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论语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ID:798068

大小:265.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課 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論語與孟子書 名論 語孟 子十 家儒家儒家又 稱論、語作 者孔丘弟子孟軻弟子時 代春秋戰國中心思想仁推仁至義,人性本善,民貴君輕,尊王賤霸書籍體制語錄體設想寓言,語錄體篇 卷二十篇,始於學而,終於堯曰七篇,各分上下,始於梁惠王,終於盡心注 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漢•趙岐注、宋•孫奭疏註:1.篇卷命名與內容無關。2.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宋趙普曰:「半部論語治天下。」4.先秦諸子中,《墨子》為語錄體;漢代揚雄仿《論語》著《法言》,為語錄體。南宋朱熹《朱子語類》也是語錄體。二、經書沿革前 秦六 經詩、書、易、儀禮、樂、春秋西 漢五 經詩、書、易、儀禮、春秋(因為樂,有名無實體)南朝劉宋十 經詩、書、易、儀禮、禮記、周禮(後三者合稱三禮)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為春秋三傳)論語併孝經唐 代十二經十經中論語、孝經分開,加上爾雅。(唐文宗開成石經)南宋光宗淳熙年間十三經( 六經 ):詩、書、易、儀禮、周禮、春秋( 三傳 ):左氏、公羊、穀梁(春秋經合於三傳中)( 四記 ):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一子 ):孟子(即開成石經十二部加上孟子一書)註:四庫全書中,經部除了十三經之外,另有四書類以及小學類(許慎•說文解字)15 三、孔子弟子簡表姓 名字 號國藉生平及言行閔 損子騫魯二十四孝、孔門德行科「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冉 耕伯牛魯孔門德行科。得惡疾,夫子嘆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冉 雍仲弓魯孔門德行科,口才不佳「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顏 回子淵魯孔門德行科。安貧樂道,夫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短命早逝。夫子曰:「天喪予!」曾讚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冉 求子有魯孔門政事科。求也藝為季氏宰為之聚斂,夫子曰:「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夫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仲 由子路季路魯孔門政事科。嘗為季氏家臣,後於衛國變亂中結纓而死「由也喭(鹵莽)」、「由也,不得其死然」端木賜子貢衛孔門言語科。善於賤買貴賣,方人(批評別人)宰 予子我魯孔門言語科。嘗晝寢,夫子曰:「朽木不可雕也。」卜 商子夏衛孔門文學科。晚年居西河為魏文侯師,喪其子而喪其明,與儒家學術之傳承著有功績「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言 偃子游吳孔門文學科。嘗為武城宰,夫子曰:「割雞焉用牛刀?」對曰:「君子學道愛人,小人學道易使。」樊 須子遲魯請學稼,夫子曰:「不如老農老圃。」原 憲子思魯夫子卒隱於野,子貢譏其病,原憲曰:「無財為貧,學道不行為病,憲貧非病。」公西赤子華魯志為宗廟之事,願為小相有 若有子魯貌似孔子,夫子卒,弟子相與共立為師曾 參子輿魯夫子曰:「參也魯(魯鈍)」孔子以其通孝道,受之業,作孝經顓孫師子張陳夫子言:「師也辟(外向偏激)」告以多聞闕疑,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之公冶長子長齊子謂:「公冶長可妻也!」世傳通鳥語孔 鯉伯魚魯孔子獨子,早逝陳 亢子禽齊曾對子貢言:「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問於伯魚有異聞乎,最後退而喜:「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陳亢兄子車(齊大夫)死,子車之妻與家宰商議要人殉葬,陳亢以為二子為之最合宜,最後果弗用林 放子邱魯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15 顏無繇路魯顏回之父司馬耕子牛宋可考之弟子中,唯一貴族。因兄弟四人驕侈成禍,曾言:「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申 棖子周魯夫子曰:「吾未見剛者,棖也欲,焉得剛。」曾 點皙魯曾參父,志為暮春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漆雕開子若魯習尚書,不願出仕高 柴子羔衛不滿五尺。柴也愚澹臺滅明子羽陳貌醜有德,子游稱其「行不由徑」,夫子曰:「以言取人,失之宰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回述聖:子思宗聖:曾參四、字義比較字形字義詞 例1.比等到(ㄅㄧˋ)由也為之,「比」及三年排列(ㄅㄧˋ)魚鱗相「比」相並(ㄅㄧˋ)天涯若「比」鄰偏私阿黨(ㄅㄧˋ)君子周而不「比」(論語•為政)依從(ㄅㄧ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論語•里仁)比擬(ㄅㄧˇ)自「比」於管仲、樂毅(三國志•諸葛亮傳)2.方禮義可使有勇,且知「方」也面積見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法求助無「方」、治國良「方」依然前途似海,來日「方」長3.以因為「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用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論語•季氏)依為國「以」禮15 用來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人(論語•憲問)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4.加接連「加」之以師旅增益既富矣,又何「加」焉(論語•子路)增加上有「加」餐飯,下有長相憶(飲馬長城窟行)5.因更加、接著「因」之以饑饉親近「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論語•學而)就「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論語•堯曰)6.如或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至於「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與、和宗廟之事,「如」會同比及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韓愈•師說)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論語•學而)奈何人而不仁,「如」禮何(論語•八佾)詞尾助詞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論語•子罕)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似、像學「如」不及,猶恐失之(論語•泰伯)如果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論語•陽貨)7.