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书馆主题时文重视农村孩子的“精神正餐”近年来,先后考察过百余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欣慰地看到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营养午餐得到较好解决,采购、加工、管理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对严格的制度,有力保障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与学生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首先,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品质较低。不少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或者是由各种渠道的捐赠而来,或者是通过图书招标的补充而来,不符合中小学生阅读要求的图书很多,真正的经典著作却比较少。其次,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低,管理水平较差。我们去过的中小学,大多都是在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一小时左右。规模大一点儿的学校,往往要按照年级轮流借阅,每个学生大概每周能轮到一次借阅图书的机会。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对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再次,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对于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县城重点学校拥有大量的图书,却没有编目,成包成包的图书躺在库房睡觉;有的乡村学校因为学校翻建教学楼,把所有的图书打包送到食堂的仓库。调查中,学生在被问到“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时,有的人无言以对。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离不开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此,有必要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给农村孩子提供“精神正餐”,夯实农村教育的基础。第一,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可以邀请专家参考已有成熟书目,如专业的阅读研究机构制定的中小学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进一步研制适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基本书目,规范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配备,遏制目前的低价招标过程的腐败现象,确保最好的图书能够进入农村学校。第二,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全国各地中小学图书馆进行全面自查,明确中小学图书的质量要求,将不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生阅读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剔除出学校图书馆。在学校自查结束后,组织专业人员赴全国各地进行随机抽查。第三,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馆的专业化建设。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规模,设置专兼职结合的图书管理员岗位,积极推进相关培训,做好师生图书借阅的组织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生的阅读指导,深入推进中小学的学科阅读。第四,鼓励社会公益组织和民间团体支持农村中小学的阅读工程建设,在捐赠优秀图书、培训阅读推广人、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等方面给予帮助。鼓励阅读志愿者协助学校开展书香校
园建设。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改变命运。身体的成长需要营养午餐,心灵的成长需要“精神正餐”。只有对精神和身体同样重视,把最美好的书籍给最美丽的童年,我们才能以阅读强壮乡村教育,以乡村教育进一步强大中国。国学经典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解读: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养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在这里,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诗海拾贝观 书于 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赏析】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
