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上语文《回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回声》是一篇科学小童话。它通过小青娃在石桥洞里听到自己叫声的回声及和妈妈的对话,生动有趣地说明了什么是回声和产生回声的原因。全文共有六个自然。第一自然段描绘了小河上一座美丽的石拱桥。第二自然段讲小青蛙在桥洞地下发现了回声。第三至五自然段将青蛙妈妈怎样让小青蛙懂得了什么是回声。第六自然段讲天真活泼的小青蛙在桥洞里欢快地叫着,它觉得回声很好玩。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特点:深入浅出说明了一个科学知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科学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减缓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本文承担着什么是回声以及回声产生的原因这一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理解的任务。【设计理念】《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主人公小青蛙,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还调皮的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点拨下,小青蛙明白了回声的原理。依据二年级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在情境中说,在快乐的学习中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情分析】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教学目标】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回声及回声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教学准备】 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课时】两课时《回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你们平时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老师这里有很多声音(视频播放各种声音),你们来听一听,是什么东西的声音?(评析:此环节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2、小朋友真会听!说得都很对,平时,我们听到过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回声,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3、齐读课题。4、提问: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用普通话流利地读通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字可以请教字典或者同桌交流,教师巡视,纠正读书姿势。(评析:此环节这样设计做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2)学生范读3)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学生读课文。4)指名说说这位小老师读的怎么样?师生评价。2、检查自由读的情况,读准六个生字的读音。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小朋友认字,指名读,齐读。老师讲述:今天六只可爱的小青蛙带着生字宝宝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和他们交朋友吗?2)课件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3)交流记忆的方法,巩固生字。4)去掉拼音,看谁能读准生字。(出示课件)5)齐读课文。指名说说对自己的朗读说点什么?6)再读课文。师述:我们会读生字宝宝了,那怎么来记住它们呢?3、识记生字。1)课件出示“我会认”生字:呱 纹 圈 碰 哩 返2)交流识字方法。加一加:口--瓜——呱 石 —亚—八—碰 返 哩换一换:“蚊——-纹多音字:quan(圆圈)juan(猪圈)量词练习【出示课件:一( )树叶,一( )眼睛,一( )小鱼,一( )汽车,一( )月饼,一( )衣服】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课件,指名读,女孩、男孩读,开火车读(评析: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学定教,突出难点指导,避免面面俱到。)三、学写生字1、老师示范指导 :岸 纹 洞 影 倒 游 圆围1)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逐个将每个字示范给小朋友们看,让小朋友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2)讲解要点:“岸”的山字头应该写的小;“纹”的绞丝旁是由三笔构成,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要紧凑,且特别注意“游”第三部分的书写;“圆、围”大口框应该写对称。2、学生临写(5分钟)老师巡视,发现写字姿势及书写有问题的及时纠正【设计意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四、第二次通读课文写好的小朋友们把本子放好,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回课文,再一次正确、流利地朗读一遍。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六、板书 回声呱 纹 圈 碰 哩 返
岸 纹 洞 影 倒 游 圆围
《回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教学情境 1、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学生猜并回答。 师述:小青蛙呱呱叫多有意思啊,老师还把它请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了呢!(出示青蛙图)这是一只爱学习、爱思考的小青蛙!它在桥洞里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请小朋友一起去研究研究呢!大家愿意吗? 2、复习生字词。1)师述: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的生字宝宝,让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2)(课件出示: 倒影 捡起 扔进 波纹 激起 圆圈 碰到 返回 河岸 呱呱叫 (学生认读。)(评析:通过整体的回顾能更好的和第一课时相衔接。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读感悟。)
3)请小朋友们仔细倾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过渡)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让我们逐段来学习课文。二、精读课文,感悟回声。1. 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看青蛙的家 1)(出示图片)看,小青蛙的家就在这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2)、课文里怎么写的?你能读出美丽的景色吗?(指名读) 3)(出示句子):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这个句子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4)、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呢?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这一段? 5)、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怎么样? (评析: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体会比喻句的使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悟画面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美。)(2)发现有趣的回声 A、小青蛙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怎样呢? B、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C、这时候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2、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小青蛙的话,和学他说话的小青蛙说的话。2)分组朗读对话,体会回声的趣味性。 (课件出示对话)“呱呱呱,多好看哪!”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你是谁?你在哪儿?” 3)有趣吗?分组再读一读这几句话好吗?注意语气的不同。(评析:教师以童心激发童趣。学生们喜欢小青蛙,相信小青蛙和人一样能说话。当老师把孩子们引入到美丽的童话世界时,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4)、假如你是小青蛙,这时候心里会怎么想呢?① 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在学我说话?② 那只小青蛙到底在哪里啊?5)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小青蛙为什么奇怪?那它是怎样做的呢? 6)怎么问?指名读,全班一起当小青蛙问妈妈。7)妈妈是怎样回答它的? 过渡: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去看看她是怎么做的? 3.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青蛙妈妈的演示 1)谁读第四段?点名第第4自然段 。2)讨论(出示课件):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课件出示句子):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① 妈妈做的句子用——画上;② 妈妈说的句子用“~~~”画上。3))汇报交流①个问题:①说一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在哪一个自然段?②找一找: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老师先找 “跳”字。大家再找表示动作的词,划出来。师述:小朋友们,这几个动词真准确,写出了青蛙妈妈扔石头的动作。 (评析:教师先找一个表示动作的词,再让学生去找其他表示动作的词,这就是示范引路,教给方法。)③演一演:边读边做一下青蛙妈妈的动作。4)就这么一扔,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想看看这个画面吗? 5)(课件播放水波演示动画)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吗?波纹在什么情况下荡回来?(碰到河岸又荡回来。)板书:水波 7)点名回答回声现象。板书:河岸 碰 荡(评析: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我利用了课件的直观演示,然后让学生概括说话。通过看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白河水是怎样激起波纹,又是怎样荡回来的这一现象,最后让学生用到课文的词语,说说看到的现象,练习说话。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8)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知道小青蛙在桥洞里听到的跟自己一样的声音我们叫它什么?(回声) 9)看来,小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从哪看出来的?出示句子: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10)“一蹦老高”是什么意思?小青蛙为什么“一蹦老高”? 11)师述:指导朗读小青蛙学到了回声的知识高兴得蹦起来的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12))出示课件,填写表示动作的词。带、捡、碰、跳、扔、荡、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岸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岸,又一圈圈地()回来。4、学习第六自然段(1)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 “欢快”的心情。(2)青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好学好问、聪明可爱)三、总结拓展。1、总结:孩子们,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回声这样看似神奇但并不神奇的科学知识,还等着我们去探究呢!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努力探究,就一定能弄明白的。 2、.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评析:教师的提问是课内向课外的自然延伸,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读书的兴趣。)四、作业1. 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2、大家找找生活中的回声。五、板书设计: 31 回声 碰 声波 石壁 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