使讓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使用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論語•子路)假使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論語•泰伯)役使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論語•陽貨)君「使」臣以禮(論語•八佾)任命孟氏「使」陽膚為士師(論語•子張)8.舍通「捨」,放一旁(ㄕㄜˇ)「舍」瑟而作放棄、停止(ㄕㄜˇ)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勸學)三十里(ㄕㄜˋ)退避三「舍」9.相贊禮之人(ㄒㄧㄤˋ)願為小相焉察視(ㄒㄧㄤˋ)「相」機而動指示兼稱代用法,受詞省略(ㄒㄧㄤ)「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長干行)互相(ㄒㄧㄤˋ)不恥「相」師10.風吹風「風」乎舞雩風俗移「風」易俗15 11.師軍隊加之以「師」旅老師「師」說12.莫通「暮」(ㄇㄨˋ)「莫」春者,春服既成不可(ㄇㄛˋ)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13.率輕率(ㄕㄨㄞˋ)子路「率」爾而對曰帶領(ㄕㄨㄞˋ)獎「率」三軍,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全都(ㄕㄨㄞˋ)六國互喪,「率」賂秦耶?(蘇洵•六國)遵循(ㄕㄨㄞˋ)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偽者也(孟子•滕文公上)一定的標準(ㄌㄩˋ)處事的定「率」14.與讚許(ㄩˇ)吾「與」點也「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論語•述而)和(ㄩˇ)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論語•衛靈公)對待(ㄩˇ)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論語•顏淵)等待(ㄩˇ)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論語•陽貨)歟(ㄩˊ)歸「與」!歸「與」(論語•公冶長)管仲非仁者「與」(論語•憲問)相關(ㄩˋ)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論語•泰伯)教育(ㄩˇ)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論語•子路)同「舉」(ㄐㄩˇ)選賢「與」能(禮記•禮運)15.乘古代計算車輛的單位(ㄕㄥˋ)千「乘」之國史書(ㄕㄥˋ)晉「乘」楚杌,語多可採(連橫•臺灣通史序)駕馭、駕騎(ㄔㄥˊ)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墨子•親士)搭坐(ㄔㄥˊ)「乘」車順應、趁、藉著「乘」人之危、「乘」風破浪、「乘」勝追擊16.爾貌子路率「爾」而對曰鼓瑟希,鏗「爾」你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爾」何如五、字形辨析★相同偏旁偏 旁詞 例析接淅而行、白皙、清晰斤沂水、忻(欣)喜、祈求、圻界聶攝乎兩國間、攝政、攝食、攝取、驚魂懾魄、囁嚅、躡手躡腳、鑷子15 巽撰述、有酒食先生饌、巽言西不值一哂、洒濯、晒書★同音字循循循善誘、因循苟且尋尋根究柢、枉尺直尋、尋行數墨徇徇私舞弊六、修辭加油――轉品定義:一個詞彙,在語文中改變了它原來的詞性。這種修辭多半可從其語句上的位置來判斷詞性。(一)名詞作動詞1.鼓瑟希,鏗爾。2.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師說)3.故就酒家觴之。(訓儉示康)4.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訓儉示康)5.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訓儉示康)6.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論語•述而)8.市碑文,果實歸。(金石錄後序)9.簿甲乙,置書冊。(金石錄後序)10.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地。(遊褒禪山記)11.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赤壁賦)12.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留侯論)13.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左忠毅公逸事)14.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15.風則襲裘,雨則御蓋。(教戰守策)16.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義田記)17.不拊愛子其民。(馮諼客孟嘗君)18.三門嵯峨,鐘鼓樓翼其左右。(蜃說)19.不要緊,天雨,我有木屐哩!(夏丏尊•生活的藝術)20.讀書等於是尚友古人。(梁實秋•漫談讀書)(二)名詞作形容詞1.割雞焉用牛刀。(論語•陽貨)2.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訓儉示康)15 3.桂櫂兮蘭槳。(赤壁賦)4.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三)名詞作副詞1.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諫逐客書)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3.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項脊軒志)(四)動詞作名詞1.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孟子•離婁上)2.不該向築路的人,寄予由衷的感謝嗎?(熊崑珍•路)3.我喜歡能在我心裡充滿著這樣多的喜歡。(張曉風•我喜歡)4.盲目的,逐透明的享受,飲朦朧如幻想。(五)動詞作形容詞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2.遷客騷人,多會於此。(岳陽樓記)3.有幾隻歸鳥從他們頭上飛過。(陳醉雲•鄉下人家)4.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明湖居聽書)5.有人送給你羨慕的秋波呢!(六)動詞作副詞1.爭割地而賂秦。(過秦論)2.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岳陽樓記)(七)形容詞作名詞1.你分不清他們究竟唱出了快樂,還是唱出了哀愁。(吳延玫•火鷓鴣鳥)2.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始得西山宴遊記)3.難道美麗也是一種錯誤?(八)形容詞作動詞1.立身苦不早。(古詩十九首)2.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3.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遊褒禪山記)4.立在半桌後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明湖居聽書)5.