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之流所能领略的!文学常识一、作者档案【简历】王佐良,1916年2月12日生,浙江上虞人。1995年1月19日,于北京去世。1929年至1934年,在武昌文华中学读书。1939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留校任教,1947年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生。1949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作品】中篇小说《昆明居》,翻译培根随笔集中的《论学习》【评价】诗人、翻译家、教授、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二、背景链接1947年,王佐良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赴英国牛津大学读研究生,成为茂登学院研究生。1949年学成回国,照理他应返回清华大学继续执教,但实际上是去了北京外国语学校(后改北京外国语学院,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对清华一直有眷恋之情,后来也长期住在清华校园内,1986年出版的文集《照澜集》即以清华照澜院为题。王佐良曾在《想起清华种种》一文中说:“后来我转入别的学校工作,但是我心里始终保持着一种清华做学问的标准。”(《中楼集》)言若有憾。三、作者逸事王佐良著《英国诗史》书稿,压在一家出版社近两年,有人笑说:“您跟他们社长那么熟,打个电话催一下,还怕他不出?”他说:“越是熟人,我越不想靠关系来出书。我的书,全凭它的学术价值。”看他这么自信,这个人就进言:“把书稿给我看看,好吗?”他爽快回答:“行。但你绝不要碍于我的人情。”后来书稿很快由译林社出版了,还荣获了“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的一等奖。四、文化常识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我国的
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作“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中国最早的省级图书馆为1904年创办的湖北省图书馆。一、认读字音(一)单音字(1)灿烂(càn) (2)覆盖(fù)(3)苍穹(qióng)(4)高耸(sǒng)(二)多音字(1)藏(2)间(3)遗二、辨识字形(1)(2)(3)三、积累词语1.豁然开朗:原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现比喻对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在突然间开阔了思路,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形容突然明白某件事。2.牵强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四、辨析词义1.暗淡 黯淡课本原句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巧辨巧析“暗淡”,着重指具体的“暗”,多用于形容光线等昏黑不明;也可形容没有前途、没有希望。“黯淡”,常指抽象的“暗”,用于心情、情绪。
2.幽静 安静 宁静 寂静课本原句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巧辨巧析幽静:用于人少景致又好的环境。安静:强调在有人的环境中,人没有发出声音(本来有声音,现在没有声音)。宁静:往往用于形容夜晚没有声响或心情安静。寂静:没有人,也没有声音,更多地用于自然界。文中主要记述了几个图书馆?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答: [明确] (1)公书林,清华图书馆,包德林图书馆,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2)时间顺序。作者是按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来记述这几个图书馆的。1.第一段引用西蒙·德波伏娃的话有什么用意?答: [明确] 为了引出自己对图书馆读书生活的热爱。2.第七段说“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真实的世界”指什么?第八段中“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明确] (1)国家民族命运处于危亡时刻,后一句的“七七事变”是一个提示。(2)表达了对国内战争胜利的喜悦。这一句与前面一句写心情的句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推断出“豁然开朗”的原因。3.第九段引用莎士比亚的台词有什么作用?答: [明确] 说明人类创造了知识、理性,也点明文章的中心。引用的作用[考点解读] 为了满足表达中心的需要,文章中有时会引用大量的原始材料,
或者诗词、故事、书信、日记,或者别人的评价。因此,命题者有时从这个角度入手,要求分析引用这些材料的作用。[解题指津] 一、常见设问方式1.文章中引用××的话有什么作用?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作用是什么?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有什么作用?4.文中为什么要引用××的评价? 二、技巧点拨第一步,了解引用材料的作用:材料类型作 用原始材料更好地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可信度诗词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文章中心,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故事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书信、日记中的表白(自己的话)印证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第二步,明确切入角度。