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苏轼
关于苏轼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首。元丰5年写的“两赋一词”是创作上的高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背景提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苏东坡游赤壁苏东坡像苏轼与好友鲁直,出家人佛印一起游赤壁
湖北黄冈赤壁
千古英雄尚且被时间淘尽,何况我们凡人.
而此时的苏轼,洞穿人世沧桑,超越天地两界时间的灰烬在大浪中化作永恒的悲叹调一曲天地弧影任我行一叶扁舟浩浩长江水
检查预习(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樽()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三、
儒,道,禅思想的融合面对人生的不幸,苏轼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苏轼执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
通假字属,通“嘱”,劝酒缪,通“缭”,盘绕“冯”,通“凭借”,乘“籍”,通“藉”,狼藉
古今异义美人古义:美好的理想今义:美貌的人凌古义:越过今义:欺辱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儿子
一词多意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西望夏口:眺望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盈虚者如彼:月缺
一词多义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何为其然也:这样歌歌窈窕之章:唱歌曰:歌词依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词类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乌鹊南飞南,名词做状语,向南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动用,打渔,砍柴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名词的意动,以…为侣;以…为伴
写作手法叙事、抒情、描写与议论融为一体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用典等修辞方法讲究声律,语言和谐优美
思想感情辨证的看待人生的短暂和挫折要保持一份乐观旷达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泛舟:泛,漂浮清风徐来:徐来,徐徐吹来举酒属客:属,同“嘱”,zhu劝酒.斗牛之间:指星宿名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笼罩.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凭;一苇,小舟;如,往;所如,理解为随意飘荡.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万顷,广阔;茫然,江面旷远迷茫.如冯虚御风:如,仿佛;冯,同“凭”,ping,乘,动词;虚,太空;冯虚,凌空.御,驾;御风,乘风.遗世独立:离开人世,超然独立
第一部分:写赤壁的自然景色和作者游玩的感受.1段感情激荡,想象飞升,文情并浓
扣舷而歌之:扣舷,敲着船舷边.击空明兮溯流光:击,划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流光,月光浮动.渺渺兮予怀:予怀,我的心;渺渺,悠远的样子.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伴奏.如怨如慕:怨,哀怨;慕,思慕.不绝如缕:不绝,不断;缕,细丝.舞,泣:使动.使...舞;使...泣
愀燃:忧郁凄伧的样子.正襟危坐:整理衣襟;端正坐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于,被.方,当.旌旗蔽空:蔽,遮蔽.酾酒临江:酾酒,斟酒;临,面对.横槊赋诗:横,横执;槊,长矛;赋,吟.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猎砍柴.渚,江边.侣,友: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寄蜉蝣于天地:寄,寄托;蜉蝣,生命极短暂的昆虫,比喻人生短暂.像蜉蝣那样,把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须臾:片刻挟:偕同抱明月而长终:抱,同;长终,永世长存.骤得:多有所得,马上实现.托遗响于悲风:托,寄托;遗响,余音,指萧声.把自己的无奈通过萧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二部分:写作者的心情由乐转悲.2-3段1由古今人物对比而生悲.由曹孟德之不可一世写兴亡之悲由宇宙无穷与人生短暂的对比而生悲.由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而生悲.
1逝者如斯:逝,往,流逝;斯,此,指水.流去的水好比这样不断的滚滚流去.2 盈虚者如彼:盈,月圆;虚,月缺;彼,那样.3盖将自其变化者而观之:盖,表假设,假若;自,从;假若要从它的变化的方面来看.4曾不能以一瞬:曾,简直;一瞬,一眨眼.简直一瞬间也没有停止.5且夫:至于.6物各有主:主,主宰.7 苟非: 假如不是
耳得之而为声:得之,听到.为,成为.目遇之而成色:遇之,看到的;色,美景.子之所共适:适,舒适,理解为享受.狼籍ji:凌乱.枕藉jie:枕着靠着.
第三部分:写苏子答客,借水与月论述“变与不变”的道理.4-5段作者寻找到了解脱“悲”的出路是“清风”和“明月”.作者从大自然中寻找到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