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 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我与地坛》 课件

ID:795936

大小:3.29 MB

页数:70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与地坛史铁生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 思考知青史铁生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拜台地坛,又称方泽坛。建于明代嘉 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 帝王祭地的场所,也是我国最大且是 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始建时,坛外 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 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 护单位。地坛的整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端庄、雄伟、别具一格。从整体到局部都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观念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 地坛公园 地坛牡丹园地坛集芳囿 地坛秋韵拜台 地坛神库拜台 有言为证:古园荒,地坛弃,经风沐雨四世纪。默看春风与秋月,只为铁生著传奇。 坍圮(tānpĭ)熨帖(yù)宿命(sù)亘古不变(gèn)隽永(juàn)倔强(jué)嘈杂(cáo)假期(jià)玉砌雕栏(qì)独处(chǔ)捋着(lǚ)焦灼(zhuó)荒芜(wú)剥蚀(bō)tuí墙(颓)kè守(恪)教huì(诲)  cù然(猝)注音,写字 一是“我家离地坛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离它越近”;二是园子荒芜冷落,而“我”也因残废而被生活抛弃,同病相怜,两者都历尽沧桑。这样的开头,为下文描写、叙事、抒情打下了基础。阅读1-3段: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将“我”与“地坛”联系起来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作用? 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的地坛?作者的心境如何?在最狂妄的年龄双腿残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忽然什么都找不到了。写出了作者那时的孤独忧郁、颓废迷惘、痛苦自伤的心境。 读第3、5两节,思考:地坛具有怎样的特点?衰败、荒芜、陈旧特点:荒芜而不衰败宁静、生机勃勃 我进入地坛时,两者分别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相似点?……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被人遗弃的古园被社会遗弃的人同病相怜荒芜冷落失魂落魄地坛“我” 第三段感悟: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园的时候,让“我”看到夕阳,让“我”在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第一处景物描写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见自己的身影。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第二处景物描写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何特点?有何区别?雕栏玉砌不复在四壁朱颜改残阳废园苍松翠柏树幽野草荒藤乐悠悠正红沉静蜂飞蚁动瓢虫升空金蝉脱壳露珠滚动满园草木竞相荣古旧荒芜生生不息荒芜但并不衰败特点 第五段感悟:小昆虫、草木生生不息的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即“我”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第三处景物描写落日的灿烂雨燕高歌孩子的脚印苍黑的古柏草木泥土的气味落叶的味道生命的永恒生活的信心 第七节感悟生命的种种状态:太阳,雨燕,孩子的脚印,古柏,草木泥土的芬芳,落叶的歌舞与气息让我感到:最博大与最精深,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见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即外在的环境是恶劣的,但生命是无法遭到破坏而发生改变的,只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你就能坦然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 问:这几句字面上是说古园形体被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却不能改变,请联系作者经历、遭遇说说文句的含义是什么?被肆意雕琢不能改变身残志不残古园成为精神乐园(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齐读六个“譬如”句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的解读。 衬托人物心情三点作用:引发生命思索本身即是感悟 (的)我与(的)地坛走进地坛残废废弃荒芜冷落 亲近地坛(的)我(的)地坛与颓废迷惘失魂落魄荒芜并不衰败 作者对于死的理解是怎样的?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我开始长时间地思考: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是一个不再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怎样活: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残废但并不颓废 (的)我与(的)地坛同病相怜荒芜但并不衰败残废但并不颓废精神家园感悟地坛 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1、作者以前的行为给母亲到底出了一个什么“难题”?母亲又是怎样对待这个“难题”?(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2)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的母亲。理由是:悟念母亲 是样的一位母亲?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坚忍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不幸的母亲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感知课文的第二部分问题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行动,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怎样的感情?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备,帮助我上车……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母亲对儿子的担忧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送冷静清醒忧找心理矛盾回(悄悄转身)冷静清醒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我与母亲精神支柱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帮我上地坛在家担忧我到地坛找我悟念母亲 我母亲地坛自然精神家园精神支柱亲情 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明确: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这一部分与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母爱的诠释。 思考:两个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究竟有什么关联?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一个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一个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她们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是我的地坛,也是我和母亲的地坛。 1.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是什么?2.这样写有何作用?对象(一)地坛(二)母亲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坚忍、毫不张扬作用生命感悟生存启发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小结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 为什么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亲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还要承受不能将这种痛苦现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随时准备接受儿子自杀的噩耗,还要想儿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该怎样走。因此,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母亲帮“我”上地坛:在家担忧“我”:到地坛找“我”:无言目送坐卧难定艰难的命运毫不张扬的爱坚忍的意志悄悄缓缓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在逆境中更加坚强,走自已幸福的路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韧的活下去 母亲离去后,“我”摇着轮椅在园中度过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从清晨到白昼,从午后到傍晚,从日升到月升,“我”走遍了这院子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样,但是母亲却已经离开了“我”,一切都不曾改变,但母亲却永远不会再来找“我”了。“我”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正如当初母亲寻找“我”时的焦灼与茫然。到此时“我”已经真正懂得母亲那份真挚、深沉、毫不张扬的爱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作者反复讲“母亲已不在了”充满了痛惜悔恨之情。——物是人非 品味“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母亲的脚印”一句的含义?作者回到园子中认识到园中处处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与关爱。这样的总结,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在“我”的每一寸进步中都凝聚着母亲的心血。母亲与地坛已经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也早与“我”融为一体。 作者最为痛惜的是母亲早逝,仅仅活了四十九岁,再也看不到儿子的出息。作者对文学成就的追求,为母亲也是一个动机,母亲却没有看到儿子发表作品的一天,没有看到儿子作品获奖的一天,未能分享儿子的快乐。作者对母亲的悼念真是魂牵梦绕,痛切心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韩诗外传》 本文两部分主要内容?内容上——第一部分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环境中“我”与母亲的故事。主题思想——“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我”感受母亲最深的地方。 分析讨论: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感悟?明确:1、要顽强地开辟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2、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爱。3、珍爱生命,珍爱健康。4、要关心残疾人。5、奇迹多是在恶运中出现的。6、笑对苦难 结合自身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事例1: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有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战胜苦难 事例2: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利用苦难 事例3:命运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事例4:海伦·凯勒,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一岁零七个月时,失去了视觉、听觉以及说话的能力。 事例5: 事例6: 事例7: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抗争苦难 母亲的眼泪中流露着多少爱,希望和失望的泪 母亲看到儿子从远方寄来的照片,欣慰的笑了 母爱是毫不张扬的,是无私的、崇高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同学们,你们努力学习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以优秀的品格、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的默默关爱、毫不张扬的母亲;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报效我们母亲!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会经历像史铁生这样的人生苦难,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许曾经的你与母亲,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