剷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鈷鉧潭西小丘記)6.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留侯論)15 7.又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蝜蝂傳)8.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蝜蝂傳)9.這時候,春光已是爛漫在人間了。(我所知道的康橋)10.謹身節用,遠罪豐家。(訓儉示康)11.蓮只紅一個夏季。(余光中•訣)(九)形容詞作副詞1.視吾家所寡有者。(馮諼客孟嘗君)2.細細欣賞山水,時時出外旅行。(李霖燦•山水與人生)3.菱蔓弱難定,楊花輕易飛。(歸輞川作)七、課外閱讀※孔子弟子相關言論子曰:「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語譯:孔子感嘆說:「當年與我一同在陳蔡受困絕糧的學生,如今都已經不在身邊了。」1.冉雍◎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語譯:孔子說:「冉雍這個學生具有帝王之才。」◎子謂仲弓,曰:「犂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雍也)語譯:孔子談論到仲弓說:「一頭毛色駁雜的牛,所生的小牛,卻是毛色純赤,而且兩隻角很端正;人們雖然想不用牠來做祭祀的犧牲,可是山川的神明,哪裡會捨棄牠呢?」◎仲弓問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簡。」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不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雍也)語譯:仲弓問孔子,桑伯子這個人怎麼樣,孔子說:「不錯,很簡約。」仲弓說:「為人嚴肅而慎重,說話、辦事簡單而扼要,這樣來管理他的人民,不也可以嗎?但如果為人隨便,行為也隨便,豈不是太簡約了嗎?」孔子說:「雍也,說的對。」2.顏回◎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15 語譯:魯哀公問孔子曰:「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回答說:「有位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忿怒發洩到別人身上,也從不再犯同樣的過失。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沒有這樣的人了。」◎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語譯:孔子說:「回啊!他的心裡能長久不離仁德;其他的弟子,有的只是一天,有的只是一兩個月能達到仁德罷了!」◎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語譯:孔子說:「顏回啊!是多麼的賢德。吃一竹筐的飯,喝一瓠瓢的水,住在窮陋的小房子裡,別人都忍不了那窮苦所帶來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心中自有的快樂。顏回啊!是多麼的賢德。」◎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語譯:孔子說:「教導他後而能力行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吧!」◎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語譯:孔子提到顏淵說:「可惜他死得太早,我只看到他不斷在求進步,沒有看到他中途停止過。◎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述而)語譯:孔子對顏淵說:「任用我,我就出仕使教化大行,捨棄不用我,我就退隱修身──只有我和你能這樣吧!」◎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先進)語譯:顏淵過世,孔子哭得非常悲痛。弟子說:「老師(別)太難過了。」孔子問:「我真的過於悲痛嗎?然而我若不為顏淵的死悲痛,又該為誰悲痛呢?」3.子路◎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雍也)語譯:季康子問:「仲由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仲由為人有決,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語譯:15 子路問:「如果老師統帥三軍出征,那和誰同去呢?」孔子說:「赤手空拳打老虎,徒步涉水渡河,有勇無謀,死了也不知悔悟的人,我是不會和他一起的。一定要臨到用兵的大事時,而能小心戒慎,善用謀略而能成功的人,我才會和他同去的。」◎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公冶長)語譯:子路聽到一件善道,如果還沒做到,唯恐又聽到新的道理,怕來不及實行。◎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公冶長)語譯:孔子說:「我的理想既不能施行於天下,不如乘著木筏飄流到海外去,能夠跟隨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了大為高興,孔子於是說:「仲由啊!你好勇的精神超過我,可惜我還沒找到製造木筏的材料呢!」◎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罕)語譯:孔子說:「穿著破舊的袍子,跟穿著狐貉皮裘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會感到自卑慚愧的人,大概只有仲由了吧!詩經上說的:『不忌恨加害人,也不貪求,那還有什麼不好的呢?』就是這意思。」子路聽後便經常唸著這兩句詩,孔子說:「這只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哪裡稱得上是盡善的呢?」◎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語譯:孔子說:「只憑一兩句話就可以決斷訟案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答應別人的事,一定如期履行,絕不拖延。」4.子貢◎(季康子問)曰:「賜也可使政也與?」曰:「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語譯:季康子問:「端木賜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事理,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5.冉求◎(季康子問)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語譯:季康子問:「冉求可以讓他從事政治嗎?」孔子說:「冉求多才多藝,對於從政有什麼困難呢?」6.冉耕15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語譯:伯牛生了重病,孔子去探病,從窗戶邊握著他的手,說:「還能說什麼呢?這大概是命吧!這麼好的人怎麼得到這麼嚴重的病!這麼好的人怎麼得到這麼嚴重的病!」※與孔門弟子有關的成語1.登堂入室解釋: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典出:論語.先進原文: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2.