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ID:79313

大小:19.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最后的姿势》——苏教版第11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要“返璞归真”,语文课要简单地教,通过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其次是尽可能让学生自主、个性化地学习,用简单的课件引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欣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课最高境界应该是“读书课”:书声琅琅、议论纷纷。对学生每一次读书都要有明确要求:第一次就是把文章读准确,把生字新词弄清楚,只有读准确了才能读懂。应该说第一次读,大多学生都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第二次就要求把文章读通顺,这是在第一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扫清生字障碍的基础上的具体要求,只有在识字的基础上才能把课文读通顺;第三次应该是“读懂”,这一要求大约在前面两次读的基础上基本解决了。彻底地把文章“读懂”了才能把文章“读好”;第四个要求是把文章“读好”。这是“读书”最高境界,必须在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后才能达到。 学生在一次比一次读得好的同时,就一次比一次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人文因素。就是说语言文字掌握、运用得越好,语言文字中蕴含的人文情怀就越能完美表达。只有学生自己在语言文字中理解、体会到人文的力量,才可以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11册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的姿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词,描红生字;3学习谭千秋老师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形象,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准确流利的读课文、生字词学习。    2、能够初步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教学准备】收集汶川地震视频、图片、音频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设计理念】网络资源很好,但大面积地在语文课堂上频繁使用,会导致“喧宾夺主”后果。把语文课上成“电影课”,把语文课上成“美术图片欣赏课”。“语文课”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培养学生语感是第一要务。所以要依纲靠本,充分运用好课程资源,包括文章插图。  1、板书课题,指导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 2、3分钟地震视频 【设计理念】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不要弄太多的“花架子”,记住语文姓“语”,小语姓“小”。为了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可以在课的开始安排一段简短的视频,把学生引领到“5•12”汶川地震的现场,有了这段视频的铺垫,学生读书更加有兴趣了。 二、课题引领,初读课文1、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指名模仿)(如果课前预习搞得好,40分钟的课堂教学会更加高效。)2、初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不会读的字、词,还可以是不理解的句子,注意要开口读。【设计理念】学生第一次读课文是需要“边读边学”生字词的,不懂得字要学会自主解决,虽然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是很多时候高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老师的课堂落实,尤其对于一些“潜能生”而言,“读正确”的任务也挺重的。三、 学生交流读书初步感受【设计理念】不管是哪个学生,只要他愿意交流,哪怕只是谈到一点,或者是一小点,老师都要做出及时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毕竟这是属于“概括文章基本内容”的一次简单检查,中年级是教学重点。高年级学生点拨一下即可。四、生字词过关【设计理念】高年级生字教学还是不能忽视的,虽然生字比较少,但为了照顾全体,还是需要作“蜻蜓点水”式的点拨。   1、分组出示词语,朗读,交流预习中理解的词语废墟 坍塌 塌陷 尘埃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妙语连珠 大公无私 师德灵魂 爱与责任五、指名读课文1、老师:生字词读得很好!下面回到课文,请几个同学读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洪亮、最流利!【设计理念】朗读的形式很多,在课堂上不宜进行太多的“集体读课文”的训练,教师范读是很有必要的,最好是学生自由读和指名读课文。所以经历了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在来一次“指名读”,有朗读任务的学生会尽力而为。“听书”的孩子也会全神贯注。2、根据课文自然段数量,把任务分到每位学生身上。3、要求:读书的同学要做到声情并茂,其他同学要聚精会神地学会倾听,还可以动笔画画写写。同学读完之后要给他们评价评价!【设计理念】学生读书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不要太多集体朗读,尤其是在我们粤方言地区,学生有唱读的习惯,加上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会在集体朗读中“滥竽充数”,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没多大用处。所以安排“指名读、全体听”的环节。六、浏览课文,揣摩作者写作思路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5•12”地震时,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时候,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设计理念】经过两次,如果学生有预习习惯的话就读过3、4次课文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自己比较深刻的认识,概括主要内容对训练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很有帮助。