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故都的秋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2课 故都的秋

ID:794643

大小:4.73 MB

页数:2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故都的秋郁达夫 1.了解本文的脉络结构,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2.体味本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景驭情、以景显情的写法。3.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和本文严谨的呼应结构。4.品味本文清新质朴、典雅蕴藉的散文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1.不同凡响的文人。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组织成立“创造社”。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惊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2.坚贞不屈的烈士。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并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华侨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间,郁达夫用了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同时花了许多时间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主要收获,他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1.故都的秋给作者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自我核对]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2.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分别是哪几幅?[自我核对]五幅。秋晨小院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秋日胜果图。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自我核对]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作者为何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自我核对]为了对比,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的方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鲈鱼()房檩()潭柘寺()驯鸽()廿四桥()普陀寺()潜意识()平平仄仄()lúzètuóniànqiánxùnlǐnzhè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不容置喙忳忳馄饨混沌忌惮禅让秋蝉掾属啜泣椽子掇拾连缀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1)幽远·悠远幽远:幽深。悠远: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辨析:①山是如此的雄奇、峻峭、妩媚,像塔、如柱、似城,从古老、的岁月走来,站在鲜活的大地上,呼吸芬芳的空气。②这些散文注重纪实的风格,诗意般的构思,叙事与抒情结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旷达、的意境,耐人品味。悠远幽远 (2)十足·实足十足:①成色纯;②形容达到非常充足的程度,常跟信心、干劲、风头、奴性、神气、理由等词语搭配。实足:确实足数的,没有丝毫虚假成分在内的,侧重于没有虚假,常跟年龄、分量和数目搭配。辨析:①地产人对2014年楼市信心。②智商是一个商数,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年龄与年龄的比值。(3)萧索·萧条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萧条:①寂寞冷落,毫无生气;②经济衰败。辨析: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描写了一幅的晚秋风景图。②一旦取消家电下乡的财政补贴政策,农村太阳能市场就将进入期。十足实足萧索萧条 4.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落寞:(2)颓废:(3)隽永:(4)秋士:(5)潜意识:(6)疏疏落落:寂寞、冷落。意志消沉,精神委靡。(言语、诗文)意味深长。稀疏零落。文中指秋草凋敝、零落。古时指到了暮年仍然不得志的知识分子。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1.文章的题目“故都的秋”能否改成“北平的秋”?【与你交流】如题作“北平的秋”,意味就不同,与作者所表达的忧时伤国的深沉情感不相吻合。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之后,用“故都”一词更能折射出作者的悲凉思绪,表达对国家的深深隐忧,表达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且“故都”含有更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 2.文中哪些地方突出了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与你交流】示例:写秋院——“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宁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宁静)。“一椽破屋”“破壁腰”(境的悲凉)。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凉)。写秋雨——“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写秋果——“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也是一种清、静的淡色)。郁达夫写“故都的秋”,紧扣住“清”“静”“悲凉”的特点,不用浓墨重彩,而是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了平凡的秋姿、秋色、秋声、秋味和平凡的人。 3.为什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景会呈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与你交流】这主要是由郁达夫的个人遭际和社会风云决定的。个人遭际:自小体弱多病、幼年丧父、中年丧子,颠沛流离,命运多舛。社会风云: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民生凋敝,读书人无所依托,居无定所。深入分析:我国古代传统的观物方式,一是“以我观物”,二是“以物观物”。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郁达夫观故都的秋,秋皆着上郁达夫悲伤的主观色彩,当郁达夫的个人生命和宇宙生命融为一体时,以秋来观郁达夫,郁达夫的情中也带上了秋的寂寞色彩,这样便达到了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 4.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为什么要写“都市闲人”,以及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与你交流】作者以审美的心态与眼光来观察故都秋景,写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中美好的一面。作者没有写北平的宫殿庙宇、亭台楼阁,而写老百姓的家院和普通街道上所见之景。作者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而是平民,即“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除了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以外,似乎也能读出作者很希望自己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愿望。作者从赏景中体验和感悟到了文化气息,他以热情洋溢的文字表达了对古今中外赏秋诗文的珍爱,这些议论集中体现了这种珍爱之情。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5.赏析本文的写作特色。【与你交流】(1)情景交融,运用中国古典诗词融情于景、以景显情的手法,创造意象真切典型、情味含蓄隽永的“意境”。(2)在正面写景抒情之外,运用侧面烘托、对比联想、议论深化的表现手法开拓和升华意境的思想情感内涵。另外,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力强。(3)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似淡实腴,修辞自然而讲究。多用短句,但长短相间;多用整句,但整散结合,形成了既典雅又洒脱的风格。 6.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悲秋,但有人认为是颂秋。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由。【与你交流】一曲悲凉的颂歌。文章的开头“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文章的最后“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些句子都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深深向往和眷念之情。那他为什么用这么不明快的笔调来颂秋呢?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还有作者本人特有的忧郁气质有关。文章总的感情基调是用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 散文鉴赏的一般方法散文形式多样,变化无穷,但是散文鉴赏也有一些大致的规律可循。这里介绍一些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1.寻找线索。线索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这条“纲”,弄清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这条“纲”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散文中常见的线索:(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2.认识“形体”。散文的“形体”,一般地说,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内容取材上的海阔天空,选材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生活情节,也可以是一个极小的生活细节;二是指结构机动灵活。散文可以以一个中心思想为结构中心,组织不完整的人物活动和其他片段;也可以以特定的人物为中心,写出一个生活的侧面;还可以以情感为中心,联结一些与事件、片段相关的意境。我们阅读时,要把握作品取材和结构上的特征,从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语言。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既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4.进入意境。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我们鉴赏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5.体会感情。感情是散文的精神,因而我们在鉴赏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共鸣。6.把握技巧。散文的技巧即散文的写作特色,包括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多方面的特色。我们要善于把握散文的技巧,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理解散文的内容,而且有助于提高写作散文的能力。 [答案]]A(“椽”读chuán)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歧韵(qí)一椽(yuán)嘶叫(sī)死耗子(hào)B.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潭柘寺(zhè)C.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普陀山(tuó)D.着衣(zhuó)混沌(dùn)椭圆(tuǒ)廿四桥(niàn) [答案]D(A息咧索落—息列索落,B浑浑沌沌—混混沌沌,C不能自己—不能自已)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   赏玩   即使   息咧索落B.细腻清闲啼唱浑浑沌沌C.田园深沉严厉不能自己D.衰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 [答案]B(A没有运用比喻,C没有运用对比,D没有运用对比)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排比 对偶 比喻)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 对比 比喻)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排比 对比)D.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 对比 拟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是一种有关写作态度的边缘试验。,,。,,。与笔端相比,我更看重脚步;与文章相比,我更关注生命;与精细相比,我更倾情糙粝。①未及修改便已经传送出去发表②我早期的散文还有一点“做”的痕迹③没有资料可供查证,没有时间琢磨文句④容易碰擦到我已经离开的某些领域⑤这次终于可以用这种方式来表白了⑥比较彻底地阻断了“做学问”或“做文章”的任何企图A.③④⑥⑤①②B.⑥①⑤②③④C.③①⑥②④⑤D.⑥②④⑤③①[答案]C(③是实验内容,应放在第一个,①“未及修改”紧承③“没有时间琢磨文句”,⑥作进一步解释。②“做”承⑥“做学问”“做文章”,并另起一个层次,④解释②内容,⑤总结) [答案]B(A“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C“获得”和“举办地”不搭配。D两面与一面不能照应)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B.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C.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D.“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