過猶不及解釋:過,過分。猶,如同。不及,達不到。說明做得太多與做得不夠一樣不合適。典出:論語.先進原文: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3.駟不及舌解釋:駟,古時由四匹馬拉的車。舌,指說的話。一句話說出口,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話說出來,再也無法收回。典出:論語.顏淵原文: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4.名正言順解釋: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典出:論語.子路原文: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5.行不由徑解釋: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典出:論語.雍也原文:子遊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於偃之室也。」6.禍起蕭牆解釋:蕭牆,屏障大門的牆壁,比喻內部。禍起蕭牆比喻災禍亂發生於內部。典出:論語.季氏原文:子曰:「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7.開柙出虎解釋:本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現多比喻放縱壞人。15 典出:論語.季氏原文:孔子曰:「……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8.見賢思齊解釋: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典出:論語.里仁原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魯襄公二十二年(西元前551年),卒於魯哀公十六年(西元前479年),享壽七十三歲。 孔子祖先是宋國貴族,因宋國內亂而逃至魯國避禍,才成為魯國人。父親叔梁紇是魯國陬邑大夫,以勇力聞名。但在孔子三歲時父親去世,靠母親顏徵在勤勞工作以維生。稍長,孔子先後做過「委吏」(為貴族管理帳目),做過「乘田」(為貴族飼養牛羊)等工作。成年後的孔子回憶這段生活時,曾感慨地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  孔子十五歲時就立志向學,卻未能進入當時的學校「庠」與「序」,只能刻苦自學,向當時有知識有智慧的人請教學習,因此問禮於老子、訪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及向郯子問鳥名官的緣由等。他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也說明他沒有固定的老師,難怪學生子貢回答衛國公孫朝問說「仲尼焉學」時,也說:「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所以,至於其他的販夫走卒、隱士、狂人等,也莫不是虛心請教,擷取各種人的智慧知識來充實自己。  到孔子三十歲時已學業有成,卓然自立了,開始他的講學生涯,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興學的教育家。廣泛招收平民子弟就學,打破昔日只有貴族子弟才能求學的限制。提出「有教無類」的主張,因此他的學生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貴族子弟如南宮敬叔、孟懿子,有貧家子弟如顏回、冉雍、仲由、原憲、曾参、公冶長等人。這些弟子門分別來自魯、衛、吳、齊、陳、楚、秦、晉等國。可謂不分地域,不分貧富,聚天下之士而教之,這也為中國教育史上開創光輝的一頁。 孔子三十五歲時,由於魯卿季平子僭越專政,於是孔子離開魯國,前往齊國,希望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可惜由於晏嬰的反對,只得黯然返回,繼續辦學,從事教育,直到五十歲。  五十一歲時,孔子做了中都宰(縣長),因政績卓著,隨後升為司空,接著升為大司寇,成為掌管國家司法、刑獄和社會治安的最高長官。此外孔子還代理相職三個月,從政期間,孔子在外交、內政方面都頗有建樹。 魯國起用孔子,引起齊國的擔憂,深恐孔子執政後,魯國逐漸強大,會威脅齊國稱霸大業,便挑選八十名能歌善舞的美女及華麗駿馬三十匹,送給魯國。果然魯君及季桓子終日沉湎聲色,荒於朝政,孔子極為失望,於是帶著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他周遊列國的活動。  15 從魯定公十三年〈西元前497年〉開始,孔子周遊列國十四年。凡衛、趙、匡、曹、宋、陳、蒲、鄭、蔡等國,輾轉於中原各地,並入晉、楚之境。孔子奔走於各國,遊說諸侯,推行「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張,只因當時各國紛亂,政治不上軌道,竟無一國之君能重用他的理想,孔子到處碰壁,但始終堅持信念,且奮鬥不懈。  六十八歲,孔子結束了長達十四年形同流浪的奔波生涯,回到魯國故里,此時孔子已年近古稀,但孔子仍「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論語•述而),把晚年的全部精力投注在教育賢才,與古文獻的整理工作上。他「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修春秋」,對六經的整理,無疑是他晚年對中華文化最大貢獻。  孔子晚年,兒子伯魚和最得意的弟子顏回相繼去世,這給孔子造成沉重的打擊,接著受到西狩獲麟的觸動,內心已有「此生已矣」的感慨,哀公十六年,孔子逝世,葬於魯城北泗水之上,哀公耒辭尊稱他為「尼父」。  孔子終年七十三歲。他的弟子為他行禮,皆守孝三年。及後弟子們將老師一生的話語,去蕪存菁地摘錄下來,編成論語,成為儒家學說的必讀經典。史記孔子世家贊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①,景行行止②。』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③,想見其為人。適魯④,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⑤,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⑥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⑦,沒則已焉⑧!孔子布衣⑨,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⑩者,折中于夫子⑪,可謂至聖矣!」 語譯:太史公說:「詩經:『高山(讓人)仰望,美德(讓人)效仿。』雖然不能達到那最高點,但是心中始終嚮往它。我讀孔家的書,就想像到他的為人。來到孔子的家鄉-魯國,瞻仰孔仲尼的廟堂、坐車和服裝、祭祀的器具,想像眾學生按時在他的家裡學習禮儀的景象,使我徘徊留連,不忍離去。天下的君王乃至於賢人,眾多啊!他們大多是當時榮耀,時代一旦過去名聲也不再流傳!孔子是一介百姓,傳了十幾代,讀書人都以他為宗師。從天子到王侯,中國談到六藝,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為標準,他可以說是最高的聖賢啊!」(①高山仰止: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止,用於句末,相當於「之」字。②景行行止: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景,大也。第一個「行」,音ㄒㄧㄥˋ,道也、路也。第二個「行」,音ㄒㄧㄥˊ,行走。  這裡用高山、景行來比喻孔子的道德和學問。