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原》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草 原》教学设计

ID:79385

大小:10.93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草 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认识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疾驰、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3、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难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3、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点 学生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者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殊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了,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2、放图片,让学生观看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上人民的生活。(设计意图:学生对草原的认识还比较少,对草原上人民的生活更是知之甚少,用图片让学生了解草原美景和风土人情,直接而感性,学生的情绪在老师的语言和图片的观赏下被调动起来。)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设计意图:能通过自己默读文章或是听文章而概括主要内容,这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一个能力。在这里,我让学生听录音,然后通过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让他们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三、学生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绿毯 勾勒 骏马 奇丽 柔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第二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疾驰 迂回 洒脱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涩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话别。 天涯 斜阳(设计意图:概括段意的能力也是高年级概括能力常用来训练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来说段意,这是继刚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个延伸。)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 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感受草原的美,受到美的感染。2、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草原的喜欢之情。3、总结写法,写一段写景的片段。教学难点:通过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然后利用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电脑、音响、光碟。?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总体感受。1、播放《天堂》乐曲。2、听后问:同学们,请你们说说这首歌描写的是哪个地方?3、那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特点,采用欣赏音乐、说感受,较快让学生进入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这一段,作者写出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3、师读,生闭目想象。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刚才在头脑中所想到的景色。    4、学习课文第一句。指名读,理解“这次”这个词。(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用词的准确、精炼、贴切。此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换词比较,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明白写作时用词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感。)5、学习课文第二句:(1)师问: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怎样写草原的天空的?(2)抓住“那么……那么……”进行文字训练。   (3)面对此景,作者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学生找出后问,能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作者此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里,先让学生说出作者对空气的感受,然后进行两个语言训练点进行造句训练和概括能力的训练。)6、学习课文三四句。(1)天底下的草原,在作者眼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突出“一碧千里”强调草原绿得怎么样,理解作者的感情。(3)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羊群、大地和小丘呢?(4)草原上可谓“放眼处处皆绿色”。出示“翠色欲流”后讨论并感受。(设计意图:这两个词的训练,是本课的精华所在,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地感受草原的绿,从程度上和浓度上来体会。)  7、学习课文第七八句。(1)面对如此宽广、美丽的大草原,那作者有什么感受呢?(2)训练学生读好用“既……又……,既……又……”这句话。三、讲读第二节 1.作者欣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继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作者分别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2.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3.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四、体会美景后,想想作者的写作顺序。  (1)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2)先写草原美景,后写作者感受。   四、学习写法,进行小练笔。2、学生看完图片后自由练笔,教师巡视。3、老师挑几个学生所写的片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学生先读后写,先总结方法再进行实践,这是读写结合的关键。)三、作业 : 1、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_______,空气是_______,天空是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表示我的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小丘也是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绣上了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不用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2、造句: 那么……那么…… 既……又…… 3、利用作者采用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家乡木棉花的片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会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设计意图:这个训练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及生动,从动词的使用中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和客人的感激。) 3.主客见面,作者写出了热情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高兴、欢乐、热情)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能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加高,学生也老师的引读提示中明白读的重点在哪里。)4.主客之间就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举行了联欢告别仪式,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蒙汉情深的欢乐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高潮时能得到更好的气氛,也让学生的情绪更更好地接近文本所表现出的感情。)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作者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3.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略) 四、作业 1、根据理解填空: 课文前两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 课文后三小节主要赞美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这两句诗展开想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板书设计草   原初到草原──草原的景色动人受到欢迎──由寂静变热闹热情相见──气氛热烈盛情款待──食品丰富,有歌有舞愉快联欢──载歌载舞,不忍离别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