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

ID:794209

大小:58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江人。一八九六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十五岁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一九一三年留学日本,一九二一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七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一九二三年七月,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工人形象的作品之一。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作品风格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创作背景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 1、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清静悲凉提纲挈领,笼罩全篇,有利于读者了解全文的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 2、文章的结构如何划分(1--2):总写对北国之秋、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3--12):分写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部分描写古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13--14):总括全文,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 3.读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哪些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其写作手法是什么?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五幅故都的秋景图,并指出怎样紧扣“清、静、悲凉”的。①秋院景象(秋花图)②秋槐落蕊(秋槐图)③秋蝉残声(秋蝉图)④秋雨话凉(秋雨图)⑤秋果奇景(秋枣图) 碧绿的天色(清)——视觉驯鸽的飞声(静)——听觉蓝朵或白色牵牛花(凉)——视觉稀落的秋草(凉)——视觉①秋院景观(秋花图):(清、静、悲凉,对北秋之爱) 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蓝朵为佳 ②秋槐落蕊(秋槐图)踏蕊——静(触觉)扫蕊——清(视觉)“细腻”、“清闲”“落寞”——悲凉(感受“一叶知秋”)(清、静、悲凉) 北国的槐树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的日光 槐树落蕊而知秋:(清、静、悲凉)“细腻”“清闲”“落寞”“落蕊” ③秋蝉残鸣(秋蝉图)秋蝉蝉鸣而报秋:“衰弱”“残声”“啼唱”(听觉——悲凉) ④秋雨话凉(秋雨图)秋雨淋人人知秋: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列的雨声一阵冷风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悲凉) ⑤秋果奇景(秋枣图)果树秋天之奇观:淡绿淡黄的颜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 故都的秋1、秋园静观而感秋2、槐树落蕊而知秋3、秋蝉残鸣而报秋4、秋雨淋人人知秋5、果树秋天之奇观清静悲凉记叙、描写:议论:“足见有……感触来的。”(12段中心句)眷恋向往之情(形)(神)郁达夫故都的秋(结合点) 5、读12节,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并指出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议论: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通过引证古今中外的名言,突出故“故都之秋” 6、文章的结尾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为何呢?廿四桥的明月:黄酒————白干钱塘江的秋湖:稀饭————馍馍普陀山的凉雾:鲈鱼————大蟹荔枝湾的残荷:黄犬————骆驼南国之秋北国之秋对比,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热爱。 7、纵观全文,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谓的“悲凉”?(理解主题)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