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故都的秋说课

ID:794374

大小:5.64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说课课题:《故都的秋》课件制作人/原阳一中娄素伟 故都的郁达夫 目录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23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二说学生情况三说教法、说学法说课课件设计 《故都的秋》《故都的秋》所处的单元是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它是散文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散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是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的典型之一。它是郁达夫先生写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在文中,作者选择故都的常见的景色,在细致描绘的五幅秋景图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情趣,同时流露了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和眷恋之情。新教材入选这篇散文,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品味文章优美意境和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提高提高审美情趣。一说教材一1教材简析 一说教材一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怎样扣住“清”、“静”、“悲凉”来写故都的秋;怎样把故都的秋与南国的秋进行对比;如何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能力目标: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通过理解本文“情”与“景”的自然融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目标:那就是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一)教学重点联系文中展现的五个秋景片段,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有机结合。(二)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所流露出的内心情感。说教材一教学重、难点3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了解学生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确定重难点以及教学对策。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的能力主要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上,还没养成圈点批注、品味阅读的习惯,不能准确捕捉重点词句,通过第二篇散文的学习,力求帮助他们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初步学会鉴赏散文,把握主旨。说学生情况二 (一)教法:⑴诵读法。⑵点拨法。⑶探究讨论法。(二)学法:(1)课前预习法(2)诵读感知法(3)合作探究法说教法、学法三 说教学过程四(一)情境导入(二)解题(三)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四)精读课文,品味意境(五)设疑讨论,体悟情感(六)迁移运用(七)课后作业。 粗读课文品味意境情境导入解题设疑讨论延伸拓展教学过程结课及作业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话语导入 (二)解题“故都”指的就是北京,也称北平,为什么作者用“故都的秋”作标题而不用“北京的秋”或“北平的秋”?明确: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现在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一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三)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学过程示范赏析第一幅五幅秋景图解读秋晨小院破屋浓茶小院碧天漏光鸽声残垣蓝朵秋草 一椽破屋—衰败沧桑感一碗浓茶—-清闲耐人回味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高远洁净清爽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静谧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悠闲寒意(寂寞)破壁腰——残破静对牵牛花的蓝朵——清冷落寞秋草——萧索秋色-----清秋声-----静秋味-----悲凉 秋蝉残鸣秋槐落蕊教学过程五幅秋景图解读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分组讨论赏析其余四幅图返回 故都的秋1、秋园静观2、槐树落蕊而知秋3、秋蝉残鸣而报秋4、秋雨淋人人知秋5、果树秋天之奇观记叙、描写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味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提问: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的呢? 明确: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四个比喻又是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让人从形象的“味”去品味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让人感到味烈、味深、味浓、味久;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让人感到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又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了于胸。 教学过程1、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记叙秋景时,是以时间为序为记叙的呢,还是以空间为序来记叙的?2、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如香山的红叶,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为何只选取了这几处景物来写呢?究竟是故都的秋只有悲凉之美,还是作者内心只爱悲凉之美呢?返回 教学过程1.无序。以“清、静、悲凉”这个景物的共同点把景物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特点。明确2.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是一曲对秋的悲凉的颂歌! 教学过程以上我完成了课内的教学研习任务,接下来告知学生,考试时,对散文的考察是在试卷的文本类阅读这一块儿,对散文词句、段落、手法的鉴赏往往会以一些题目形式出现。试举《课时训练》第二大题为例,进一步强调品味语言的方法,提高和规范学生的答题能力。 课堂小结1、通过对意象群体的鉴赏,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2、学习具体揣摩品味散文的语言,捕捉重点词句。3、明确了散文鉴赏在实际考察中的体现形式。说课后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谢谢敬请批评指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