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类型□学术学位□专业学位T学号2013170504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探究陈坍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躱究》是本人在导獰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所取得的成杲•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囱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規范(试行)》,涂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巳经爱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杲•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竇机构的学位证书无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徴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期:年毛月J日观T彳月俨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充全了解我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規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璽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咬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殳,允许论文被疫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曉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障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形卬.縮印戒扫描等复制手枚保存、汇縄聲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目录摘要3ABSTRACT4引言5第一节李煜及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6一、李煜其人6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6第二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探究8一、周家声版本的演唱探究9二、《太古遗音》版木的演唱探究13结语16参考文献:16附录:虞美人曲谱17
摘要本文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歌曲进行了两个版本的演唱探究。这两首歌曲的文字与曲调部分基本符合古诗词演唱平仄规律,达到了声调与语调的统一,有些不统一的地方则要进行修饰让它尽量的不倒字。在演唱这首作品吋要先了解《虞美人》这首词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词调、声调,要注意字的第三声和第四声仄声字的“颠落”处理;有介母的字必须逐音过度清楚,依字行腔,音色处理上不能过于明亮,与人物性格、作品意境不相符;通过古曲的“推提”等手法,在声乐技术允许的范圉内准确的表达出李煜这首作品的“愁”。关键词:虞美人;词牌;词调;词谱;演唱探究;
AbstractInthispaper,thecornpoppy•autumnwhensingingthissonghastwoversionsoftheinquiry.Thesetwosongswordsancientpoetrysungwellinaccordwiththemelodypartlawandachievedtheunityoftoneandintonation,someinconsistenciesweremodifiedtoletitfail.InsingingthisfirstworksShitofirstunderstandrunsbeautythisfirststyle,andautumnwhenhasoftone,andtone,tonotewordofthirdsoundandfourthsoundobliquetoneswordofnBritainfell”processing;hasbetweenmotherofWordmustbysoundexcessiveclear,accordingtoWordbroad,timbreprocessingShangcannottoobright,andcharacterscharacter,andworksmoodnotmatch;throughancientof"pushmention,\technique,invocaltechnologyallowsofrangewithinaccurateofexpressionoutLiYuthisfirstworksofnworryH.Keywords:cornpoppy;tune;tone;style;singinginquiry;
