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选修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导入新课198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屮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多媒体投影]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冇、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帖标题]二、了解《论语》[多媒体投影]《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屈;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冇很大彩响。《五经》是指《诗》《帖》《礼》《易》《春秋》。三、师生互动过程(-)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2、学生自由朗读并用笔/划一划自己认为比较重要词语和比较难翻译理解的句子。提示:实词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3、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请同学纠正,并做诵读及正音指导。[媒体投彩]俟,音si
莫,#mu甫,咅fd哂,音shen相,音xiang铿,#keng沂,音y仁喟,音kui零,音yu冠,音gudn由也/为之求也/为之赤也/为之小4、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咅、读清句读、读出语气。5、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内容。提示: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媒体投影](―)重难点解决过程。1、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研讨解决困惑。提示:鼓励学生答疑,教师作适当补充。(体现口主一合作一探究,教育思想)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毋吾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両置句,即,毋以吾也,不要。毋,不要。以,认为。这一句省略了成份,还原为“毋吾以于此而不言也。”,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両置句,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或,有人。尔,你们则何以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要前置,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加之以师旅——状语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有别国军队來侵略它。“以”,介词,用。2、读全文,研讨解决疑问。(1)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你认为儒家学派为人处世的原则是什么?能否用文小出现过的一个字来概括。提示:礼
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徳规范等。孔了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论语•述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合乎礼的制度。孔了说:“名不止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罚不中,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孔子主张克已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已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为推行自C的礼治,而周游列国,而授徒讲学。[多媒体显示](2)师徒五人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或将怎样做?找出你喜欢的人物,并说明理由。提示:通过这个问题来把握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反映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实现教学目标2。(3)子为何“哂”由而“与”点?学生讨论。提示:把握孔子治国的前提,为国以礼。[多媒体显示](4)分角色阴读,再次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三)兴趣讨论。不一样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有着不一样的志向。子路志在通过一大国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冉有通过一小国治理來实现的,公西华志在学习,曾点志在通过礼乐教化实现治国理想。“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如果我们有像孔子和子路他们一样的场合,我让你们来畅谈你们的志向,你们能不能把口己的志向谈出来呢?资料: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一家之言)这是一个很难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因为曾点的“志”从字面上看,不过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参就这样翻译的),其他三人都是从如何治理国家的角度来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们回答他们的政治理想,所以“与点”是令人费解的。
弄清这个问题,对全文的理解会有一定帮助的。当然,人们己经从积极或消极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过不少分析,这里姑且不论。让我们先來剖析曾点的回答吧。“莫春”,阴历三月,即阳历四月,从气候上看,北方(鲁国,现山东境内)的天气还是比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零”台上吹风、乘凉恐怕难以解释得通吧?何谓“舞零”?鲁国的祈南台!!是能随便上去的地方吗?王充在《论衡》中解释曾点的所述是一种祭祀仪式,即舞零的仪式。《礼记》中也有解释:“舞零,祭水旱也。”可以基本得岀结论,曾点讲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时,率领人们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从而进一步实现他的治国理想。下面结合孔子的思想來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了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了“哂Z”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冋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冋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一一“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Z小,孰能为Z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看來,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來,这样的弟了,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