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4 苏教版必修2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节选)》教案4 苏教版必修2

ID:795174

大小:4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我与地坛》说课稿一、新大纲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    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默读注重效率。阅读具有一定的速度(一般现代文的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4、能使用多种语文工具书,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二、课文特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1989年所写作品,共分7个部分,从方方面面写作者跟地坛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是对于人生的思考,本文选取了其中2部分,重点写作者从地坛处所获得的人生感情。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种考虑:    1、通过此文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的生活与情感。    2、训练学生整体上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编者将此文训练重点之一定为\'品味和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意在训练学生把握关键语句的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一般,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我与地坛》反映的毕竟是成年人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较为深沉,特别是关于\'生死的感悟\',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部分内容要引导性进行分析。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训练用具有一定速度的普通话流畅阅读。    2、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3、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丰富内涵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死、父母的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克服脆弱,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教学重点是目标2、3。    教学难点是课文第二部分对生死的感悟及对母亲的理解。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但教材又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它与数理化的例子不同。首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性的例子,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用途;其次,这个例子本身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将这一例子用得适得其所,另一方面,我们还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鱼而忘荃,可以?quot;言\'\'荃\'更为重要。    \'整体阅读,以语言训练为主\'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对重要字词进行训练;再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文段的阅读训练,着重训练词语的运用和关键语句的理解,最后对作品主题进行领会与分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为增大课堂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投影播放录音等媒体。六、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经。因此,本课十分注重以下几点: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1、用普通话正确朗读。2、学习使用批注法。3、对基本语料的积累。4、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七、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教学时数拟为二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有:听读、朗读训练,语汇积累,批注与整体阅读,文章大致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具体为以下几个环节:一、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提问:1、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个特殊环境最令你感动,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2、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什么让作者对人生有了生死的感悟呢? (第一问的设计体现语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形象出发;第二问旨在激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对预习的要求)二、朗读训练1、听录音朗读(选一段节奏舒缓情绪感伤的音乐)要求:将那些自己读不准的字标出记号,将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提出来。2、正音要求(幻灯出示)教师对词语领读,学生积累。]3、朗读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我们学生最薄弱的也是这一点,是顺其自然,还是切实去改变,我选择后者。高一时期是训练朗读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不加以强化,到了高年级去补已很难有成效,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朗读准确,对一些模糊词语,教师作一解释)三、圈点批注与整体阅读训练1、阅读全文,用符号对全文进行圈点批注批注要点:(1)词语:不能理解的用红线,认为用得好用框。(2)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3)有疑问的地方,加问号(4)用双竖线和单坚线划分层次(这一环节主要用于学习读书方法,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熟悉,又是各种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当然毕竟是高一的学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够有所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简要说说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绩好的同学,旨在给其它的同学做示范,教师可在学生阅读时巡视,找那些批注得较好的同学发言。教师可根据此收集反馈信息)3、词汇积累(写完后对照课本,找出写错的字并改正)(词汇是语言的材料,切实落实,此练习一方面设计听的能力,一方面练习词的意义,一方面练习正确书写,一石三鸟)4、阅读尝试练习(提问讨论)(1)在阅读基础上,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2)深入思考,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注意找出第一部分中的一些关键语?quot;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 ……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却窥看自己的心魂。\')训练学生体悟重要语句的能力。(尝试练习的设计目的是检测整体阅读的效果,同时解决一些学习目标)四、布置作业1、积累词语(注音并解释写在作业本上)(语料的积累,习惯的培养,这类练习看来很机械,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有效的,所以是必要的)2、完成练习二(不借助其它参考书,做错没关系,做在练习本上)3、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重点段落研读、关键语句意义的品读、理清本文的层次与结构,体会第一二部分之间的关系,比较阅读训练。如果说第一课时侧重于基础能力和基本习惯,是整体感知课文,那么第二课时主要是突破重、难点,完成主要目标并进行迁移训练。第一课时是铺垫,第二课时是发展。主要教学环节如下:一、重点研读第一部分的(3、5、6、7节)朗读、讨论。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情是和一个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地坛。思考:A、他为什么喜欢地坛?这个安谧、宁静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样的启示,找出文中的语句回答。(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不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2)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B、地坛以什么样的特点给了史铁生这样的启示?C、朗读第三节,请从思想、内容、语言等角度对此段文字进行分析评价。D、朗读第五节,思考在作者笔下,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真的不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吗?作者明白了什么?找出关键语句二、研读第二部分(提问和讨论)A、本节中作者谈到母亲给了他哪些生存启发。B、作者用哪些材料写出他对母亲的理解?请概括。C、这些材料或材料中哪些话对你有感触?请谈你的理解。D、文章第一、二部分有什么联系?概括主旨。三、关键语句品味。A、第一部分第七节中史铁生是怎样理解\'任谁也不敢改变的有些东西的?\'品味本节语言之妙。B、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C、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D、\'现在我才想到\'\'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E、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四、总结讨论1、作者为什么在地坛想了好几年,终于才找到答案?2、为什么史铁生认为\'活得最苦的是母亲\'。五、比较阅读训练与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比较阅读 六、小结七、作业布置你也一定被某种东西深深触动过,有所感悟,请你记录下来。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