引言中国古诗词是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中国古诗词为题材谱写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是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古典艺术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古诗词演唱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特有部分,也是民族声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歌曲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古曲,琴曲等,比如《阳关三叠》,《杏花天影》,《胡笳十八拍》,《扬州慢》等等,第二类为以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20世纪20年代随着一批国外留学作曲家的归来,把西方艺术歌曲这一艺术形式带到了中国,他们将西方的创作技法与中国古典文学相结合,创作了许多的经典作品,如《南乡子》《大江东去》等,在中国古代,词本身就是一种带有音斥性的演唱艺术体裁,但完整保留的曲谱史料不多,比如清代谢元淮编纂的《碎金词谱》,是至今不多见的词谱史料,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我国的诗词歌赋在几千年以来早①就己经是享誉天下,古典诗词因其木身的规律性而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笔者了解,国内现在就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探究日益渐多,但对歌曲《虞美人•春花秋刀何时了》的演唱探究并没有,在各大场合中被大家熟知的演唱最多的也只有其中一个版本而已,更多的是文学者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与李煜本人的文学探究。此选题冃前搜集到《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四个谱例版本,笔者以探究周家声作曲的演唱版本为例,介绍展示其他版本,让更多的声乐专业学者通过笔者的浅析,能在演唱这首作品时的版木选择上有一个适合自己演唱版本上的参考。创新性从目前搜集的资料看,更多的是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的文学赏析以及对李煜的个人生平评价,本文具体的将搜集到的四个版本的其屮两个版本从演唱上进行剖析,为学习古曲的演唱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不同版本的演唱剖析。完成可能性: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我收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且通过查阅各类古籍文献,获得了一些一手资料,相信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能够完成自己的题目。
第一节李煜及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李煜其人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乂号莲峰居人,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末一代的国君,世称南唐后主。国破被降宋,俘虏到汴京,被宋太祖赵匡胤册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候,42岁时被宋太宗毒死,他是被推上王位的文人,本无野心问鼎中原争权夺利,安于纵情享乐的纸醉金迷般生活,他是昏庸的亡国Z君,以为无限的妥协就能换来江山的安稳,猜忌,骄侈,不恤政事仅满足于做割据一方的诸侯等以至亡国,他是被囚岁月的千古绝唱,被囚三年,恍若隔世,己然是阶下囚,亡国奴的李煜经历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从云端跌落,仿佛是人生如梦一场,但李煜天生多才多艺,工于书法,善于绘画,尤精通音律,是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其作品目前大部分被收集在《南唐二主词》当屮,在被囚禁Z后的成就最高,词风摆脱了花间集的浮躁与奢靡,直抒胸怀,情真意切,代表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①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更是留传至经典,使其被称为“千古词帝”。