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在预习中完成文字的疏通;自行查找资料,完成课后习题。 课型设计:赏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研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背景介绍(以故事引出历史背景) 二、 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配古筝曲) 2、理论指导(引姚鼐语) 3、学生齐读(伴随音乐) 三、设疑导读(提出 思考题) 1、梅的病态表现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3、作者疗梅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四、梳理思路(绘制文章脉络图) 五、领悟情感(一腔悲愤寄梅中) 六、比较阅读(一诗一文) 七、研讨问题 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八、收束全课 板书设计(一) 品梅的标准:曲、欹、疏 病梅的根源 病梅的手段:斫、删、锄 摧残人才 严重的后果: 梅 皆 病 行动:购 盆、辟 馆 疗梅的决心 办法:纵、顺、毁、解… 拯救人才 愿望:穷 其 一 生 板书设计(二)话梅(对象)
评梅(标准)——叹梅(揭露) 疗梅(救治) 《病梅馆记》教案(二)(授课部分)引出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散文小品《病梅馆记》。介绍背景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又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先来听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书生,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一阵清风袭来,书生来了雅兴,随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这件事传到朝廷,结果书生被砍了头。罪名是攻击朝廷统治者不懂文化(同学们很快就会反应到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清风”中的“清”与清朝中“清”是一个字)仅仅这样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思想文化专制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残酷境地。龚自珍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里。由于清政府长期以来大搞文字狱,压抑、摧残知识分子,堵塞才路,形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作者以先觉者的敏锐预感到清王朝的危机。他认为要使国家振作起来,靠的是一场变革,而变革则需要大批的人才。龚自珍要疗救社会的病态,要拯救天下的英才,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病梅馆记》正是反映这种思想的代表作。 然而,作者在当时的社会又不能直言,于是他就巧妙地借用于梅,以梅喻人,托梅议政。这也正是我们熟知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配乐——古筝名曲《梅花三弄》) 强调读音、释义:欹、鬻、斫、垢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 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朗读水平与语文能力成正比)四 分析课文 有了诵读基础,我们可以进入课文的分析了。这篇小文不足三百字,寓意深刻、写法独特。要把握文章的要点,首先要明确三个问题(屏幕上打出思考题)梅的病态是什么?象征了什么? (参考答案:曲、欹、疏,象征对人格的扭曲。)2、致梅成病态的手段是什么?这又象征了什么? (斫、删、锄,象征对人才的压迫摧残) 3 疗梅 的决心是怎样体现的? A、先有行动:购梅、辟馆; B、具体办法:纵、顺、埋、解、复、全 (困难与苦衷:来自文人画士的垢厉,暇日与闲田不多,身单力薄)
C、态度愿望:不怕打击,置垢厉与度外;穷其后半生,将疗梅事业进行到底。 其勇气、其魄力、其意志,令人钦佩、令人敬慕。 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的托物言志:梅——人才;病梅——畸形人才;文人画士——清朝统治者。作者谴责摧残梅花的举动,实际上抒发了作者对清朝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与痛恨,表达了要求改革的心情。 理清思路(板书——略) 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 的语句) 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其实是为人才惨遭摧残而痛心疾首“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起读者的共鸣。 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添胸;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要拯救饱受压抑摧残的天下英才,岂是一人一时能做得到。尤其让作者忧心忡忡的是,病态人格普遍存在,人们没有感到这有什么不正常,无人提出疑义,这是一种可怕的集体沉默,这也正是时代的悲剧。作者怎能不悲、不叹、不恨、不愤?这真是一腔悲愤寄梅中。(屏幕上打出大字)集体诵读(体味情感、领悟情感、读出感情)比较阅读 这感情太沉重了,让我们暂时走出来。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比较性的阅读;请看大屏幕,阅读上面的小诗,试比较一下它和《病梅馆记》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盆 松 一样金色的种子, 一样绿色的生命, 恨不能成梁化栋, 却作这点缀的盆景。 成才也不能, 成灰也不能, 空有萧萧岭上情, 谁知我心中的不平? 参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病梅馆记》以梅喻人,借梅议政,比喻贴切,形象鲜明,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旨。《盆松》是一首咏物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直抒胸臆。 小练习:以梅喻己,体味梅的痛苦以及愤愤不平的情感,并用语言将之表述出来。 九、讨论问题 我们再试着把思维向前推进一步,讨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 题: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激活思维,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谈) 讨论中有可能谈到的问题:教育制度、考试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挫折教育、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环境宽松,学有所用,允许人才流动;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中的跑官卖官,毕竟是少数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这些问题逐步可以得到解决……) 十、教师小结