就算是一些“潜能生”也会有比较肤浅或片面的印象。浏览课文,在高年级要合理训练,其实“一目十行”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一项很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形式。    2、学习给课文分段,学生自主练习。   第一段(1)“5•12”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护生)   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震撼)。   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赞颂)。【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思路,原来我们经常训练的是给课文划分意义段,这种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的学习联想到自己的写作经历,可能在课堂上老师还感觉不到学生的进步,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在头脑里有了对文章的“结构感”,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设计理念】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是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或环境、气氛作直接的描绘,让读者直接感知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和环境规模、事件的气氛等。而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对某一事物不作直接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他事物对之的印象、感受,或者描写它在周围事物中所产生的反响,以从侧面间接表现它的情态和特征。侧面描写可以衬托主要人物活动、心态或事物的状况,可以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中心人物或事物更鲜明、突出,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  (2)第二段:环境烘托  (3)第6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设计理念】对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老师不要过多地分析,点到为止。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范读、小组读、比赛读、指名读的结合,把每个场景读好,尤其是读到谭千秋老师讲的“最后一课”的内容时,要悲壮一些,严肃一点,深情一点。小学生学习语文不搞繁琐的文字分析,只求读好就行了。五、学习1、2、3自然段 谭千秋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感受谭老师最后上课的内容。【设计理念】提前学习前面的3个自然段,主要是为了把更多地时间留给第二课时。这个内容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去把一个优秀父亲的形象、忘我工作的教师形象、激情授课的教师形象。课文学习到这时,学生已经对课文比较熟悉了,可以对学生提“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了。但还得让一些语感好,有朗读天赋的学生带一下,通过模仿别人来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六:生字描红【设计理念】在高年级,还是提倡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学生去描红生字,40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读写结合”,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求学生每个生字要描红3次,第一次要求写对,第二次要求写好,第三次要求写快。 写一行、两行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七、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叫潭千秋的老师,他是一个负责的爸爸,更是一位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八、板书设计:                       一、上班             二、护生6、最后的姿势   三、震撼             四、赞颂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现场指名学生做一些姿势,同学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设计理念】语文课导入有时也需要行云流水的教学流程,第二课时的导入更是至关重要,这个设计肯定会有学生做“最后的姿势”,可以作为切入点,开始进入课堂。2、复习:谭千秋  吱吱声  坍塌  废墟  生死攸关  诠释  师德灵魂【设计理念】虽然在第一课时安排了生字的教学与描红,巩固这环节还是非常必要的,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安排一个“老师说词语意思,学生写词语”的环节,听写完了可以同桌之间互相批改。二、品课题1、《最后的姿势》 为什么是“最后”?这是怎样的一个姿势?课文是怎样写的?学生默读,用笔画出相关语句,最好在这些语句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设计理念】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训练他们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还语文一个安静思考的课堂,高年级的语文课没必要弄得“满堂喝彩”,动静结合,这样学生更有收获。 2、检查读书情况。【设计理念】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随机点击课文中描写“最后”的三个语句。3个句子在课件中已经做好,40分钟的语文课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重点句段的训练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引导学生读好相关句子。 4、回忆“5.12”地震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听到的、自己亲身经历的,哪些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指名交流)【设计理念】安排这个环节,目的是通过对比,联系自己的生活,自己为地震所做的事情去拨动学生那根“心弦”。