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第四单元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
高考导航
【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平时要注意梳理和积累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方法:①上下文推断法。如“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联系前文蔺相如说赵王送璧时斋戒了五天,表示对大国的尊敬,那么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敬,“设九宾礼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乃”应解释为“才”,副词,表条件。②代入筛选法。就是把某个虚词的几个用法分别代入句子中去理解,其中讲得通的一项就是答案。
③例句推断法。如“朝野服焉”的“焉”,联想《师说》中“从师而问焉”,推知是代词“他”。④结构推断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知道“而”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推知此处“以”和“而”的用法相同。⑤标志推断法。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判断出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句是说詹鼎的聪明才能,超出常人;②句是写詹鼎对读书的喜爱;③句是写他的廉洁;④句是表现他的才能出众;⑤句是表现他的写作才能后文可以验证;⑥句是侧面描写他的才能出众。据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带有②和③的选项。【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解题时应注意:(1)审清题干,明确方向。要明确题干提出的问题,“谁”“什么”“怎么样”等。(2)判明性质,识别错项。题干的要求往往是用抽象概念表述出来,而所列选项多为对具体事实的叙述,这就需要能够准确地判断“事实”的内涵、性质,由此判断是否符合题干要求。(3)把握规律,辨明陷阱。考题中常见的陷阱有三种:①暗换对象,②进程混乱,③答非所问。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庄子寓言的本意;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
课前预习
7.走近作者庄周(公元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河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
《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
课堂互动
(一)自主思悟1.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第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庖丁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将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第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并谨慎小心,尊重规律,运用规律。
2.梁惠王所领悟到的养生之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社会如牛体一样错综复杂,充满矛盾,而生存其中的人都应如庖丁解牛一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自然,避开矛盾,不强行,拒妄为,那么便自然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了。
(二)深入探究1.“养生主”的本意是什么?《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之三,主旨是探究养生之要的,总论就两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一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为一句。第一句是庄子名言,大喊两个累(殆),慨叹人生苦短,内省诸心,看穿了,也就不必痴迷和贪得。
既然不能苦生,当然就不免碰到养生的问题。怎么养呢?庄子的妙诀却稀松平常:既不可太要强(为善无近名),也不可太混蛋(为恶无近刑),顺乎天理自然(缘督以为经),保身、全生、养亲(心)、尽年,全有了。
2.除了养生之道,你还能从《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娴熟、技艺那么高超。是因为他实践丰富,从中摸索出了规律,且从不掉以轻心。这启示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深入掌握规律,只有掌握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只有长期在正确认识论的指导下才能保持实践的正确方向。
随堂练习
5.下面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此句是庖丁用自己的技法高超来反衬“良庖”“族庖”技法的拙劣。B.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对上文作了总结,揭示了十九年屠牛数千而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
C.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活画出庖丁的神情举止,“怵然为戒”,显示出他的高度警惕,“视为止”,目不斜视,视线固定。“行为迟”,行动迟缓,见出细心谨慎。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写庖丁解牛成功之后怡然自得、踌躇满志的神态动作。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答案】A(是用“良庖”和“族庖”来反衬庖丁自己的技法高超)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8题。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答案】D(D项,以:介词,用。A项,为: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项,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C项,而:连词,表转折,可是/连词,表修饰。)
8.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B.文章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答案】C(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错。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