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的主题新解
加入VIP免费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题新解

ID:798417

大小:10.9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齐桓晋文之事》的主题新解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一直被选入高中的语文教科书,而且是必讲的篇目。过去对这篇文章内容的讲解,一般是着眼于孟子的“仁政”思想,这固然是对的。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全文,结合当下的素质教育背景,从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为本的角度去解读,就可以对它的主题有全新的当代性的讲解:生命启蒙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重在空洞的道德说教,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对生命的启蒙教育,现在该是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新版教材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大的改进,虽然有很多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好作品被选了进来,但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实施对被教育者的生命启蒙方面的教育,对课文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发挥,仅仅有好的课文还是远远不够的。2007年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心理学教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大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让每个同学在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5个人的名字,然后依次由于意外原因划去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当划到最后只剩下父母和自己时,还必须再划去一个。从统计的结果看,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划去父母,让自己活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心,是 自私的。类似的活动在很多地方很多中小学校也搞过,得到的结果都是大同而小异。我认为如果要切实地对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实施生命启蒙和生命教育,完全没有必要用这么残忍的方式进行,因为这样的测试方式本身就是用最不尊重生命的手段在假设的前提下人为地必须摧残别的或者自己的生命,用最不道德的手段却想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之心,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还是从我们本土的实际出发,对一些经典课文进行与时俱进的创造性的发挥,得到的收效也许会更好。这方面最佳的范文就是《齐桓晋文之事》。我的具体教学思路如下:一、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念教育创立这一观念的是伦理学家施韦泽,他曾经说过:“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既然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准则,就必须要求敬畏自我和自我之外所有的生命意志。其中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任何生命的任何理由。过去舍己救人的张华曾引发一场大争论:大学生救一个农民值得不值得?我认为争论本身就是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的。救人是应该的,是拯救生命的表现,救人而不舍己是最完满的结局,因为一个大学生的生命和一个农民的生命是没有价值上的到高低贵贱区分的,在不能两命保全的情况下,舍己的 行为当然是崇高的。同样的道理:父母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同等的重要,不是简单的选择自己死就是懂得“感恩”的表现,选择自己活就是自私的表现。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发现另一个真理:既然在生命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所以在意外事故的赔偿问题上,同命不同价的现象是绝对应该改变的。《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在开始转入王道的话题之后,实际上是巧妙地以齐宣王的一件小事入题的,那就是孟子听齐宣王的臣子说过,有一次齐宣王看到衅钟时有人牵着一头牛走过堂下,那牛在瑟瑟发抖,就叫人把牛拉走,换头羊去衅钟。从这件事情上,孟子敏锐地看到了齐宣王的恻隐之心,虽然他见牛未见羊,见生未见死。但能推恩及禽兽,所以才可以向他宣讲自己的“仁政”学说。以这个故事为发端,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牛的生命价值和羊的生命价值有没有区别?人的生命价值和牛羊的生命价值又有没有区别?为了维持衅钟的制度,肯定要有牛或者是羊去死,它们虽有形体的大小差异,但都是同样的生命,同样值得珍视,所以不能认为用羊换了牛就是羊的不幸或者是牛的幸运。要拯救牛羊的生命,必须废除的是残忍的衅钟的制度本身;进一步,人的生命和动物的生命也同样是如此,虽然人属于高级动物,牛羊属于低级动物,按照施韦泽的观点,敬畏生命的伦理是彻底地否认低级和高级的划分的,也是彻底地否认有价值和无价值的划分的,所 以所有的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同样是值得我们去敬畏他们爱惜他们的。