回答此类题目,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①对文本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②对结构的作用: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对比衬托、总结上文、深化主旨。本文是一篇学术性文章,读来却十分轻松,为什么?[我的理解] 学者写文章总有些厚重的学术气息,这篇文章有厚重感,如图书馆里的经典一般,但更重要的是有亲切感,因为作者爱书、爱图书馆、爱他的读书生涯。所以这篇文章又写得十分轻快,十分平易近人。【课内挖掘】《上图书馆》是一篇随笔,作者回顾了上图书馆的四段经历,不同的经历,却共同表现出上图书馆之乐,文章娓娓道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技巧指导】一、随笔的内涵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叙事、抒情或议论。”从反映作者情感来说,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齐备,皆能入文;读者读后的感觉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这七情五味,可能就是人间百态。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生活的见闻、往事的漫忆、所思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故事逸闻,等等,无不能作为随笔的材料。在写法上,随笔往往旁征博引,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严谨。简言之,随笔就是在看似信手拈来的材料中谈自己的一得之悟。当然,这些材料也必须是有一定意义、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二、随笔的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随笔的篇幅必短,有一个字数不多的限制。小题故可小做,大题也不妨小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引人入胜。比之长篇巨作的大部头文章,一篇随笔,少则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这个“小”的另一层意思,指其题材,大都是凡人小事。但能因小见大,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2.随意而谈,言之有物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之二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就行。可再现一个小场景,可记叙一件小事情,可描写一个鲜明的人物,可抒发一种动人的情感,可表达一种独特的感悟。当然,随意而谈,表面上看来,似乎章法自由,材料较“散”,实际上都有明确的中心,随笔不“随”意。随意而谈的含义,也指随笔的题材可以说都是“信手拈来”。身旁周围,俯拾即是,嬉笑怒骂,皆能成篇。要打消写随笔的“神秘感”,就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勤于思考,有感而发,因情而叙。随笔的妙处并不在于题目,而在于个性的魅力。随笔自然要写出某种“有意思的”东西,某种可供人嗅察、听到、看见、感知、想象、思考的东西;但是最根本的一点,作者必须有自己的看法,这看法又必须在他自己的心灵中自然形成。唯一不可缺少的东西却是那内容或思想必须经过活泼的理解,受到作者喜爱,对其妙味有所会心,并把它富有情趣地表达出来。3.真情实感,发而为文随笔要求将真事、实事、种种矛盾、种种纠葛,按它们的本来面目,真实地袒露在人们面前。它以真情、至情引起人们的共鸣,读后让人感慨、悲愤、沉思、冥想、自省,因为它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的。文字上也就自然形成质朴、无华、深沉、自然的风格。4.要引人向善随笔要写得真实,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如实反映。生活是丰富的,
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但是我们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即使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三、如何写好随笔1.读书越多,落笔越奇“读书越多”,是就写随笔的作者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而言。读书的概念是广义的,指广泛吸取知识信息。广泛,指纵横两个方面。横的,指不同领域各学科,文史、理工等。纵的,指除了书本之外,要参与社会实践。有渊博的知识,才可以旁征博引,联想生发,才可以深思熟虑,驳难辩论,增进思想的光辉和魅力。2.探索生活,勤于思考大千世界,天地广阔,皆可涉笔成趣。但要善于观察,培养观察力,去探索生活。多看:仔细观察;勤思:善于思考。只有多看勤思,才能触发灵感。3.娓娓而叙,形散神一随笔的表达方式,以叙、议为主。叙事要娓娓动听,朴实无华,没有“故作惊人之笔”。仿佛是作者在和读者推心置腹、敞开心怀的娓娓谈心。议,要有感而发,袒露至情、真情。寓情于事、因事见情;寄情于议,议中见情。四、写随笔的注意事项由于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的文体,它所具有的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又极易导致写作中出现不良倾向。