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中原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破坏,慢慢开始凋零,民怨四溢,唐代夕日的繁华只能幻为泡影,许多的北方文人之士都逃亡至南唐,让当时木来就荒芜的北方中原地带更加呈现一片空白,而南唐的政权者基木来自最底层的劳苦人民,如李昇是孤儿,了解民间疾苦,善于拉拢人心,兴邦建国,礼贤下士,在吴的基础之上实施修生养性80多年,不但保持住了自己局部事态局势,并且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增长管理区域人口,兴修了大量的利民利国的农田水利设施,手工业生产也被大力支持发展,而北方是武人掌管政权,文人学士过着悲
惨的日子,这给南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氛围,加上统治者也是文人,对文人学士宽容大度,由此滋润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气息生长。②自占以来都是说“唐诗”、“宋词”,大诗人李口也是擅长写一首诗,再附带一首词,诗确实在中国文学史上经过高峰,并且任何一个朝代在诗上面都不能超过唐朝的繁盛,大诗人灿如星辰,千秋留名,影响甚远,但其实最为影响力大的还是南唐的词作,虽然作品的数量不多,但首首都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北宋和后世都影响非常大,许多文学家都是对宋词有很高的评价,就如清代冯煦就说过:“词虽源于李唐,然太白,乐天兴到之作,非其专诣,二主倡于上,翁和于下,遂为词家渊从。”词家渊从,绝对不是过誉之谈。南唐词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所包涵了浓郁真挚的感情,无论是李璟,李煜,冯延巳,李煜的词被王国维称为“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但在亡国之前,李煜终日沉浸于宫廷享乐生活中,他的词中更是融入了他的生活场景,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侧面描绘了当时宫廷的繁荣景象,正因他才气当时非常之高,所以他的词作依然有不菲的价值,沦为阶下囚之后,《浣溪沙》中: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的感叹是内心的感叹,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吋了》则是真实宣泄了他的情感,家国情仇,亡国之恨,吋序之叹,一生当中各种的无可奈何全部都参合在一起,成为他的牛命最重要的一部分,他的全部心声在他的词中都能反映出来,他的这些真实悲愁的宣泄,才会引起后世许多失意人的广泛共鸣,成就他千古词帝的名号,这首词的词风摆脱了花间集的轻浮与奢靡,两行清泪,直抒胸怀,情真意切,开创了宋初婉约派的先河,首先“春花秋月何时了”未了,才有此发问,而对这个“春花秋月”的理解有说法为百花盛开,春光灿烂,秋意撩人的实景,但其不然,如果是春花秋月这么美的景色,那为什么要叩问它早点结束呢?与他落魄的环境和生无可恋的态度不相符,如果不是实景,那就可以理解为代表着岁月的变迁更替,之前美好的生活已经成为过去式,而不是将來,美好生活什么时候结束了?往事历历在冃,渐渐让人心痛,证明他因为被囚禁的生活导致了度日如年,精神恍惚的样子,他其至记不清楚什么时候生活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都如此神情恍惚了,前尘往事还能记得多少呢,这里的“知多少”语义双关,一是对当初奢靡帝王生活的留恋,也含有对过去治国得失的反省之意。夜深人静,小楼又起了东风,这里的“小楼”象征的是一个朝代的败亡,失去了帝王的身份和人身的自由写照,这个“又”更是强调了被囚岁月的煎熬,月光下远望,仿佛又见故国浮现,“不堪回首”的悲呼,
足以引起那些有着不堪回首往事的人强烈共鸣。“雕栏玉砌”那些曾经奢华的高台楼阁“应犹在”是不是还在那里,与之前的“不堪回首”做了遥相呼应,“只是”二字叹惋口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带着满腔忧愤对人生的叩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顿时我的愁绪像那东流水,无边无际,加倍的突出一个愁字,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从而在全词的语气表达上做到前呼后应,这首词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大,整首词采用了直抒胸怀,直陈其事的表现方法,酹畅淋漓的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由问天到问地到问己,借助激荡的音调,顿挫的旋律,把作者内心跌宕起伏悲愁和盘托出,达到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的“以血书者”的境界,不同于一般的婉约之作。