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2、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4、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5、 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谜语: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种自然现象)趣味谜语导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要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体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辞之美,而非产生恐惧回避心理。
二、读通读顺 熟读成诵1、学生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2、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谢 太 傅/寒 雪 日/内 集左 将 军/王 凝 之/妻 也总结: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3、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句子停顿和情感)。4、再读,注意句子停顿。5、齐读(熟读成诵)。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础方面的落实设计得比较扎实。通过预习自读、指名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文章读通。提醒学生注意读的停顿和情感,将文章读出古韵,熟读成诵。通过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三、把握重点 疏通文意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预习时和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找出并用原文回答。文言知识点拨:古今异义以及词义范围的变化。1、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 ;古义:子侄辈 2、(拓展)妻子: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3、找出文中另外一个古今异义词。拟:今义:仿照、打算;古义:相比出示重点理解词语,考察预习效果。(抢答方式)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密了。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 不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文言知识点拨:判断句:即……也。省略主语。全文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出示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提出问题并解答。
《咏雪》一文字数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字字珠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信息点: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训练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文章线索。适时点拨“儿女”等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抓其中的重点词语考察预习效果,由此顺水推舟,翻译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译进行比对,即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扫清所有翻译障碍。
四、形神之辩 赏析比喻 1、咏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提出中心问题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2、你更喜欢“撒盐”的比喻,还是喜欢“柳絮”呢?说出你的理由。我们一起来比一比:(从形、色、状等)外形方面比较。单从外形方面比较行吗?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还要看“神”,即神韵之美)3、文中有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哪个比喻更好?你欣赏哪个?为什么?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会比做什么?(鹅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拓展思维,脱离书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后面鉴赏比喻句做好铺垫。5、你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写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乐游春苑望鹅毛。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看看这几句,分别把雪比作了什么?他们写的美不美?为什么?6、再回来看看同学们的比喻,究竟哪个美。(分析学生提出的比喻)总结: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结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柳絮”之喻,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究竟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呢?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从颜色,外形,下落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出“形”“神”之辩。开放性的辩论最后收归为:一个好的比喻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说神韵之美。初步总结后再出示古代诗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发掘神韵之美。最后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雪的比喻,加强深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作业布置:1、以“雪”来造一个比喻句。2、抄写并背诵《咏雪》原文及书下注释。
七、板书设计:
咏雪
形 色 状 | 神 |盐 粒 洁白 下落 |柳絮 团 灰白 飘 | 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