无论是牛羊还是百姓,无论是贵人还是贱人,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无论是总统还是乞丐,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的任何人。所以,对于每个自然人来说,他们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他人无权剥夺的,是无价的,是值得自己去敬畏的和尊重的。这样也就可以把学生引进生命的启蒙教育中来,培养他们从小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念。孟子说的恻隐之心其实就是爱心,是由爱动物而推及到爱人;恻隐之心其实就是一颗赤子之心、一颗善良之心、一颗敬畏生命的天地良心。这样的伦理观念如果能深入父母和孩子的心灵,就会少一些借爱的名誉扼杀孩子生命的残忍父母,借仇的名誉杀害父母的狼子狼心。如果全社会的成员都有这样的观念,那将使家庭和社会关系更加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二、珍视生命、爱惜一切生命的博爱思想教育既然生命的启蒙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要从小培养学生一种珍视一切生命、爱惜一切生命的博爱思想,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意志,才能具有人文意义上“人”最基本的素质。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彻底抛弃那些残忍的自以 为是的生命教育方式,特别是那些带着过分的血腥味和复仇快感的文章。孟子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其实是把齐宣王引向博爱的思想教育的。说齐宣王既然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从而彻底否定了齐宣王想以制造血腥称霸的霸道思想,为他开出了“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孟子的推理是:齐宣王因为有恻隐之心,所以能以牛易羊。牛羊尚且如此,对自己的百姓不是更应该珍视和爱惜吗?自己的百姓尚且如此,对他国的百姓不是更应该如此吗?对牛羊尚且能爱,对人不是更应该爱吗?如果真有了由动物及人的爱心,不是应该放弃霸道而回归王道吗?这其中包涵着一个简单的道理:要博爱,要珍视和爱惜所有的生命。简单地说,没有每个生灵拥戴你,就难于做王。你不爱惜百姓的生命,百姓就视你为屠夫或着暴君然后把你推翻了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最缺乏诚信和爱心。可以说是看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弊端。爱心不仅仅是爱亲人之心、爱同胞之心,也是爱所有人之心,而这爱是没有阶级差异,是人格上完全平等的爱。进一步的,这种爱还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一切有生命存在的本体。所以医生的见死不救是失职,学生的见危难不帮是漠然。那些报纸上报道的宝马车故意撞人至死案是在犯故意杀人罪,实在该去用自己的那条命抵罪一一因为他虽然有钱或者有权,但没有一颗珍爱生命的心,简直不能称之为人,是禽兽的行为。 三、抛弃简单的虚伪的道德说教,回归理性的虔诚的生命信仰我们目前一些学校大搞特搞的“感恩”教育,当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我看还必须回归理性才行。看到那些不惜置幼弱的孩子于两难境地,不惜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永久的恐惧的答题方式的教育。我就不由得想到鲁迅儿时读《二十四孝图》,看到“郭巨埋儿”,就从此“怕见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一一“不两立”,那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当“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让自己死去”成为孩子唯一正确的答题选择时,就不能不让人把这种教育与“王祥卧冰”、“割股疗亲”等等画上等号;“母亲给了我生命”,“没有你哪有我”,但一旦母亲的生养之恩成为儿女挣不脱、还不完的情债和恩债时,所谓“母亲给了我生命”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有何区别?父母对自己有恩,要知恩图报是自然的,但不应该一定要谁死要谁活。那样的话只能把学生引向另一个更大的误区:君对臣有恩,所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对子有恩,所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如此下来,岂不是回到了三纲的老路上去了?有正确的生命信仰才有正确的对待生命的行动,有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珍爱和珍惜,才能杜绝作文中的那些虚情假意,学生也才能用一颗赤子之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 孟子要从理论上说服齐宣王回归王道,并没有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是用了很多具体的形象的比喻,。如为长者折枝,是不为,非不能。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非不为。“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用典型的类比方法,引导齐宣王用理性的生命信仰对待一切生命,才能达到“保民而王”的终极目的。所以,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爱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虔诚的信仰,才不会在长大成人后自杀(自绝于自己的生命方式)或者去杀人(毁灭他人的生命的方式),才能成为有生命信仰的新人。否则,才华是有了,但没有基本的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信仰,就很可能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巨大的灾难。徐旭平,云南省文山师专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徐玉梅,云南永胜县片角中学教师。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