在此,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两点:一忌立意的粗俗。高中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随心所欲,缺少思辨,思想观点偏颇,总是着眼于个人得失,局限于个人小天地,肆意发挥个人的不健康情感。天下文章意为先。与其他文章一样,随笔的立意(虽然它不刻意为之)也要求纯正,要表现积极健康的情致理趣和高雅脱俗的道德志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流露自己的低级趣味、消极情绪。二忌用笔的粗糙。高中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结构安排、技巧运用、语言表达上不讲究,缺少审美眼光,泛泛道来,粗鄙浅陋。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灵性,这样,既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深刻而不沉重,轻灵而不虚浮,自然而有品位,闲适而有雅趣,这是我们写作随笔时应追求的目标。【针对训练】以“书非少而不能读也”为题目,写一篇随笔。答:
[参考示例] 这个时代已经不再缺书。书,变得极其易得,而读书,却变得极其困难。原因何在?一方面,过去获得一本书不容易。宋以后虽然有了印刷术,然而书的流通仍然不可与当今时代相比。所以,一般的读书人的书也不是很多。书不多,人选择的机会少,反而让人们一旦选定一本书,便集中时间和精力去读。另一方面,过去的杂书没有这么多。我们这个时代,书的种类大大增多,各种各样,让人应接不暇。在增多人们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做选择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很多人经常在网上逛书城,根据商家所提供的热卖书榜单,一本一本地买,一本一本地读。可是,这些书至少现在并非本本都是经典,不但不是经典,还很可能是垃圾,因为还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典怎么可能这么快速地一本接一本地产生呢?读书最忌杂乱,读了很多,时间、精力耗费不少,而收效甚微。这还是读的,有的人呢,可能逛而不买,一直在逛书城,很多时光都浪费在逛上了。书多了,人们反而不能读书了,所以,书非少而不能读也。【课内挖掘】本文重在表现上图书馆之乐,“公书林”图书馆满足了作者对外间世界的好奇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使作者的知识和情感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使作者的心境豁然开朗。去图书馆,会阅读,能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适用主题] 阅读 价值 快乐【运用范例】人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形容杭州的美丽、繁荣与富庶。7年来,杭州图书馆本着人人平等的原则,对市民免费开放。图书馆对特殊读者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但这一举措自推行以来,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他们不愿意与乞丐这样的特殊读者坐在一起,他们认为和这样的人坐在一起,很没面子,而且整个图书馆的档次也降低了很多。杭州有两个图书馆,旧馆和新馆。旧馆宽敞明亮,阅读条件很不错。而新馆的音乐分馆硬件设施更好,沙发柔软,并且冬暖夏凉,舒适无比。因此,新馆更加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拾荒者最喜欢去的地方。不少读者抱怨说,这些人进馆并不是为了看书、查资料,而只是进来休息、睡觉而已。他们说,图书馆又不是免费旅馆。有人直接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对此,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他说,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藤蔓再长,其工作之果还是要落在为读者服务上面。因此,我们的建馆方针就是10个字—平民图书馆、市民大书房。他说,对我们来说,乞丐也好、普通百姓也好,都是读者,没有任何区别。他说,我希望读者能真正自由地走进图书馆,
就像走进自己家书房一样。其实,不只是馆长褚树青这样认为,杭州图书馆的其他工作人员也是这样认为的。杭州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说,对每个市民免费开放图书馆,这也算新闻吗?我们一直觉得,这是公共图书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责任。心的博大,温馨的善举,使杭州图书馆成为每一位杭州市民的天堂。褚馆长认为,每个人都有读书的权利。太阳不会因为乞丐和拾荒者的身份而拒绝给予他们阳光。天堂的模样“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倾心畅谈。”一直觉得,在图书馆里面做图书管理员已经是让人十分欣羡的工作,而图书馆的馆长自然就更是令人无比愉悦的职位了。“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句话是博尔赫斯说的。博尔赫斯是阿根廷最负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从1955年起,博尔赫斯在兼职大学英美文学教授的同时,还担任了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馆长一职是博尔赫斯一生中唯一从事过的正式职业,图书馆也成为他一生中最为挚爱的地方。