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荷塘月色 说课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荷塘月色 说课稿

ID:794926

大小:7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1荷塘月色说课稿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位作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叙事抒情散文,朱先生的散文语言清新,凝炼,像诗一般,感情真挚,深厚,意蕴深厚,悠长,读来回味无穷,而且他的不少经典名作,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荷塘月色》就是朱先生的又一篇散文中的经典美文。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荷塘月色》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二册第1单元的第1篇课文。本册书现代文阅读共三个单元,每单元不分文体组织课文,但围绕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它是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基础。《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物境之美。之所以能如此巧妙,归功于传神的动词,巧妙的叠词,以及通感等修辞。传统语文数学仅把课文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本课的学习重点我拟定于领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而后者也是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根据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文构思巧妙,写的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是本文一大特色。)  (2)能力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3)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闷的心境和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第四段文章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如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以上对教材的把握,教师还应当了解教学主体,也就是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这会为我们设定合理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这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说学情。(唯有立足学生,才能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从朱自清的《匆匆》、《春》到《威尼斯》,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知其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都离不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的特点,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学生如果能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篇课文,也不离不开采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教学内容,我建议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根据以上的分析以及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年龄、心理特征(感性思维为主),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的教学模式,并主要采用讲解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指导诵读法和讨论法。讲解法:主要针对“通感”修辞的讲解。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打出荷塘月色图幻灯片,配合语言描绘,视听结合,调动人的多种感觉器官和想象,使学生多角度感受到美。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指导诵读法:此法可使听众渐入佳境,引起共鸣。设疑讨论法:和提问法相结合,分析文章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中探讨。2、说学法教学相长,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自学自我提升。查阅资料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竞赛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朗读法:帮助理解课文,感受意境。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答案。教学是一个教和学的结合体,所以说这些学法和上面的教法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3、教学准备多媒体、《荷塘月色》的范读录像、《春江花月夜》的古筝mp3、流行歌曲《荷塘月色》的MTV。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选出小组长。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教学方法的采用,都是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的,下面就来具体地说一下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自制一张PPT展示流程)(讲解部分)课时安排依照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拟定两课时。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感情第2课时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采用展示古代有关荷花与月色的诗句,让学生齐读,再配以唯美的图画和悠扬的古典音乐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切换到PPT的图文,其主要作品照片故居时代背景等!)说部分: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一故事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尤其是作者那不食嗟来之食的高尚品德深深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今天我们就带着深深的敬意走进清华园的荷花池,去领会朱自清先生妙笔回春之神奇。PPT切换: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文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写作本文时的内心感受(设计这一步骤是因为朱自清是一位现代著名作家,对他应作多了解。)3、释题:标题有形有色,体现图画美标题由两个名词自然组合构成一个偏正短语,它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有形有色的图画,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似乎让读者眼前浮现出由绿色的荷叶,粉红色的荷花,皎洁的月光所组成的一幅清新的夏夜荷塘图。这个命题还巧妙地点明了本文写作内容的季节,时间,地点,景物。(荷叶——夏季,月色——晚上,荷塘——地点,“荷塘月色”概括全文主要景物,)简炼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信息。(二)感知1、首先把握读。 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要求:(1)标出自己读得不准字音。如曲,读第一声;似,与似的在一起时读卷舌音。(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轻声朗读,配以轻音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感受和认识,并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教师可提供以下问题供同学思考:  (A)文中所写的景物有哪些?  (B)文中内容直接与题目相照应的段落有哪些? (2)分组交流讨论各自的认识及相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参与交流讨论。(3)教师主导,师生互答。(视具体情况,就讨论未决的问题在更大范围之内展开讨论,仍以学生为主。)  主导问题:  (A)、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哪一句?  (B)、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明确这些问题后,从4-5段切入)(三)布置作业题目1:背诵4-5段,培养语感,深入理解课文,增加知识储备。预习下节课内容。题目2:写一篇对本文理解的短文。第一课时以布置作业收尾,既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缜密的思维,又能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课时(一)品读--赏析赏析4—5段,欣赏朱自清笔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1、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请喜欢第四自然段的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必要的启发指点,尤其是在那些容易被忽略之处,以下仅举六个问题设计为例:(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2)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3)这里写的是月下的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体会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的写作手法)(4)作者对月光下的荷塘仅仅是做静态的描绘么?(理解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5)荷香与歌声有什么可比的共同点?(领会通感手法的运用)1.切入:重点通感学以致用(难点)上面的问题5中,让学生思考荷香与歌声有什么感觉变换,与学生一起探讨由嗅觉到听觉的变换,进而总结出通感的大概含义,转入对通感的讲解,然后举例诠释,体会妙用;最后,使用通感手法造句。 通感定义: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设计意图: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妙处,而且掌握一些修辞手法,学以致用。2.切入:PPT语言作用小结(6)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 (以上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之时皆已储存,到了课上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叠字叠句的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这三方面赏析文章。另外,小组比赛评分方法,辅助教学。即前面说学法中的小组竞赛法。)2、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希望语文教学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佳处,而且掌握一些赏析散文的手法,学会自己赏析文章。)(一)拓展延伸“月”与“荷”诗句众人评朱自清散文在完成了教师讲解的部分后,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素质进行训练,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掌握基础知识,获得提高.(三)小结本课布置作业在流行歌曲《荷塘月色》清新的旋律中,出示课后作业。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要求1.运用本课语言技巧“叠词”“通感”等,写一篇2.情景交融的文章,3不少于800字,严禁抄袭。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对文章的主要结构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会在接下来安排板书设计这一环节。五、说板书设计本文由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构成。明线即空间变化(游踪),暗线即情感变化(情感)。因此,我的板书将以此为中心展开。 【结束语】以上从五个方面讲了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感悟,以及讲授该文的教学设想,敬请老师们指正。好的文章总是给人常读常新的感受,只要我们去深入研读它,就会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