很多学生会谈到“5•12”地震期间,为灾区捐款捐物,当时的电视、广播、大街小巷议论的都是地震的话题,这个内容学生还是记忆犹新的。估计学生还会谈到“灾区的奶妈”、“灾区小英雄”等话题,毕竟这“5•12”地震才刚刚过去1年多的时间。5、谭千秋老师意识到发生地震时又是怎样说的?“大家快跑(板书)(导出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导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地震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危险),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千钧一发、万分紧急、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学生理解不好时插一段1分钟地震视频)【设计理念】从现实回到地震现场,让谭老师跟其他幸存者进行比较,突出谭千秋老师的伟大师魂,在千钧一发时刻,他的镇定从容、他的机智和勇敢,在这简短的“最后的声音”里展现出来,不过一定要引导学生读好,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想象当时危急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去表达出来。6、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如果来得及想,谭老师可能会想……)【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通过鲜明的对比,衬托出谭千秋老师高大的人物形象。突出他在大灾来临的时候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生命,让教师的师德灵魂通过另一种形式反衬出来。7、谭老师又是怎样做的?(抓住谭老师三个动作板书:拉——情况紧急,学生已经六神无主;撑——想用自己身体挡住楼板;护——不让砖头杂物砸伤学生)为什么有这些动作?(结合环境描写理解)【设计理念】其实这三个动作的词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回到汶川现场,体会“拉、撑、护”三个动作的“特定意义”,谭千秋老师为什么不大声喊学生了?为什么谭老师不温柔地领学生过来,而是“硬拉”过来……如果老师引导到位,学生能基本领悟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也说明学生基本把课文读懂了,如果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开口读,就没有达到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文字背后的意思无法体会,那学生只是“表面喊书”,而不是“用心读书”。因此老师在指导学生领悟文本时,在指导朗读上真要狠下苦功。8、小结:以上通过环境正面描写,烘托出一个教师面对困境时用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品质。9、其实,谭老师的牺牲感动了很多人,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大家默读后面的内容,看看都感动了哪些人?希望同学们默读思考的同时记下自己思考的痕迹。【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不是老师发号施令给任务,而是让学生自己到文章中去寻找,通过自主的读书去解决实际问题。10、学生交流:(4个学生的生命是怎样换来的?——)【设计理念】不管是第一个发现谭千秋老师的救援人员、获救的学生,还是谭老师的同事,他们的话都是很能打动人心的,特别是“血肉模糊”、“深凹下去”“永生难忘”等词语,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11、谭千秋老师是一位讲课绘声绘色、妙语连珠而富有幽默感的老师;然而:……(导读)引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板书)【设计理念】回忆性的文字在这篇文章中可以通过一两个学生的诵读带过去。这一读就明白的文字不必花太多时间。12、出示一组谭老师遇难后的图片,让学生心灵再一次受到触。【设计理念】这应该是课堂最能打动学生的一个设计,也是为学习最后“赞颂”部分作一个铺垫,只有在这个地方的感情得到渲染,后面理解“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就容易多了。13、导说(通过《生死不离》等悲伤的音乐,用2、3分钟的“在谭千秋老师追悼会会上会说什么话”来进一步给学生抛出一枚“催泪弹”。)【设计理念】观看了一组图片,这是一组在谭千秋老师牺牲后在网上最感人的图片,在音乐的渲染下,让学生转化角色,当一回谭老师救出的学生,学生会很有感触,这种情景的创设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很有帮助。14、品读最后一段。千秋:一语双关【设计理念】课文学习到这里,学生已经对谭千秋老师有了深入的理解,心里已经有了谭千秋老师忠于职守、爱生如子的高大形象。而课文最后一段是大家“赞颂”谭老师: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课文理解了,读好就可以了。15、播放音乐,老师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提名奖”颁奖词:2008年感动中国提名人物  颁奖词: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我们都会牢记他那永恒的瞬间。【设计理念】课文最后用“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组委会对谭千秋老师的班颁奖词,老师在背景音乐里朗读颁奖词,目的是让谭千秋老师的高大形象再一次长留学生的脑海里。 16、作业布置: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害中,还有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收集当年抗震救灾的动人事迹,在何老师的组织下,召开一个英雄故事会。附板书设计:               6、最后的姿势          最后的声音  大家快跑          最后的动作  拉 撑 护  英雄不死          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   精神千秋                 护住学生          附:            教师散文朗诵内容参考老谭,我帮你擦干身上的泥巴你走了,咋办哪?我要爸爸别哭,孩子爸爸去哪了老师,我们永远向您师兄,您走好大娘大叔舍不得你呀母校以你为荣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英雄千秋,大爱师魂老师,我们年年都来看您千秋,你安息吧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