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虚实结合
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词中虚实手法的特点。2品味诗歌虚实结合的效果。3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判断下列诗句的虚实。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5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6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8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1虚2实3虚4(虚)5(虚)6(实)7(虚)8(虚)
虚实的概念?根据上面的例子给虚实下定义。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看不见摸不着,虚象。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
“”虚写”的特点内容:⑴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⑵回忆:过去之景之境⑶想象:设想的境像⑷联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写
虚实结合的作用:①互相映衬,渲染气氛,烘托情感;②前后对比,突出情感、主旨;③激发读者的想象,丰富诗歌的内容
一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3析效果a.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b.烘托渲染氛围,表达情感c.激发读者想象,表达情感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从虚与实的角度分析该诗。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学以致用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赏析本首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写。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写。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更加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问:这首诗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衬托)的手法,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衬现实的悲情。
关山月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①映②疏勒,③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释】①星旗:星名。②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③云阵:军队。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情景;或从对方写起(衬托),用家中思妇的不眠衬托军中客子的思乡,均可得分。)
2太常引参考答案:通过想象、虚写,描绘在故乡的赤城山畔,满头白发的母亲倚门盼望儿子归来的动人场景。借助母亲盼望儿子们归来(或者回答:从对方落笔“)巧妙地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