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第N二}教9育资n源G网+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⒈了解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实词; ⒉品味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⒊感知作者把音乐描写与听者、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 ⒈让学生掌握用比喻、通感、烘托的写法来描写音乐; ⒉培养学生诗歌、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⒈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⒉
引导学生领会诗人情操里体现出的人性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 重点 理解诗人出色的音乐描写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 教学 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设
想 教材分析 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 《琵琶行》是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教法设计 读与听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问与讲相结合,议与背相结合,因为:在诗歌学习过程中
,朗读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诗歌音韵的流畅最宜朗读。从教育实践看,诗歌的朗读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增加欣赏的趣味,有利于熟悉语言结构,丰富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如果忽视朗读,再精妙的讲解分析也只能是支离破碎的,刘大槐《论文偶记》里指出:“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求音节而得之字句”,又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而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诵之,神气出矣。”朗读是由少积多,由感至悟的过程,我认为要特别重视。听,是因为《琵琶行》中有关于琵琶音乐的描写,它有不同与其它乐器的音响效果,能聆听一曲琵琶的演奏,可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音乐的艺术效果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也可以让学生去听录音带配乐示范朗读,强烈的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提问与讨论,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提问讨论可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以上的教学方法重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心,让学生亲自去阐释内容,用读、听、思、议、去灵活的表现文字,最终了解故事情节,感悟作者思想情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个主导的作用,通过教学培育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学法 根据叶希波夫的“自主型学习方法”理论,比较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比较分析的思维习惯。所以,我将采用比较探究式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媒体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
容 教师手记 (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 一、导入新课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从远古奔来的中华文明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漉,使一颗明珠浮出了水面,它的异彩流光,穿过 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