我们的社会,终于从万马齐喑的阴霾年代里挣脱了出来,它的兴旺发达需要建设者具有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干,它不再用笨重的模子铸出呆板的陶佣,不再用残忍的棕绳,绑出扭曲的病梅,它呼唤色彩、鼓舞个性,这些都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没有人就没有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乃至综合国力的竞争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能用人才者无敌与天下! 还记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吗?(诗歌打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诗中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作者呼唤和拯救人才的呐喊,如同冲天的惊雷,滚过神州大地,响彻历史的长空,震撼人民的灵魂,任何一个时代人才的成长都需要自由广阔的空间。我们永远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 本课已进入尾声,让我们在《一翦梅》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屏幕出现画面,优美的音乐响起。在渐弱的音乐中……) 正如歌曲中所言: 层层风雨不能阻隔, 冷冷冰雪不能沉没,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龚自珍的年代已成为历史, 今天云开日出,光芒万丈,清风雨露,万木峥嵘。 爱我们所爱的事业, 无怨无悔我们的青春, 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潇洒开心、健康成长! 十一、附课件说明:(课件在PPT演示文稿《病梅馆记》中)课件一,课文题目(病树画面)课加二,课文内容课件三,四个生字课件四,引姚鼐语课件五,思考题目课件六,板书思路课件七,一行大字(一腔悲愤寄梅中)课件八,《盆松》小诗课件九,《己亥杂诗》课件十,《一翦梅》音乐龚自珍成都二十中语文教研组 吴张泽
学习过程一、导入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历来的先知先觉们往往因为其眼光前瞻、洞察敏锐、见解犀利而与浊世格格不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人类意志养成了他们牢骚满腹则“大鸣大放”的锐气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批判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近代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的小品文,去感受时代先驱的文人情怀。二、作者龚自珍,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历史、地理、文字、经学。但多次应试不第,38岁中进士,做过校对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48岁辞官南归,在江苏云阳书院讲学。曾与林则徐、魏源等结成“宣南诗社”,多表达对腐败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变革社会的急切愿望,是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是辞官南归途中又北上迎接后离京的妻儿,沿途所作的绝句315首,概称“己亥杂诗”。其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第125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最为有名。三、解读⑴一读(自由朗读),正音、明句读。明确:①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②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③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④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⑤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⑥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也⑵二读(译练结合),解决《优化》夯实基础部分;课后练习第二题。⑶三读(点名抽读),找各段中心句。明确:①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②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③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⑷
抽点学生紧扣中心句,概括各段内容,用两个字浓缩。明确:梅祸---贮梅---疗梅⑸什么称之为“祸”?文中指什么事呢?作者对此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灾害;江浙之梅被斫正、删密、锄直;愤慨。⑹今天园艺不就是在修枝裁叶吗?怎么理解“梅祸”呢?明确:园艺是为了美,从这个角度看并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文人画士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自然本性被戕害,个性魅力被磨灭,生命张力被束缚。⑺从江浙之梅的遭遇中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启悟:梅→人⑻联系《己亥杂诗》第5首、第125首你觉得“梅”“文人画士”“疗梅”具体指什么呢?明确:人、人才;束缚人性、扼杀人才的人和制度;复归自由人性、惜护个性人才。⑼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四、布置作业五、附:板书病梅馆记龚自珍自然本性被戕害个性魅力被磨灭生命张力被束缚梅—————喻—————
人复归自由人性惜护个性人才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2、理解文言词语“以”、 “则”、 “之”、“其”、“夭”、“病”、“泣”、“顺”。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和文章的寓意。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有一首诗几乎人人能背诵,这就是《己亥杂诗》。大家能不能齐声背一背这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首诗表达了对清朝统治者扼杀人才的强烈不满,喊出了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强烈呼声。二、读课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欹( )为美 明诏( )大号 斫( )直 遏( )其生气 甘受诟( )厉 多暇( )日 鬻( )梅三、重点字词第一段补充注释:1.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姿:风姿2.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景:景致3.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态:神态4.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此:这些;知:明白5.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以:来;绳:名词动用,约束6.斫直,删密,锄正 直,密,正:形容词作名词,……的枝条7.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夭,病:动词使动用法,使……曲折,使……成为病态8.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力:智慧,力量9.明告鬻梅者 鬻:卖10.而江浙直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而:于是;烈:厉害二三段补充注释1.