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册 第 七 单元《年、月、日 》教学计划
三年级备课组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本单元知识学生已经有很多经验,而且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认识钟表,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故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初步常识性。但考虑到24时记法,学生虽已初步掌握了从整时到整时或整时到整时半所经过时间的推算,但仍有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地掌握或已有所遗忘,因此根据本班级情况本人设计了本单元的教学计划为8-9个课时,并在结束本单元新授课后,进行综合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便进行查漏补缺。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根据日历进行有关日期的简单推算。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并掌握两种记时法的换算。
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上)
●认识钟表
二年级(下)
●认识时、分、秒
●体验时间的长短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年、月、日
●认识平年、闰年
●认识24时计时法
四、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
(2)认识24时记时法。 难点:(1)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五、本单元知识框架
1.认识年、月、日,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2.认识日历,掌握从日历找到指定日子的规律:找月份—找日期---找对应的星期几
3.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时间的推算
4.熟悉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时刻进行换算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会判断平年和闰年,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2. 能根据日历进行有关日期的简单推算;
3. 了解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时间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不列出算式)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8 -9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知道1,3,5,7,8,10,12月是大月,4,6,9,11月是小月。
3、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4、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1
看日历
1、 会看日历,认识星期,并会从日历中找到指定的日期。
2、 会根据日历或相关情景进行有关日期的推算。
2
24时记时法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互化。
2、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2
时间与数学
(活动)
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 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发现规律,进行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解决。
3~4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
合 计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年月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是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问题情景,谈话引入
(师)1.提问(1)今天是几月几日?
(2)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一年有几个月?(4)一年有多少天?
((1)--(3)学生回答,对问题(4),教师重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让学生充分说一说)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已有的基础,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
二.探究新知
1、 学生根据准备好的年历里,独立填一填2004年和2007年的月份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天数
年
年
2、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 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 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1)7月、8月是大月,之前的月份单月是大月,双月(除2月外)是小月。之后双月是大月,单月是小月。 (2)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3)民间的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探索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1)“你知道吗”: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叫做一年,这段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这样,每4年就与准时间相差了将近一天,人们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2)独立的把附页中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内: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月份天数
(3)与同伴说一说,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6:思考:给定任一年,不看年历,你知道如何判断它是闰年或平年吗?(学生小组内自主交流)
7.总结判断平年,闰年的标准
师:一般地,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但也有例外的,如果年份是整百的年份,要能被400整除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不是闰年,是平年.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了解并认识大月和小月。
解释前面为什么2月份天数不确定的原因,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观察2月的变化规律,了解平年和闰年。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每4个年就有一个闰年
这里介绍整百的年份的判断让学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 判断。
(1)9月是大月,有31天( )
(2) 1800年是闰年,2004年是平年。()
(3) 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
(4) 平年全年有366天,闰年全年有365天()
(5) 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2.判断下列年份那些是平年,那些是闰年
1949年 1976年 1985年 1992年 2004年
2填空
一年有4个季度,每( )个月是一个季度。1月,2月
3月是第一个季度,------------是第二季度,-----------------是第三季度,------------是第四季度。
3.考考你
A芳芳到外婆家住了两个月,正好是62天,这两个月是( )
① 9月和10月 ② 6月和7月 ③ 7月和8月
B 1992年2月13日是小红的第十五个生日。这一年,爷爷再过几天,才过第十五个生日。这是为什么?
四 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知识回顾,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五.作业布置
(四)教学效果评价
《看日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看日历,认识星期。
2、能从日历中找出指定的日子。
3、能推算某人的生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难点是推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一、说一说:
二、根据问题,学看日历,认识星期
1师:同学们对日历都很熟悉吧,它是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你会看日历吗?,日历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表意见) 2揭示课题: 看日历
师:出示2007年本月日历,提出问题 (1)日历上星期一到星期天是怎么表示的。
(2)这个月是几月?有几天?几个星期日? (3)今天是星期几,本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最后一天呢?
(4)第二个星期三是星期几? (5)你还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每个月横着看相邻的两天相差几天,竖着看相邻的两天是相差几?)
了解学生对日历的认识
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察思考,使学习更有实效性
三、找一找
1填空 (独立思考)
(1) 教师节是( )月( )日,星期( )
(2)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 )月( )日,星期( )
(3)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 )月( )日,星期( )
2小组成员交流查找结果,再在全班交流.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找一找
探索从日历中找指定日子的方法:找月份—找日期---找对应的星期几
四、时间推算的学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成立的?(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的10月1日她过了多少次生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是什么年.
