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隆中对》教学设计

ID:79309

大小:9.69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隆中对》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 五柳先生“不求甚解”和诸葛亮自己“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非常适合这篇略读课文的使用。本文是九年级上第六单元人物传记的第三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设计上,本人认为,在已完成《陈涉世家》与《唐雎不辱使命》这两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后,本文的学习适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总体感悟和把握诸葛亮垄亩隐居却全知天下的青年政治家的胸襟韬略,获得年少奋发可为的人生启迪。同时,在学习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相应的语言材料。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设置探究情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不以逐字翻译为课堂学习的重点,而是将课文的学习置于大语文环境中,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搜寻资料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 二、教材分析: 《隆中对》是九年级上第六单元人物传记的第三篇,是一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晋代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中《诸葛亮传》的前一部分文字。虽是节选,但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洞察时势和远见卓识,表现他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建国方针,以统一天下的智慧。文章第4段“隆中对策”摆事实,讲道理,理由充足,结论明确,对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说理能力大有好处。教学时应结合这一段进行必要的读写训练。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之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整个的三国文化,还可以为下一课《出师表》的学习垫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可推荐学习网站,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初中五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词,已具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了人物传记这种文体,但九年级课文文言文课文较长,若以“句句串讲,字字落实”的模式来学习,则显得高耗低效,效果不明显。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或查找工具书解决阅读,了解大意即可。对于学生因认知水平的不同,记忆程度不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阅读理解的疑问,教师可发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置疑、答疑,交流等形式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 (2)学习说理的一些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自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 五、教学方法: 说学法、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分角色演示法等 六、课前准备:    1、给学生提供三个网站,了解三国文化及人物。   襄阳网:http://www.xfxy.com/zhugeli-ang   襄樊汉江网:http://www.hj.org.cn/hswy/zgl.htm)   琅邪三国文化三国杂谈(http://www.langya.com/zatan/zatan.htm) 2、根据注释,自读全文。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首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中国历史这条长河中,曾经涌现过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然而,能被后人始终称道的又有多少呢?在三国这幅传奇的历史画卷中,你又最欣赏谁?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观看课件,准备所搜集的人物故事及素材,用于交流。   2、简介历史背景,作者及作品。  展示课件:《三国形势图》  陈寿:西晋史学家,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等。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任晋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所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观看课件上的补充材料。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纷纷起义。其中声势最大的是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武装镇压农民起义军,因此各地豪强武装扩大了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袁绍当时势力最大,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几万兵力打败袁绍几十万大军之后,成为势力最强大的军阀,整个黄河流域,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孙权占有长江下游一带。刘表据有现在的湖北省荆州二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省。张鲁占据了现在四川省北面的汉中一带。 刘备靠镇压黄巾军起家,只有几千人马,没有地盘,先后曾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被曹操赶到荆州投奔刘表,屯驻在新野。 在徐庶的推荐下,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访问诸葛亮,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3、引导学生分角色演绎文章。并展示课件《三顾茅庐》片段,让学生给演员打分。 1)学生代表分角色演绎课文。 2)观看课件视频。 3)给同学演员打分,评出最佳演员奖。   4、展示课件“天下三分”的地图,引导学生阅读第4段,研读课文。 学生看地图,读课文,了解“天下三分”的策略。   5、分组研讨: 1)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现其什么态度和心情? 2)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摆了哪些事实?得出什么结论? 3)接着从哪几方面分析孙权?结论是什么? 4)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诸葛亮怎样暗示刘备? 5)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6)建立根据地后,诸葛亮告诉刘备进一步怎么办?   学生分组研讨文段问题并交流。 军事上:先保住荆、益二州,积蓄力量。 民族关系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解除后顾之忧。 外交:联合孙权共击曹操。 内政:革新政治。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 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6、探究人物形象 1)本文从哪些角度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的? 2)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学生讨论并交流。 正面与侧面相结合。 7、拓展探究: 问题:说出你所知道的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谚语、古诗等。 学生抢答。   8、比较: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 举例分析说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笔法的异同。 1、学生观看《三国演义》录象片段,与本文作比较。 2、学生分组讨论,派学生代表发言。   9、拓展阅读:推荐易中天《品三国》。 学生课后可选读本书。   10、作业: 围绕“诸葛亮”这个话题,写一篇小论文或小随笔。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