每一天,博尔赫斯这位晚年几乎失明的老人都被图书馆中将近百万册的图书包围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博大的智慧的力量让博尔赫斯生活在图书构筑的世界中,活得真实且纯粹。博尔赫斯说,和图书馆的图书在一起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当眼睛看不见书的时候,只要一走进图书馆,仍然会产生浓浓的幸福感。博尔赫斯在他的《通天塔图书馆》中这样写道:“图书馆是无限的,周而复始的。假如一个永恒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个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重复后就变成了有序:宇宙秩序)。有了那个美好的希望,我的孤寂得到了一点儿安慰。”垂暮之年的博尔赫斯写出这样的话,仿佛是在对谁倾诉,又仿佛是在喃喃自语。在博尔赫斯看来,图书馆中的图书已经穷尽了所有文字的可能组合,唯一的需要就是解读。也许,图书馆依然过于庞大,博尔赫斯又将世界的本质归结为一本圆形的循环的书,这本书包罗万象,无始无终,而图书馆的空间以天衣无缝的秩序排列,没有穷尽,却有轮回。博尔赫斯觉得,所有的图书都是一个神秘而丰富的世界,就和人的心灵一样,博大,深邃,丰盈。图书馆仿佛是一个迷宫,一个有花有果的花园,更是一个辽阔无垠的宇宙,人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其实是在进行着无穷无尽的寻找。结果,像博尔赫斯说的那样:“肉体终将消失,而心灵的产物——图书馆却会永存。”博尔赫斯还说:“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将来。”只有把握了时间的本质,才能懂得图书馆里图书所昭示的真正意义。其实,博尔赫斯在担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之初,就已经失明到几乎连图书的封面也看不见了。这实在是命运的不公,博尔赫斯拥有了近百万册的图书,却失去了读书的视力。然而,博尔赫斯的心里却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他比大多数人更能充分地拥有图书馆的图书。博尔赫斯的一个朋友曾经这样评论他:“他能打开一本书,翻到他要找的一页,不必费神去念,就能引用整段整段的文字。他顺着摆满书的走廊散步,敏捷地在转角处拐弯,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通道。书海里他一点儿都不迷惑,相反明眼人都仿佛成了瞎子。”我想,在图书馆里,博尔赫斯不会感到孤独,他心中涌起的只是幸福。在现实的孤独中,能够通过图书得以和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等人的灵魂在一起,真的是幸福的。有人说博尔赫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梦游者,有人说他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而在我的心目中,博尔赫斯是唯一一个真正走进图书馆并成功走出来的人。在图书馆的书架之间穿行时,恰好站在深深的书库的最里面。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整个世界都是安静的,这时,听到自己的鞋踏着地板的声音,也会听到书被一页页翻过的声音,更会听到自己平静而舒缓的心跳,还会听到书上的灰尘轻轻被抖落的声音,当然,最细微的声音要靠自己用心去感觉。翻开一本书的时候,会有时间经过以后留下的味道弥漫出来,充满沧桑,又余味难尽。真正美好的图书是靠时间的味道打动人心的。时间流淌,图书成为经典后,字里行间一点点往外渗透着时间的味道,偶尔闻一闻,真的是有益身心健康的。爱书的人在图书馆里,犹如一条鱼在海里畅游。站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读书时,有的只是阅读,一切与时间的早晚无关,与功利世俗无关。无数的优秀人物都与图书馆结下了深深的缘分。人在图书馆里,神游天地之间,情系天下苍生,此乐无极。读书是幸福的,特别是在图书馆里读书,那是和心仪的图书在一起的温馨浪漫,那是站在无数大师肩上的骄傲和自豪。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倾心畅谈。其实,美好的图书是只宜一人独品的。比如一所大学有一个上好的图书馆当然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每个大学人的心中都要有这个图书馆;一个图书馆有大量上好的藏书当然是重要的,然而,更重要的是要有人去用心捧读这些藏书。走进图书馆的深处,用心去翻阅图书,为一本书抹去岁月的风尘,这才是图书馆的心脏所在。图书馆的深处,空气很是特别。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像博尔赫斯一样真正走进图书馆,真正走进了大学,等我像博尔赫斯一样从图书馆里走出来,我就可以毕业了。是的,这种感觉是美好的,也是问心无愧的,如果有一天,我在层层的书架间遇到了心仪的人,我们只要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这眼神只在传递一句话:“噢,你也在这里吗?”一切,都不必多说,心已经无声地靠近。是的,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图书馆里,与书相伴,尽情读书,任凭时光轻轻地流过身边,像是来自宇宙深处的风。那一刻,书香也如水如风一样,流淌成了世间无比美丽的风景,摇曳多姿,楚楚动人,真好!【佳作赏析】 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一个爱书的人、一个爱阅读的人来说,图书馆里有大量的宝藏,它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的很多奥秘,它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无比愉悦。本文就是以优美的文字来展现和博尔赫斯一样的精神上的愉悦。