在以诗为射盛的唐朝后期词作开始盛行的标杆,代表了五代十国文学词作的最高成就,而李煜的这首更是词的起源甚至是经典标杆之作,所以笔者挑选这一首作为此次论文研究题n的缘故。第二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演唱探究目前为止李煜这首词被谱成曲的有4个不同的版本,两首是现代作曲家姜一民作曲和周家声作曲版本,另外两首是《太古遗音》版本与《碎金词谱》版本,周家声作曲的版本与姜一民作曲的版本是目前被演唱次数比较多的,国内许多的民族声乐大赛中都已经把古曲作为规定演唱的曲目,因此更为人知一些,但其中姜一民作曲的版本从谱面和演唱角度上来看,并没有完全遵循古典诗词歌曲的韵味与词调,有许多地方是连续的高音炫技,因此显的太过激昂与澎湃,这与古人或者李煜的性格,处境,这首词本身的意境会有点相背离。相比Z下周家声版本全曲只有一个相比之下特别高的咅“向”字,而口歌曲更加的带有旋律性,所以经常被大家所选择演唱。《碎金词谱》的版本至今已经非常少有演唱或者将其编配伴奏,流通性不大,而《太古遗音》是目前笔者认为旋律写的最贴近古诗词的一首歌,由于其他的两个版本一个旋律偏向现代艺术歌曲风格,一个鲜为人知,所以着重的选择周家声版木和《太古遗音》版木进行演唱探究。
一、周家声版本的演唱探究古诗词的歌曲在演唱前必须了解整首词的词牌,词调,词的背景与词人的性格等,然后再进行歌曲处理,本文也将从以上这几个方面对周家声作曲的版本与《太古遗音》的版本进行演唱探究。关于词牌,宋代词牌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千多个词牌,都是以字的声律来作为旋律,《虞美人》本为唐教坊曲,最初得名与项羽的宠姬虞美人后衍化成词牌,正文字共56个字,句式为7579,7579,上片为四句,一共28个字,下片跟上片一样。词牌每两句为相同的韵母的韵脚,上下阙八句换韵三次,上下阙结束的那一句是9个字,其中词的断句可以上六下三,上四下五,上二下七等,但是一定要是一整句话。我们首先认识一下《虞美人》词牌的词谱:(平)平(平)仄平平仄(韵)。春花秋月何时了-ao(仄)仄(平)平仄(韵)。往事知多少“ao(仄)(平)(仄)仄仄平平(换韵)。小楼昨夜又东风(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故国不堪冋首明月中“ong(平)平(仄)仄平平仄(换韵)。雕栏玉砌应犹在-ai(仄)仄(平)平仄(韵)。只是朱颜改“ai(仄)平(平)仄仄平平(换韵)。问君能有儿多愁-ou(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ou
以上画了横线的部分则是《虞美人》这个词牌的词谱,词谱已经是定好的格式,往里填词即可,但是填词是要严格按照上面词牌的平仄规律、韵脚来填,韵脚的规律是上阕每两句一个韵脚,第一个韵脚应该归在仄声字上,比如“了少”,第二个韵脚应该归在平声字上,比如“风”“屮”,下阕的第一个韵脚应该是仄声字,比如“在改',第二个韵脚应该是平声字“愁流”。再来看这首词的词调,其中“平”声字为我们汉语拼音四个音调里面的第一声与第二声,“仄”声字为第三声与第四声,其中第三声音调称为“上”声字,第四声称为“去”声字,括号里字的意思是既可以是平声字,也可以是仄声字,可以称为“中”,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都可以是“屮”。在朗读时就要特别注意第三声与第四声的字,标记出来,演唱吋就不能把这个字唱成别的咅,称“倒字”,比如这昨月”,了往寧少小”夜又妝不皆月”砌’农5T是'改问'君'有兀怡'似水'向迤字再演唱时一定耍带上它自己的本身的音调去演唱,唱出本身的仄感,尤其是第四声的去声字,唱时逢“去”必“豁”,意思就是先说后唱,不然就会倒字,而平声字则不能随意的加上装饰咅,比如《长相知》这首歌里面的“乃敢与君绝”中的绝这个字,见谱例1,谱例1从谱例1可以看出,“绝”这个字本身是第二声,如果加了装饰音,唱出来的效果则会是去声字的效果,所以不能在平声字前面任意的加装饰音,如果作曲家已经写了装饰咅,例如《子衿》这首歌里面的“心”和“思”见下方谱例2,谱例2从谱例2可以看出,这两个字都是平声字,但是作者加了装饰音在前面,直