③孔氏書:主要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④適魯:前往魯國。適,往、到。⑤車服禮器:此指孔子的遺物。車服,車子和服裝。禮器,祭祀的用器。⑥低回:徘徊留戀的意思。⑦當時則榮:指生前享盡榮耀。⑧沒則已焉:死後也就沒有了榮耀。已,止。⑨布衣:平民。⑩六藝:指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⑪折中于夫子:以孔子的理論為標準、榜樣,去校正錯誤和偏差。)15 ※論語名句輯要1.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5.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6.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張)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9.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10.不念舊惡,怨是用希。(公冶長)11.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堯曰)12.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憲問)15.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里仁)16.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17.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子張)18.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19.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憲問)20.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張)21.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22.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顏淵)23.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24.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25.名不正則言不順。(子路)26.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27.有教無類。(衛靈公)28.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子罕)29.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30.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長)3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32.君子不器。(為政)33.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顏淵)35.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3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15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3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39.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4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41.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衛靈公)42.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衛靈公)43.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4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45.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子張)46.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47.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48.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49.言必信,行必果。(子路)5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51.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憲問)5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53.放於利而行,多怨。(里仁)5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55.知其不可而為之。(憲問)56.既來之,則安之。(季氏)57.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八佾)58.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為政)59.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6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61.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憲問)6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63.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64.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65.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66.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67.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68.德不孤,必有鄰。(里仁)6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7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71.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公冶長)72.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15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