【写作借鉴】1.学拟题标题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又暗引博尔赫斯,暗示图书馆的魅力。2.学开头引用开篇,既直接点明读书的作用,又增添文采。3.学选材本文有点儿像博尔赫斯的传记,在选择材料时,没有选取博尔赫斯的重大事件,而是围绕中心撷取细小事件,甚至是细节入文。4.学结尾优美抒情性的语言,回应上文,深化中心。晓书馆落户杭州,期待成为你的诗和远方3月22日,由著名音乐人、导演、作家高晓松发起并担任馆长的公益图书馆——全国第一家晓书馆,在杭州举办开馆仪式,将于3月24日正式对公众开放。丽日和暖,春服既成,喜见径草晴翠,山樱如雪,趁取雅集与晓书馆,学以聚之。的确,屋外是盛放的樱花,屋内是满满的书香。走入新开馆的晓书馆,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整齐地摆放着许多崭新的图书,穿着围裙的志愿者安静地站在书架两旁。人文、历史、科技……这里的书涉及领域广泛。从商务印书馆的文史典籍,到良渚考古等接地气的作品,当然,还有一整面墙放着高晓松自己的《晓说》《晓松奇谈》和《鱼羊野史》。这是高晓松的首个晓书馆,也是全国第一家晓书馆。为什么是杭州?“我自己是杭州人,小时候经常来杭州奶奶家玩,对杭州感情很深。良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来到这里看到安藤忠雄这么美的建筑,一下就被击中了。”高晓松坦陈,被这里深深地吸引。馆内目前所有的5万册藏书,都是由高晓松亲自挑选的。高晓松透露,他和团队精心选择的这5万册书以文化为主,还涉及科技等多个领域,不包括成功学。高晓松开玩笑说:“一个人能成为一个丰富的人、有审美的人,成为一个武装到牙齿的文艺青年,这里的读书量应该足够了。”晓书馆和杂书馆,定位不同,功能各异在晓书馆之前,高晓松的坐落于北京崔各庄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内的“杂书馆”,已经在业内颇有名气。杂书馆以1949年出版为界分为新书馆和国学馆,分别设在两个单体建筑内,总计藏书百万册。拥有20多万册藏书的新书馆面向读者预约开放,火爆到通常要提前数月预约。
“晓书馆和杂书馆不一样。”高晓松明确定义了两者的区别,杂书馆是以收藏、学术为主,收藏有许多残本、古籍,并不适合大量翻阅。而晓书馆着眼于大众阅读,主要给大家提供一个阅读的空间,更能体现它的公益作用。“包括晓书馆里的讲座和书会,也会集中在分享阅读的部分,比如给大家推荐一些值得阅读的好书。”高晓松说。高晓松在歌曲《如果有来生》里写过,你从一座叫“我”的小镇经过,刚好屋顶的雪化成雨飘落。你穿着透明的衣服,给我一个人唱歌,全都是我喜欢的歌。“我要把这句话改成,你穿着美丽的围裙,给我一个人读书,全都是我喜欢的书。”今后,首个晓书馆将由万科杭州旗下唯一文化品牌“大屋顶”共建并运营。3月24日,杭州晓书馆将正式开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读者可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平台,方便快捷地登记预约入馆。希望晓书馆能成为一些人的诗和远方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高晓松,从小就生活在书籍的海洋里。做一个图书馆,一直是他梦想的事。“今天,满堂书香,樱花盛开,我美梦成真。”“书馆是我下半场人生最重要的事,这里是我从小到大最大的梦想。”高晓松说,自己的上半场人生到处比划,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下半场人生,他要把心里真正的梦想做大。晓书馆开馆之后,他将经常到这里来,和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访谈节目中,高晓松的这句话一炮而红。如今,他解释起来,这句话又有了新的含意。“诗和远方,并不是指要出去旅游,而是心灵的方向。”晓书馆要做的是一件单纯的事情,希望能为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阅读的“孩子”提供一个精神上的庇护所,希望在这里,人们既可以“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可以与师长请教学问,与同好研究讨论,切磋砥砺。以阅读引领人们进入真实与自在的生命体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地,种什么也不长,只长花。希望来晓书馆的人,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种子,长出心灵的诗和远方。”馆长高晓松说,欢迎大家来晓书馆阅读。(时间:45分钟 分值:30分)一、语言运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我是个诗人,却因为各种因缘,有机会走进很多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最使我震撼的,是国家博物馆的中国历史文化精品展。那么多展品,或朴拙或华美,或雄浑或纤巧,________。它们都是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这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大美不言,却闪耀着无声的光华。偌大展厅的展品遵照历史
