“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tuò:笋的外壳)也”。请结合这句话思考,魏源认为该怎样继承文化遗产,他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加以说明?是否和鲁迅提出的“拿来主义”的观点一致?明确:一致,都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了比喻论证,把笋肉比作精华,把箨比作糟粕。附【板书设计】否定:三个主义提出观点:拿来主义方法:比喻论证语言:犀利幽默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