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课件

ID:794311

大小:5.23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走进秋天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太平御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曾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主编《创造季刊》。1930年参加“左联”,积极进行文艺活动。抗战爆发后,勇敢地投身于抗日洪流中。1945年,不幸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21年完成了其处女作——短篇小说《沉沦》,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代表了他创作发展的高峰。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避居杭州,此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到处游山玩水,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写了大量山水游记和诗词,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34年8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故都的秋》这篇优美的散文。郁达夫 清、静、悲凉1、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研读文本课堂探究 秋 景 图秋蝉残鸣秋槐落蕊庭院清秋秋雨话凉佳日秋果清、静、悲凉5、作者在文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请尝试用四字短语给五幅秋景图添加一个小标题。 五幅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写秋院看得到……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驯鸽的飞声(境的清静)细数着……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 写秋槐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是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 写秋蝉“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京味的话秋凉(落寞和感伤)写秋雨“衰弱”“残声”侧重写悲凉写秋果“淡绿”“微黄”“红完”清、静或衰退的的淡色 默读第12段,用原句概括这段议论性的文字的内容,并讨论它在文中的作用。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为突出,而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这样写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段议论,使整篇文章的情、景、理相互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又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也说明作者受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的感染。 在故都,秋天可选取的景物非常多,火一样的香山红叶,秀丽的北海公园等等,无不映出秋天的倩影,作者为什么不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请结合文本与背景分析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合作讨论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表面看都是秋的真实色彩,实际是北国的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自然界的客观色彩与作者内心的主观色彩的自然融合。五幅画面都染了冷色调,表现作者心中的悲凉,也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生和时代的感悟。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用意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对南国之秋的感受:“慢”、“润”、“淡”(对比衬托)热爱、赞美和眷恋故都之秋 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四个比喻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 思考: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深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本文通过描写故都秋景,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怀念与眷恋之情,又寄寓了作者深远的忧思与孤独的落寞之感。(主旨) 升华理解“故都”二字的意蕴 都:京城,千年古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京城浓烈而醇厚的文化气息让作者心醉神迷。故:过去的,消逝在时间深处的,有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沉重感。 1934年是一个山河分裂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又如何不为之担忧和焦虑呢?那些话语的背后,实是一种即将沦为亡国奴的悲鸣,一种惨厉的呼号,一种撕心裂肺般的悲怆!故都所透出来的文化意蕴,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宁静的诗意美,无不笼罩在一种萧索凄清的秋意氛围中。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对行将流逝的故都文化,对故都朝不保夕的危险处境,这段文字不仅让人读出了作者的眷念和挚爱,读出了作者心境的苍凉和无奈,更让人读出了一种誓与之共存亡的悲壮和凛然,一种文化人对文化的执著、捍卫和坚守。 有这样的情怀和风骨,才有1945年被日寇秘密杀害于异国他乡的慷慨和无畏。“郁达夫是中华大地母亲孕育出来的骄子,是本世纪最有才华最有民族气节的诗人,爱国是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倾向……”----刘海粟《漫论郁达夫》 一语天然万古新,去掉豪华见纯真。清水出芙蓉,闲笔出真情。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一曲悲凉的颂歌 高考链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请将课文中的情境仿写成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浓茶破屋残垣 鸽声蓝朵云天 枯草漏光鸣蝉 槐蕊姗姗 落寞人在深院 破屋小院浓茶,碧天蓝朵黄枣,(秋色)驯鸽鸣蝉落雨,槐蕊铺地,(秋声)落寞人在故都.(情)天净沙 故都的秋是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是一幅画,美丽而落寞;故都的秋是一支歌,忧伤而苍凉;故都的秋是一杯茶,苦涩而清醇。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