接唱出來会影响字的意思,那么按照先说后唱的原则,把装饰音往后挪一拍再唱就可以了。因为古人是非常讲究语言美,吟诵美,要求对仗工整,首先要词念起来很好听,所以宋代不叫作词,叫填词。一个词牌就是一首歌,而且宋词与以前的唐诗风格有所不同,宋词在意思表达上会更加显得更加隐晦,例如唐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比较直面的描绘了场景,而宋词中例如《钗头凤》中“红酥手,黄藤酒”,如果在不了解当时的历史典故的情况下,不太会直接了当的清楚这首词的真正含义,如果再不严格按照它本身的词调咅乐来严格吐字,那就会更加不清楚演唱者在唱什么意思了,必须要字字珠巩,所以要想把整个词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词调音乐唱好,唱好每一个韵脚,每一个平仄声,才能准确的表达出词和歌曲的本身的意境。关于演唱处理,古诗词歌曲追求艺术内涵,精致典雅,富于文人气息较多,气质上较唐诗来说表达上更加含蓄内敛,所以与歌剧,艺术歌曲,创作歌曲不同,讲究“适度”,不要唱尽,不要唱满,不要唱的过火,不要过于做作,就像我国的国画一样,有浓淡,有留白,时隐时现,层次分明,咬字上要字正腔圆,韵味浓郁,音色上要适当的控制气息,以保持喉咙空间的适中力度,避免喉部试压早上肌肉僵硬,声音从挤、卡、压得状态中解放出来。来满足古诗词歌曲情感细腻大气沉稳的要求。首先《虞美人•春花秋刀何时了》这首歌曲的人物心态是万念俱灰的,整首歌曲的色彩是灰暗的,所以在音色选择上不能太明亮,这里指的不要太明亮是指音色要沉稳,有内容,整首歌曲从低音到高音的音色厚度要一致,像一个圆筒一样,如果过亮过尖,与整个人物和当时事件不符合,其次人物形象是帝王,所以在音乐风格的把握上要大气,帝王虽落魄但是还是有自己的气节在,写出的这首词也是大气磅礴,从上面两点来看,要求演唱者从刚开始唱之前的风格布局上就要有所把握,不能唱成哀怨,柔美的感觉,那就与之大相径庭。关于咬字,古曲的韵味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依字行腔,整首歌曲每个字的字头都要吐清楚,有介母的字必须逐音过渡,比如这首曲目中的“春”花,h-u-a,Vl-i-ao,屮间的韵母u、i就是介母,在演唱时必须清楚的从声母过渡到介母再到后面的韵母。用吟诵的口吻演唱。歌曲上阙开始从伴奏的散板到止文的四拍子,开始时伴奏部分是散板,营造了一种思绪愁乱的氛围,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开头音区虽然比较低,要用较弱的力度去唱,但是身体内在的演唱状态不能泄下来,依然是保持唱高音的状
态去唱,歌唱状态要统一,节奏应该马上上板,不能再是散板,“月”字注意唱出仄声字的感觉,“何吋了”的了是完结、尽头的意思:我这囚徒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他对自己的这种处境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所以要带着无奈的感叹的情绪去唱,“往事知多少”往事历历在目,渐渐让人心痛,证明李煜因为被囚禁的生活导致了度H如年,精神恍惚的样子,他甚至记不清楚什么时候生活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都如此神情恍惚了,前尘往事还能记得多少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从方位上转换了地方,小楼指的是囚禁自己的如牢房一样的居所,注意两个仄声字连着唱时,一定不要忽略后面一个仄声字,“风”这个字在古代是念“fong”,不是feng”,“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句挑明了对亡国的思念,不堪,不忍,忍受不了,活画了他的那种愁苦万分,悲痛欲绝的情绪,演唱“回首”时痛心疾首的揪心感一定要“推提”起来,才能表达出那份不愿回首的感情,在“首”字后稍作停顿的语气词“o『,是叹气式的表达,叹吋光,叹往事,叹亡国,“月明中”又陷入不停的思绪中,演唱时气息也要托着字不停向前流向远方。下阙从伴奏部分开始已经相比Z前情绪激动了起来,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字全曲的灵魂之处,到最后“向东流”,都是以一句一句为单位往前推,并且要句句交代清楚,要让音乐变得完整丰富,演唱古曲时的“推提”与“吐纳”手法都要明显的表现出来,例如“雕栏”起首,到“在”字收尾,“只是”重新起首,在“改”这个字唱时可以稍作停顿,表示故国不在,悔恨无比的情绪达到顶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设问设答的格式,“君'是自己,“一江”是比喻愁的多少,“春水'比喻'愁啲深度,“向东流”比喻愁的长短,满江的春水滔滔东流来形容自己绵绵不断,永无绝期的忧愁,所以作曲家在这里把歌曲推向了高潮,前面“恰似一江春水”必须由弱到强推起来,在“向”字后面换气,但是如果演唱者气息怕不够,可以在“恰”字后面附点部分偷一小口气,后面则要一气呵成,不能换气,因为这是全曲最高潮的地方,要不断的把咅乐推起来,“向东流”则是接着之前高潮再提高一次,直到最后一句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恰”字出来时,咬字要像一片羽毛从前面的高处突然“颠落”一般,不能太重,也不能太猛,轻如羽毛般的质感唱出来,气息要稳稳的接住这个“颠落”,最后一个“向东流”还是耍继续耍往前推,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愁苦向东流,由问天到问地到问己,借助激荡的音调,顿挫的旋律,把