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辗转迂回间,我忽然明白,我看到的,其实都是时间,________的展品,其实都只是时间的各种幻象。最初的展品,其实是由自然做出的选择,散布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后来有了有形的博物馆,有了人为的拣选。我不否认人为拣选之于它们的意义。但我想,最终,时间依旧是唯一的评判者。只有经历过时间,________后,其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被保留下来。或者,再往遥远的将来想一想,最终,这些有幸保留下来的展品或许也会________。( )。是的,诗歌不是学术研究,不是论文,不需要缜密、翔实的考证,也不需要确凿、科学、正确的结果。但是它需要有温度的感知,有个性的表达,需要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必须去感知、抓住并呈现它们。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胜枚举 形形色色 洗心革面 风流云散B.琳琅满目 形形色色 洗尽铅华 烟消云散C.不胜枚举 形神兼备 洗尽铅华 风流云散D.琳琅满目 形神兼备 洗心革面 烟消云散解析:选B。不胜枚举:是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琳琅满目: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根据前面的“那么多展品”和后面的“文明的瑰宝”,说明东西多而且珍贵,所以应填成语“琳琅满目”。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形神兼备:指书法和雕塑绘画作品,不但有美妙的形态,而且有神韵。修饰“展品”,用成语“形形色色”。洗心革面:除去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洗尽铅华:铅,古代用于化妆,华,外边的华丽。意思是洗掉伪装世俗的外表,不施粉黛,不藏心机,具有清新脱俗、淡雅如菊的气质。道家哲学思想。“洗心革面”是指人的,此处指物经过时间的洗礼,所以只能用“洗尽铅华”。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风流云散”是指人的,此处指物“展品”,所以用“烟消云散”。故选B。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偌大的展厅按照历史年代把展品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置身其中,让人浮想联翩。B.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C.偌大的展厅遵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让人浮想联翩。D.偌大的展厅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布置成了一连串相互勾连的“回”字形空间,我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了漫长的历史走廊,浮想联翩。解析:选D。A项语序不当,
应为“按照展品的历史年代”;“置身其中”应放在“仿佛……”句前。B项搭配不当,“偌大展厅的展品按照历史年代布置成了相互勾连的一连串‘回’字形空间”,提取句子主干是“展品布置成空间”,“展品”不能布置成“空间”,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C项,“遵照”搭配不当;偷换主语,前一句的主语是“偌大的展厅”,后一句没主语,根据语境可知“置身其中”句的主语是“我”,“让人……”一句的主语为“展厅”,所以偷换主语,不正确。故选D。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基于这样的理由,我想我应该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B.用自己的方式,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最想做的C.我基于这样的理由,愿意用诗歌这种我自己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D.基于这样的理由,用诗歌的方式把它们记录下来是我自己应该有的想法解析:选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此处应该是一个过渡句,上面是理由,下面是“诗歌”,而且要跟后面叙述的主体保持一致,只有选项A是这样的结构,故选A。4.下列选项中用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近悉教躬违和,弟子特此致候。B.惊闻学兄家慈病逝,特致沉痛哀悼。C.会期定于五日,勿误,特此见示。D.已悉,一号广州面商,为荷。解析:选A。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由“弟子”可知身份是学生,“教躬违和”意思是教师生病了,恰当。B项,是给同学的唁电,而“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可改为“令堂”。C项,是告诉对方会期和不要耽误,“见示”是“给我看”之类的意思,可改为“为要”。D项,是说对方说的事已知道了并约时间当面商量,“为荷”意为“承受恩惠”,可改为“如何”。5.某图书馆服务中心为读者提供书籍数字化服务,可以帮读者把纸质图书扫描并制成电子书。请你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身份,根据以下图示,向前来咨询的读者说明整个服务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语言得体、简明、连贯,不超过85个字。(5分)答:
