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涉江采芙蓉》课件

ID:796900

大小:4.4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涉江采芙蓉作者:偏关中学尚利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③、掌握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提高想象思维能力;②、通过诵读感知诗歌并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②、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 芙蓉即荷花,也即莲花。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给人以君子高洁之风范。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又给人以清幽的意境。荷花在古典诗词,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关于《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萧统,南朝梁代兰陵人,文学家,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一、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主要意象是什么?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啊?明确: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也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二、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那么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什么呢?明确: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但是这芙蓉并没有送出去,文章中作者自问自答可以看出来作者的情绪出现了变化。由欢欣转为失落,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四、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五、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这两句既有人"物动作描写,也有心理刻画,你能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么?"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的?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的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和心情。表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六、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两句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明确:最后两句,除了表达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情感,想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消魂,这种分离是不同与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个是永久的分离,一个是让人产生距离,产生美。 问题探究一:主题思想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A.(男子)涉江采芙蓉……(男子)还顾望旧乡……B.(女子)涉江采芙蓉……(男子)还顾望旧乡…… 参考背景: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流结党标榜,“切选举、盗荣宠者不可胜数也,羡慕者并驱而追之,悠悠皆是,孰能不然乎?”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然而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从侧面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问题探究二: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么理解?本文中“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有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清幽、高洁 问题探究三: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本文用了哪些主要的表达手法?明确: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表达手法:借景抒情,白描手法。乐景衬哀情,融情入景 比较阅读:阅读《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谈谈这首诗和课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结语:相爱却不能相守,让人有“忧伤以终老”的担忧,黯然的心情令人销魂。面对离别,我们有太多的无奈与感伤,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拥有时珍惜,“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回望我们所拥有的相聚吧! 课后作业:请大家运用联想和想象描摹诗歌的画面。 谢谢观看纯属原创,花了两晚制作而成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