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启示众所周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由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后世又称道家为老庄学派。老庄学派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其音乐美学方面倡导自然之乐,与其哲学思想如出一辙,追求的是自然、纯朴、原始的美。《老子》一书虽然在音乐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少,但却对中国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庄子》作为老庄学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现存的三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先秦散文的典范。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笔者仅就《庄子》内篇中,《养生主》一文有感于斯,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哲学与美学思想试论“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一“庖丁解牛”及其三阶段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启示众所周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由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后世又称道家为老庄学派。老庄学派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其音乐美学方面倡导自然之乐,与其哲学思想如出一辙,追求的是自然、纯朴、原始的美。《老子》一书虽然在音乐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少,但却对中国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庄子》作为老庄学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现存的三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先秦散文的典范。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笔者仅就《庄子》内篇中,《养生主》一文有感于斯,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哲学与美学思想试论“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一“庖丁解牛”及其三阶段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启示众所周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由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后世又称道家为老庄学派。老庄学派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其音乐美学方面倡导自然之乐,与其哲学思想如出一辙,追求的是自然、纯朴、原始的美。《老子》一书虽然在音乐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少,但却对中国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庄子》作为老庄学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现存的三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先秦散文的典范。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笔者仅就《庄子》内篇中,《养生主》一文有感于斯,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哲学与美学思想试论“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一“庖丁解牛”及其三阶段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启示众所周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的鼎盛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以儒道两家为主流的。由于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后世又称道家为老庄学派。老庄学派的思想所展示的人生境界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其音乐美学方面倡导自然之乐,与其哲学思想如出一辙,追求的是自然、纯朴、原始的美。《老子》一书虽然在音乐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少,但却对中国演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庄子》作为老庄学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现存的三十三篇文章,篇篇都是先秦散文的典范。由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笔者仅就《庄子》内篇中,《养生主》一文有感于斯,在多年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哲学与美学思想试论“庖丁解牛”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一“庖丁解牛”及其三阶段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庄子•养生主》一文,其中心思想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在第二部分“庖丁解牛”中,以厨师庖丁解牛的例子说明处世、生活都要顺其自然,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才能够将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道家看来,技艺与道相结合,“技艺合道”的思想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当人们的技艺相当熟练的时候,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技巧动作更加自然,身心与道合二为一。庖丁解牛分为三个阶段:在最初分解牛体时,庖丁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即一头整牛;几年之后,全牛消失,能够感觉到牛体的各部分结构;最后达到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用眼睛去观察,依照经验顺着牛体自然生理结构的地方去解剖,遇到筋腱、骨节交错的地方,谨慎专注,动作轻微迟缓,避免“割肉”或“砍骨”。当牛体全部分解完,就像是一堆泥土放在地上。相比普通厨师一个月更换一把刀而言,庖丁的刀用了十几年还像刚磨过的一样锋利,形象的反映出庄子“反对人为,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及其重要性。庖丁解牛的技术充分表明摸索事物规律的重要性。其典故适用于任何技能,对于演奏艺术方面更加受益匪浅。当演奏技能形成时即开始入门为第一阶段,这是演奏艺术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阶段。由于技巧简单,通常此阶段演奏进步较快,就像庖丁解牛中,看到全牛的初级阶段一样。笔者认为,第一阶段对于演奏技能的提高,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放松和兴趣,由此来唤起初学者对音乐的热爱并激励其继续学习。