2. 豆豆今年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几月几日?在第几季度?
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交流,然后全班交流算法。)
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五 、练习巩固
1 看今年5月的日历:(1)5月9日是星期几 (2)五月有几个星期,还剩几天. 2 在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填一填: (1) 植树节是( )月( )日,是星期( ) (2) 第四季度的第一天是( )月( )日 (3)你是( )年( )月( )日出生的,生日在第( )季度.2050年我( )岁 (4)母亲节是每年第二季度的第二个星期日,今年的母亲节是( )月( )日. 3 .豆豆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而他的表姐红红过完生日后的第3天就是国庆节,那么他和表姐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六、小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七、作业布置
(四)教学效果评价
《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互化。
2 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 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难点: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老师这里有一份电视节目表,你能找到各个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吗?
(学生看屏幕,自主探索,同桌间交流,然后再集体汇报)
师:电视画面上写的时间跟我们平常看到钟面的时间一样吗。(不一样)它到底是指钟表上的几时几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种特别记时法 24时计时法(师板书:24时计时法)
由学生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知
一、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 一天有几时? (2) 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 通过时钟(课件)演示: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
说明:由刚才演示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钟表表面只有12个数字代表12个小时,即是我们所认识的12时记时法。而一天却有24个小时,若只读表面的时间几没办法分清是上午或是下午的时间,为了区分,人们想到了用24 小时记时法来精确计时,而24时记时法是国际通用时法.也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
3、 比较这两种计时法,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
从讨论中得出: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时简便又不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记时的方法也就是24时计时法
二、探讨12时与24小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规律? (出示情境图:让同学们看一看“节目预告”。) 1、 让学生指出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 说一说:(1)18:30 19:00;19:33时是晚上什么时候
2、 (1) 15 时是下午( )时,下午5时是( )时 (2) 晚上11时30分也就是( )时( )分 3、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关系。
3、 全班交流,得出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
4 尝试练习 填一填:(课本73页)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进行反馈交流。 画一画:
先让学生独立地在钟面上画出该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进行反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了解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初步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重点交流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方法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 (1)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23时是晚上( )时,19时40分是晚上( ) 9时( ) 4:30( ) 16:20( ) (1) 用24时法表示下面的时间 下午2时是( )时 晚上8时是( )时 晚上10时是( ) 下午6时是( ) 上午7时是( )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2.(1)足球赛从14时30分开始,16时30分结束,经过了( )小时 (2)一场电影15:30开始,放映了2时30分,电影( )结束 (3)从13时40分到14时10分,经过了( )分 (先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 3 课本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引导学生对火车发车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四)教学效果评价
《 时间与数学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问题 难点: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今天我们来探讨时间与数学的问题(师板书:时间与数学)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索新知
1、 出示课本75页题目,让学生读题并理解题意。 2、 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3、 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哪几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4、 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并分别找出父亲,母亲休息日的规律 5、 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汇报父子,父母,母子的休息日时,怎样才找得比较快) 6、 思考:全家的休息日为什么跟父子的休息日一样
观察日历找规律: 1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具体要求:
(1)认真观察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和有阴影的9个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以小组为单位按题目要求进行讨论,获取信息,记录下来。
(3)信息要求准确无误,不重复;
(4)进行全班交流。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
2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渗透集合的思想,并通过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觉内化简单集合意识
三、练习巩固
练一练:(课本77页1,2) 1.先出示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进行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找 (1) 父,子踏到的台阶的规律 (2) 找出14阶父子共同踏到的台阶 (3) 根据14阶父子共同踏到的台阶规律,找出父子在50阶内同时踏到的台阶有哪些 小结:解决这种问题我们要注意善于发现问题里的规律 2.独立完成1路车和2路车发车时间的表格,再根据表格完成问题(1)和问题(2)
四、小结
作业布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效果评价
《时间与数学2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 2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观察身份证
1、 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2、 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通过观察,了解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小实验
小实验活动: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
费几杯水?
小组内活动步骤:
1、 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 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 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 4、 根据结果完成填一填。
全班交流结果,谈一谈感想 读一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练习巩固
1出示课本79页1的题目,理解题意。 同座同学学讨论: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全班交流方法。 (注意理解至少积分钟干完不是简单把3个时间加起来)
2 (1)示79页2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计算每天至少喝几杯水?一个月呢?半年呢?一年呢
此题利于培养学生的统筹意识
通过解决问题与交流,初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结
作业布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教学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