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病:病残;完:完好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泣:为动用法,为……哭泣;乃:于是3.必复之全之 复,全:动词使动用法,使……恢复,保全4.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辟:设立;贮:安置5.安得使予动暇日 安:怎么;得:能;暇:空闲6.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形容词使动用法,耗尽四、整体感知⒈作者为什么要辟“病梅馆”?明确: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这里的“此”指代什么内容?用课文原句回答。 ——“而江浙之梅皆病。”⒉“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明确: ① 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②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⒊目睹梅花的病态,作者内心感到万分悲痛,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社会现象,作者是什么表现?请用三个字来概括。 明确:泣→疗→贮 ⒋作者是怎样疗梅的?具体措施怎样? 明确:纵→顺→毁→埋→解→复→全→贮 作者一定要恢复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的形态。五、分析“托物言志、借梅议政”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龚自珍《咏史》这样写道:“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的政治环境 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表层意言外意(比喻意)梅人才病梅遭摧残、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
歪才摧残梅的手段:斫删夭锄遏养统治者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人才遭到严重钳制新生力量惨遭扼杀忠良耿直之士咱到清洗蛮横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之心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 、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 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六、创新练习1、《学案》中有陆游、林逋、毛泽东的咏梅诗词,“诗言志”,三位作者在作品中的“志”是否相同?说说理由。陆游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词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 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诗人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总结:林逋的梅是孤高的隐者,陆游的梅是失意的政治家,毛泽东的梅是豪迈的革命者2、如果你是教育家,或者是艺术家、企业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病梅的看法。提示: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现实生活与再创造的关系 市场与生产的关系附:板书设计 病 梅 馆 记 龚自珍 绳 夭 病 社会: 摧残扭曲 斫 养 删 夭 锄 遏 以梅喻人
泣 疗 贮 托物言志作者: 哀痛疗救 纵 顺 毁 解 复 全林逋 隐者 陆游 失意的政治家 毛泽东 豪迈的革命者教育家 纪律与自由关系艺术家 现实与再创造的关系企业家 市场与生产的关系 重点:1、培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朋友比较鉴赏的能力课时:一课时一、导入今天学习《病梅馆记》,作者龚自珍,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我们以前学过他的《己亥杂诗》。(请一学生默写在黑板另一端)二、梅花,大家见过,也学过不少关于它的诗词,一起回忆一下。三、分析“病梅”:齐读第一段,用一个字概括——“病”病得怎么样?如何造成的?在作者眼中,梅之“病”,实乃——“祸”严重吗?——两个“皆”病梅之祸,谁之罪?鬻梅者乎?文人画士乎?四、面对病梅之祸,龚自珍岂能“自珍”,袖手旁观?齐读第二段,一个字概括——“疗”“疗”的实质是什么?五、齐读第三段,写什么?疗梅的决心很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的胸襟六、小结全文文章以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花,偏爱梅花的病态,以至于用人工方法摧残梅花为例,深刻批判统治者严酷的思想钳制和摧残人才的罪恶,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愿望。七、比较鉴赏《病梅馆记》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同:1、都表现对人才遭遇的不满。2、都表达改革现实的愿望异:1、前者托物言志,侧重对人才的挽救2、主,侧重对人才的任用八、板书病梅馆记龚自珍梅——病——祸——疗——决心比较鉴赏湖北巴东一中 胡其林 【说课】 在古代山水游记中,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本文叙述了作者冬日登览泰山和观日出的全过程,再现了泰山雪后晴日的奇异景色以及日出时的壮观瑰丽的场面。全文不足千字,其内容很丰富。作者先总写了地理位置及形势,首选为我们勾勒了泰山的轮廓,采用点面结合写法。然后写登山的具体经过,详略地描写了途中的艰险和初登顶峰的所见。苍山、白雪、红日、云雾、流水、城廓,绚烂如画,尽收眼底。接着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作者泰山之巅观日出的情形,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 景观,写景层次分明,多角度地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瞬息万变的绮丽图景。最后略写了登山所见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 风格。 本文内容简单,语言文字浅显,在预习的基础上,我主要从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手法入手,从文章写作借鉴的角度和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文中的景物描写(“泰山日出”、“泰山夕照”),从而学习借鉴大家的大手笔,感悟作者的大情怀。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以第三段写景为重点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及审美感受能力。先引导学生赏析文本经典,通过讨论获得写作借鉴和人生感悟。再补充同题材内容比较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 训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鉴赏法、讨论法,拟定用一课时完成。 【目标要求】 1、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赏析“泰山日出”景物描写片断,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的写法,进行艺术审美,从而能够知识迁移。