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学设计三亚一中杨欢欢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了解本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体会本文写作形式的巧妙。2、难点:理解寓言所蕴含的哲理,生发对现实的启示。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杀牛的场景大家也许没有亲眼见过,但想想都知道那肯定是无比血腥与悲惨的。这种血淋淋场面的制造者----屠夫,一般也都是面目狰狞、五大三粗的莽汉形象。可是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庖丁解牛》之后,却发现了另外一个屠夫的形象,那他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二. 欣赏庖丁解牛之美1.学生齐读课文(一读)师: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各段讲了什么内容?老师评价:大家读的铿锵有力,很有节奏感!2.学生回答,老师明确本文共四段: 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解牛技术高超。 第二段:由梁惠王发问引出下文第三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第四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好,很全面,说明大家对文章内容已经十分熟悉了,那么我想问大家,有关庖丁其人的描写集中在哪几个段?学:第一段,第三段。5
3.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第一段,具体了解一下庖丁是如何解牛的。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一段。在他读的过程当中,请大家把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词句画出来。思考一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这个场面呢?①学: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这里可让学生表演)师:这位同学表演的很好,全身的动作很协调,舞蹈的魅力就在于动作的协调性,协调了才能美。看完了表演,我们也知道了庄子描写解牛场面的第一个方面-----动作描写,作者一连用了5个动词:总的动作描写是“解”,然后分别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这一系列的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②学:声音: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师:这第二个方面:作者侧重描摹庖丁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又对这声音用了两个比喻。描摹声音时,用了两个拟声词:“砉”、“騞”;两个比喻是“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写出庖丁动作的节奏感。作者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是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过渡)师:庖丁解牛的场面如此精彩,文惠王竟然看得呆呆的傻了眼,不由自主地为庖丁叫好说:“好啊!真是美妙啊!宰牛的技艺怎样达到如此地步的呢?”不仅梁惠王想知道,同学们也想知道吧?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段。4.探讨解牛经----分析第三段,学生齐读第三段①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你认为庖丁的解牛生涯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呢?学生讨论:三个阶段教师明确:看来我的学生真是高手啊!回答的非常好。A.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一般人)B.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高人)C.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神人)②师:大部分的人做了一辈子厨师还是普普通通,顶多也就能称得上“良庖”,庖丁之所以有这般高的造诣,肯定有他的独特之处,这个独特之处也就他成功的原因,大家先互相讨论一下,在书中找出依据,然后回答。明确:庖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高超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A.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道,即规律;B.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5
A.庖丁虽有高超的技艺,却从不掉以轻心。每次面对“肯綮”、“族”时都非常谨慎小心。③师:分析到这里,大家已经欣赏了庖丁解牛的精彩技艺,也知道了他这般高超技艺练就的过程,那谁能来总结一下庖丁的形象呢?明确:庖丁是一个善于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又小心谨慎且技术高超的“神厨”。(过渡)师:上面我们详细的分析了庖丁解牛的场面和他的经验之谈,我们也知道了庖丁他利用了牛的那些间隙去解牛,而没有像平常的屠夫那般硬碰硬地去砍,去切,最终导致了两败俱伤的地步:伤了牛的筋骨,断了牛的脉络,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刀。每个人都寻求的是两全其美的境界,而不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梁惠王看见了庖丁用自己的睿智去解牛,顺应了天理。而这种顺应了天理确是一种不争的境界,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这是养生的最好办法,所以梁惠王从其中悟到了养生之道。梁惠王从庖丁的话语中悟出了养生之道,那我们又从中悟出了什么呢?三.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庖丁解牛》,小寓言大智慧,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发言,以下是几种可能答案1、 庖丁不断进取的精神 庖丁的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与他善于钻研、勤于实践是分不开的。解牛的前三年里,他没有停留在工作表面,而是深入研究了牛体的结构、筋骨所在、下刀时如何掌握分寸等等,加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所以三年后他看到的牛就不是整体的牛了,而是分明的筋骨,清楚的脉络。这时再下刀自然是游刃有余。同学们也是一样,不能老学习一些表面的知识,要不断的深入,多做练习,将知识点在反复的练习中融会贯通。要像庖丁那样善于钻研、勤于实践。2、庖丁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解牛工作是枯燥无味的,有的人选择了离开,有的人虽然在坚持,可也只是在杀牛、换刀、杀牛、换刀……庖丁十几年中解牛无数,但每次碰到筋骨盘结的地方,不容易下刀时时候,他都会特别小心,聚精会神地运刀,结果牛一下子就解体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庖丁办事时的认真劲儿,面对每一次任务时,他都会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与细节,所以能圆满完成任务。我们要学习庖丁的这种认真精神,平时学习认真,考试时也要认真,不能大意马虎。5
3、庖丁按规律办事 庖丁在解牛时,总是按照牛身上的自然纹理,击打筋骨间的空隙,把刀引向骨节间的窍穴,只一用力,牛便解了。他抓住了办事中的精髓所在,既省力又高效。这说明按照事物本来的规律办事,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而且也会把付出的成本降到最低。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特点,是有方法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观察、总结,就能找准方法,学习也会事半功倍。五.课堂小结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