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课 荷塘月色课件 苏教版必修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课 荷塘月色课件 苏教版必修

ID:794935

大小:12.96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恬静、淡雅的荷塘月色图,品味本文的优美语言。2、能力目标(1)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脉络,理清文章的线索。(2)分析比喻、通感等的修辞效果。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朱自清(1898—1948年)江苏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名朱自华,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1924年出版了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轰动文坛,成为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一生著作有20多种,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另有《春》《威尼斯》《绿》。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的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三段文字描绘了哪几幅图景?三幅图景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荷塘的四周 赏析第四段自由朗读,思考:在这段写景的文字中,作者依次写了哪些景物?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田田亭亭的舞女的裙袅娜羞涩明珠星星美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闪电凝碧脉脉月色下的荷塘 叶:花:香:水:田田像裙繁密零星似星柔美缕缕比歌淡远脉脉含情叠词、比喻、比拟、通感 赏析第五段自由朗读,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塘上的月色的?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 月光月影光与影泻浮洗笼画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上的月色------朦胧、柔和 荷塘上的月色月光流水:静静地泻青雾:薄薄浮起牛乳:洗叶子和花轻纱:笼着梦月影黑影:参差、斑驳倩影:弯弯、稀疏光影:协调、和谐叠词、比喻、通感、动词虚实结合 荷塘四周景物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一团烟雾远山:隐隐约约路灯:没精打采蝉蛙:热闹写作顺序:由近及远由静到动以动衬静写作方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 荷塘月色画面—美丽气氛—宁静格调—雅致淡淡的喜悦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如何理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 通读全文,提取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愁)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愁→喜)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喜→愁)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喜→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喜→愁) 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不加掩饰直抒情怀,显出作者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这也正是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即,欲排遣苦闷之情。第三段中:“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抒写月下独处的自由感正是对“心里颇不宁静”的自我调节,蕴涵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这“情”没有离开“景”,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呢?第三段最后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是过渡句,提示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作者感情也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不能自拔。 第六段最后一句:“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幽美的荷塘月色中刚刚获得的自由与宁静又在一片蛙声中失去了,说明作者内心的忧愁并没有解除。最后一段中:“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此句有着身处忧烦而忆往怀旧的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采莲赋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快乐的憧憬。 明线游踪暗线情感回家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出家门 知人论世29岁的朱自清此时已是清华大学教授,前途无量,怎么会如此惆怅和苦闷?1、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陷于进退失据的困境中。2、“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3、中国现代作家中,郭沫若早就揭露当时的社会是血腥污秽的屠场,闻一多诅咒旧中国是一池死水,鲁迅则要掀翻延续数千年的吃人筵席。朱先生要比他们温和,他的确感到现实对正直善良的人们沉重的碾压,但还没有上升为抗争。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那里走》)原因是什么呢?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他在朦胧中寻求光明,在纷扰中寻找净土,《荷塘月色》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写成的。 总结:由此可见,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朱自清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面对黑暗现实,作者看不到希望前途,因而迷茫惆怅!朱自清虽然选择了暂时的逃避,但至少他是爱国的,关注现实的,正直的!体现了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20年后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塑成了万人景仰的人格丰碑! 小结朱自清通过在月下荷塘静谧幽美的景色中独处的心境描述,表达了他抑郁孤寂、想超脱现实自得其乐而不可得的情绪,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中两个通感,用诉诸听觉的音乐来比香味,来比光与影的组合、明与暗的变化。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比喻恰当。因为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的,感觉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这里先是将花香比成远处渺渺茫茫的歌声,二者都具有缥缈、不确定、若有若无的特点;后又用名曲优美、和谐的旋律比喻光与影的和谐,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而且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体会语言美 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1。曲曲折折(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互相连接)的叶子。明确: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的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明确:“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象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上。明确:“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4、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明确:“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 5、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远近高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