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太阳是光明、温暖、激情的象征。我们也司空见惯,但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文人的笔下,太阳却是那样神奇瑰怪,多姿多彩。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中写到“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虽是想象,但景色是何等壮丽。诗人金哲在《通往太阳的路》中写到“大海、日出 碧波上漾出一条彩绸路”。奇特的想象、缤纷的色彩,为我们勾勒出了海上日出的雄浑壮丽景象。泰山观日出是泰山顶上一道特别的风景,那么泰山日出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二、学生朗读全文。 三、教师总体分析本文构思。 作者以登览为主线,以日观峰为主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为我们描摹了四幅气韵俱佳的生动形象的画面:泰山地势图——雪后登山图——泰山日出图——泰山景物图 四、重点欣赏文中第三段“泰山日出”片断 1、请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余学生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相应的景物,填出黑板上的表格。 【教师板书】 时间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 艺术手法及效果 五鼓 寒风呼啸
积雪击面 云雾弥漫 近/动景 侧面烘托 为日出蓄势 稍见 山白若樗蒱 云一线异色 远/静景 烘托蓄势 须臾 云雾幻成五采 远/动景 烘托蓄势 日上 日正赤刀丹 红光下承之 远/动景 虚实结合 正面描写 回视 绛皓驳色 山皆若偻 远/静景 色彩/情态 侧面烘托 拓展意境 2、问题讨论 1)本段重点是写日出,可作者没有直接入题,又是怎么写的?(见上表分析) 2)作者已完成日出描写,为什么 还要写“回视”这一句?(见上表分析) 3)从作者对泰山日出的景物描写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启示或人生感悟?(开放性) 提示: 从写作角度看:
a、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感悟人生,捕捉生活细节,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b、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多层次多角度来写。 c、写景要注意表现手法多样化。如正面侧面结合,动静虚实结合等。 d、写景语言要简练,生动,富有文采。 从人生感悟角度看: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b、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c、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d、要养成勤于观察,勤于 思考的习惯。 ……… 3、 拓展阅读(教师补充资料,学生比较两文描写日出的异同) 秋未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 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 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云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清•孔贞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 提示: 相同点: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不同点: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中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
4、 学习借鉴大家写景手法,进行口头作文表达训练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所观察到的日出景观,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少于100字。(开放性表达) 学生构思3~5分钟,请同学表达 ,师生共评价。 五、 利用刚才的鉴赏方法自己去欣赏“泰山夕照”图,并用诗歌形式改写之。 教师示范: 苍山耸翠/白雪皑皑/映照天南/鸟瞰山麓/汶水西流/徂徕横卧/雾萦山腰/飘若仙带/残阳普照/江山如画。 六、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了泰山奇景奇观,尤其是写泰山日出一节 尤为精彩生动。写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既富层次感,又有立体感,真可谓主从相属,高下相倾,远近相配,色彩相融,动静结合,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却给我们无限的美感的遐想,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吧,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你会发现明天有太阳更绚烂!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二、广告激兴 根据课文第1段内容,参考有关资料,写一段介绍泰山的文字,为泰山作广告,激起游客的兴趣。
示例: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最高处是日观峰。 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来有“五岳独尊”之誉。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 杜甫有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泰山极顶,便能领略泰山真面目,尽收无限风光于眼底。 三、设计线路 根据课文第2段内容,带领游客从南面登山,设计登山线路。 1.中谷登山。 泰安城——中谷——中岭 ——西谷——山巅(全程四十五里) 2.东谷登山。 泰安城——东谷——天门
四、安排游程 根据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二日游。 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 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五、重点景观介绍 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得诗情画意,让游客陶醉,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图。 姚鼐描述: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参考文字:
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处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2.泰山日出图。 姚鼐描述: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学生用现代散文语言描述日出奇观。 参考文字: 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从海中升起。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六、送客(作业) 而今,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熟背《登泰山记》,泰山的美丽风光,泰山的灿烂文化,就会长留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