作者内心跌宕起伏悲愁和盘托出。二、《太古遗音》版本的演唱探究《太古遗音》的这个演唱版本谱子见附录,目前只有中国音乐学院的周强老师演唱过,据笔者采访周强老师得知,之所以喜欢这个演唱版木,是因为它木身就是古词古谱,从先秦时期至今距离也有三千多年,因为是古人谱曲,那么自然会更贴近那个时代特有的韵味。这个版木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文字与曲调之间的关系非常符合古诗词声调与词调的规律,我们知道要给一个词牌填词,是需要严格遵循其词调规律的,这个版木的谱曲就是根据字木身的词调平仄和语调还有诗词吟诵的感觉来进行的谱曲,例如上阙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按词调读的时候就是平平平仄平平仄,“春花',见谱例3,读的时候语调都是第一声,谱子上两个字的音都在do这个咅上,符合它本身的词调,“秋月”在吟诵时比“春花”要强烈一些语调高一些,所以在旋律上啾”比“花”高出了4度,啾月”两个字吟诵时是往下落得,所以在这里旋律写的也是下行。谱例34花软刃“何吋了”,见谱例4,在吟诵时语调“时'要比“何”更加向上提起并加重,曲子也是“时喑符旋律上行,到“了”这个字是第三声,所以要往下落下来。谱例4“往事知多少”见谱例5,“往”是第三声,旋律写的也是la下行到fa三度下行,“事”是仄声字,旋律马上到了比“往”字上行还高了-•度,“少”是第三声仄声字所以可以加装饰音,装饰音加在这里是一个突Ilf少”第三声这个字的音调作用。谱例5
罗#Or二『工-心了屮一Ch&三tt91D€少.再例如下阙的第一句,“雕栏玉砌应犹在”见谱例6,“雕栏玉砌”在吟诵吟诵时就已经是四个字在一个语调上,所以在谱上对应的每个咅都是一样的,都是mi这个音,从“砌”这个字往“颠”落,旋律下行,“应犹在”吟诵时的语调往上扬,如上阶梯一般,旋律也是lasido阶梯式上行。谱例6“问君能有几多愁”,见谱例7谱例8,在这里“几多愁”做了反复加强,第二个“几多愁”跟第一个的旋律完全一样都只是在一个音上,但第二个比第一个高了八度处理,就像一个人反复叩问自己,语调升高情绪爆发强烈的再叩问一次,茫然的疑惑的连自己都回答不岀来的愁,旋律写的与之如此贴切。谱例7只层朱«a.hit有谱例8以上举例了几句比较突出的旋律例子,但是这整首曲子的旋律与这首词的每一句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是非常的贴切,整个音区也没有之前的两个版木高,不存在炫技,不存在激昂,只是单纯的从李煜这首词的角度,从古人写诗词本身意境的角度岀发,笔者认为这个版本更贴近古人的吟诵与古曲的演唱标准。两个版本的整首歌曲的色彩,人物形象,歌曲的强弱收放,音乐手法推提、颠落的表达,句子之间的句法完整性,都是靠演唱技术来支撑的,咅色选择上一定不要太明亮,且音色要厚度一制,不能到高音就突然声音厚度变窄等等,这首歌对于刚接触古曲作品的演唱者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可
以先演唱一些其它较容易的古曲作品。
结语李煜这首词本身在历史上就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宋词辉煌的开端,也是他个人的一首非常重要的词,因为是绝句,至今乃是经典,古诗词的歌曲在演唱前必须了解整首词的词牌,词调,词的背景与词人的性格等,然后再进行歌曲处理方面,本文也从以上这儿个方面对周家声作曲的版本与《太古遗音》的版本进行演唱探究。我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的传承人,在古典诗词歌曲的继承上本身就少了大部分的历史资料,许多经典的曲,词牌,都己经失传,现在留下的不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资料,作为民族声乐表演的研究生,应该更多的是对中国民族唱法中的古典诗词演唱的研究与普及,再来谈及借鉴西方歌剧,艺术歌曲等,在本科的四年学习中,可能更多的是打好演唱技术的基础,多唱艺术歌曲,这个艺术歌曲就可以包含古典诗词歌曲,因为它的诗词的特殊性,不是辉煌张扬的个性,而是沉着内敛大气的性格,更加适合低年级的同学练习,研究生阶段应更加的大量演唱现有的古典诗词的歌曲,每一首词的背后的内容也要深入研究,才能做到演唱上的升华,知识积累的升华,笔者想通过自己对《虞美人•春花秋刀何时了》这首词和歌曲的演唱和这次的浅析来对古代了不起的诗词人们和作曲家们的敬意,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么丰富的中国文化,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也不能再唱经典,在遥远的现在与z共鸣。参考文献:①张冰《李煜四首词演唱探析》歌海2015年5月②何婵娟《南唐文学及其文化思考》2004年5月
附录:虞美人曲谱虞美人杨通八編曲■■60自如地制{「『仃「「订巾十和行019|吟花秋月舛adpiowe堆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少¥『12口至L」__一犀名n口f~咅口耳小搂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101316绥栏玉砌应19
口fJ『—Ju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