答案:首先您要提供需扫描的纸质图书,然后把具体要求告诉我们。接下来我们会扫描图书并制作成电子书。如果检查电子书的质量没有问题,结清费用,您就可以把图书和电子书带走了。6.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答: 答案:古籍、修复、人才、不足二、阅读提升(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共享书店”:形式不重要,好坏交由市场7月16日消息,即日起,在合肥三孝口书店,只需用手机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7月16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合肥三孝口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正式亮相。共享书店模式的启动,实现了“由买书到借书”“把书店变成自家书房”“由个人阅读到共享阅读”的重大转变。只能现场翻阅或购买,不能借阅带走,这是书店与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合肥三孝口书店的共享规则,则是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只要下载App,交99元押金,即可把书带回家阅读,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回就行。从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角度,这种规则,确实是契合了“共享理念”的实质。同时,看完即还,无须为囤书而烦恼,也满足了时下不少人的“断舍离”态度。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办卡和借阅其实也都比较方便了。但相对来说,共享书店,因为其属于商业性质,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着优势,相信能给人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抛开共享概念不谈,三孝口书店的最大特点,其实现在书店服务人员从过去的销售身份变身为用户的专属阅读顾问,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为目标,给予人们更为专业的阅读指导。专属阅读顾问服务,在目前绝大多数的民营书店和公共图书馆,都属于比较稀缺的服务,若能够借此形成特色,必将增加书店的吸引力和卖点。但问题在于,专属阅读顾问要能够真正提供专业的阅读指导,要求可不低。为了鼓励阅读、传播阅读,共享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只要根据规则完成阅读任务,即可获得充值押金的返还。此外,读者还可以通过书店的
App将自己拥有的书籍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进行管理,通过写书评、晒书拍等方式进行评论和交流,实现“以书会友”。这些延伸服务,是致力于增加书店与读者的互动频率,并扩大阅读的社交功能,这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所主打的社交体验,其实有着殊途同归之效。其实,对真正热爱阅读的人而言,书店具体的经营模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店内所提供的书的质量,是否能满足特定群体的阅读口味,能否引领一种有质量的阅读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共享书店也好,传统书店也罢,只要能够给人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都值得肯定。事实上,书店作为一种市场化机构,它经营的好坏,评判权最终还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手上。明晰这一点,其实不必太在意书店的形式,市场自然会给出最客观的答案。(“光明网”7月18日,有删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书店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相应规则来鼓励阅读、传播阅读。B.共享书店之所以按照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来运营,是因为它打通了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C.共享书店的阅读顾问给读者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指导也更为专业。D.共享书店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有优势,给读者与一般图书馆不一样的借阅体验。解析:选A。B.强加因果,应是打通书店与图书馆的区隔契合了当下流行的“共享理念”。C.变未然为已然,这是共享书店追求的目标,并没有成为事实。D.变或然为必然,原文是“相信能给人……”。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共享书店”这种形式并不重要,书店经营的好坏最终会由市场来评判。B.文章指出,读者可以通过共享书店的App在“智慧书房”的虚拟空间内管理自己的书籍,实现“以书会友”。C.作者针对当下出现的“共享书店”这一新兴事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叙有议,思路清晰。D.文章认为,书店的经营模式到底怎样并不重要,只有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和消费体验才值得肯定。解析:选B。B项,偷换概念,不是通过管理自己的书籍,实现“以书会友”。原文是“通过写书评、晒书拍……实现‘以书会友’”。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书店推出的“阅读奖学金”制度和众多的延伸服务,能取得与时下一些民营书店主打的社交体验相同的效果。B.继多种共享形式之后,共享书店的出现说明我国共享经济在不同的领域逐渐有了新的尝试。
C.如果像“共享书店”一样将书借阅带走,书店与图书馆的区别就不再明显。D.因为“共享书店”商业性质的属性,所以在书的更新频率和服务等方面存在优势。解析:选A。扩大范围,原文意思不包括“阅读奖学金”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