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故都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有关秋天的诗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有关秋天的诗句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有关秋天的诗句
秋有声——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色——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形——天高云淡北雁南飞
称为“故都”,更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发起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郁达夫言语▲大醉三千日,微吟又十年。只愁亡国后,营墓更无田。▲万一国破家亡后,对花洒泪岂成诗。▲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沉沦》)▲老夫亦是奇男子,潦倒如今百事空。只见人骑肥马去,更无心唱大江东。▲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自题)
郁达夫代表作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故都的秋色个人的心情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写作背景此文写作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在生活上,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客观色彩主观色彩
整体感知对北国之秋的感受与向往江南之秋不能让人满足清晨所见的景象槐树的落蕊秋蝉的残声秋雨及秋凉枣树在秋天的奇景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总是一样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总写记叙议论总括分写思路与结构
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秋色,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概括。(声、形、色、味?)整体感知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到青岛,又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这秋,故都的秋味。本文的基调——清、静、悲凉
思考与探讨作者多次写南国之秋,还写了最让作者思念的北国之景,有何作用?用以衬托故都的秋“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的特点,能够让人玩味到十足,借以抒发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思念之情。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1-2段
故都的秋在哪里呢?整体感知作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的秋景图,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分别给以介绍,并赏析五幅秋景图(感觉或色彩)。
清晨品秋图
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既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也写了观赏景物的心态、动作,表现了作者热爱古都之秋的情怀。意象: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在这幅图画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思考与探讨
说到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思考与探讨蓝色、白色——冷色疏疏落落、尖细且长孤寂、落寞的情怀
落蕊映秋图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思考与探讨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独自徘徊,只有与自然交融,“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对眷恋古都之秋的情怀。
秋蝉残鸣图
写秋蝉的目的何在?几声秋虫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冷落、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秋味。思考与探讨
秋雨话凉图
为什么在“秋雨图”里加入“都市闲人”?这里的“都市闲人”指的是平民,他们的形象更有故都的地方特点,这样悠然闲适的互答,更能感悟生活的淡泊,也表露了作者在谈到百姓生活时的愉快心情。思考与探讨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写了灰沉沉的天底、凉风、急雨,一句一景,写出了北国清秋之雨忽来忽去的情景。云的景象、雨的阵势,活灵活现。
佳日秋果图
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秋的全盛时期不在果实成熟红透,却在将熟未熟的青涩日子。可见作者对故都秋日胜景了然于胸,感情表达含蓄而深沉。思考与探讨
碧绿的天色,漏下的日光,玉泉的夜月,钓鱼台的柳影高远、柔和、清冷西山的虫唱,秋蝉的残声驯鸽的飞声,潭柘寺钟声凄凉、哀惋悠远、低沉牵牛花,将熟未熟的枣儿冷色、青涩秋槐落蕊,秋雨落寞、凄凉整体把握: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各具怎样的特点?秋光:秋声:秋色:秋味: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本体——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黄酒——白干稀饭——馍馍鲈鱼——大蟹黄犬——骆驼喻体比喻味烈味深味浓味久味润味浅味淡味短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对比烘托北国之秋——南国之秋味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
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又含蓄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又苍凉一曲悲凉的颂歌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全文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