这两个因素要辩证来看:一方面,在强调心理放松的同时,进一步指导其练习技巧的方法。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实践表明,在特定环境内限时完成学习内容,设置必要的学习压力,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初学者的学习潜能。如同学习汽车驾驶一样,在不断学习新动作、巩固老动作的过程之中,可以逐渐提升学琴者的兴趣与练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消除生理和心理紧张状态的前提下,才能够提高演奏兴趣,将琴看作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演奏。生理紧张因素主要是由于技能技巧没过关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因素则是由于思想压力、环境压力等影响而导致的。前者只需提高技能技巧即可解决,而后者则需通过对思维、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控制来协调解决。第二个阶段为中级阶段,在技术技巧基本定型之后,演奏者进步的速度通常会放慢下来,这就需要通过逐步练习,将影响技巧发挥的多余部分去掉。只要方法正确,经过数次重复,使有关脑细胞形成暂时联系,起到条件反射的作用,剩下真正的几个闪光点,这个阶段是“全牛消失的阶段”。艺术创造需要技术支撑,精湛的技术可以外化为艺术的显现。演奏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技巧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技术技巧是解读音乐作品的方法,没有高超的技巧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就像放在柜子里的工具,仅仅拥有这些工具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当演奏家正确的运用这些工具,它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那么,如何使技术技巧过关呢?首先要保证科学、足够的训练。演奏者要长期坚持规范性的训练,使思维和动作的联合活动建立起大脑皮质的“动力定型”,将肌肉动作简单化、自动化和精确化。在练习中冷静地布局、细心地设计,并在实际练习中去检验和调整。通过练习———听辨———练习———判断———再练习……以此循环的方法达到演奏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能够极大的提高高难度技巧的把握性和稳定性,使演奏技能进入潜意识之中。此时,演奏者真正拥有了表达音乐的技术保障。另外,分析、研究作品的技术技巧,提炼技巧的难点、重点,细致到每一个音如何处理,有助于理解作品内涵,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第三个阶段是高级阶段。“庖丁解牛”之道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庄子“顺应自然、忘却情感”的哲学思想,更体现出演奏艺术所追求的“得知弦外”的重要性。在任何乐器演奏的练习之中,遇到技术难点时,与庖丁解牛如出一辙,需要演奏者慢练、细练、用心体会。音乐是感情的载体,感情是音乐的被载体,在演奏艺术中,二者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当练习积累起来的动作意识与音乐感情进一步整合、完善,演奏就会更加协调,以情带音,以音抒情。练习中对于情绪的宏观控制,正如庖丁解牛所看到的不是一头整牛,而心里却是宏观上的一头整牛的辩证观念一样,理智必须与情感很好的配合,才能使演奏者的情绪与作品的客观要求相统一。演奏者心里永远要有全局,就像一张地图一样牢记在心,随时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是理智。当演奏一首作品时,技术技巧解决之后,演奏者应该在一种有控制的状态下进行演奏。其中包括对高难度技巧的控制和对情感体验的控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建立心中的“感情图示”。即能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又可以将作品的高潮部分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达到超功力、超自我、物我两忘的演奏最高阶段。
二解牛之道的“最高境界”对演奏艺术的启示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技艺进步的本质与现象,都不可能永远一致。通常情况下,进步不容易被察觉。因此,在技术达到一定高度时,会出现所谓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范畴,是指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心理变化和练习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的停滞不前的现象。“高原”即“障碍”。在练习过程中,演奏技能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不可或缺。一旦出现“高原现象”就势必会阻碍演奏技能达到预期的高度。只有克服这种现象,才能达到一切演奏艺术所追求的“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首先,技巧是达到“道”之境界的前提和基础。在庄子的故事中,若没有庖丁多年的技巧探索,是无法想象他在后来解牛过程中所获得的那种无比轻松自由的精神享受,技巧的锤炼是所有艺术家都无法回避的过程。一切器乐演奏的训练过程都是由硬到软,由重到轻,最后达到游刃有余、空无所有的状态,即从丢掉大力、硬力到学会用最合理的力来表达音乐的过程,以此来达到以小力胜大力,以巧力胜拙力的目的,这一点也是道家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具体到练习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调节演奏中的肢体放松,尤其是手臂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找到力量的支撑点,逐渐运用由内到外、具有用力和放松两种状态的用力方法,才会使演奏更加轻松、灵巧。例如,在弓弦乐器演奏技法中,右手握弓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发音的质量。正确的运弓方法在演奏中会更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科学的握弓姿势违背了人体活动的自然规律,必然使演奏处于紧张状态。演奏者要建立全身放松和协调的整体观念,灵敏准确地捕捉力源,才能够将运弓的刚柔、急缓、轻重、藏露、提按等特点充分表达,以此来达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抑扬顿挫、收放自如的目的。总之,科学的用力,即对力量的使用“惜墨如金”,该用处尽力而为,不该用处点滴计较,这样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放松、省力,避免出现“高原现象”。其次,从美学角度来说,演奏者在充满情感与想象、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气氛中进行表演,才能够全身心投入,来更好地诠释作品内涵。演奏艺术包括演奏技术和表演艺术两个方面。这就需要演奏者在掌握演奏技术的同时,重视音乐修养的培养。器乐表演中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是,演奏者技术展现与如何处理演奏者感知作品,并客观展现艺术的关系上,笔者在多年的演奏与教学中,深感有无数个内在与外在的矛盾,需要理论的分析和指导。表演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在方式上有很大差异。如绘画艺术,作品常常是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绘画作品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而发挥它的艺术魅力。画家完成一幅作品,通过展出就可以供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也一样,一部小说或一首诗歌,一旦完成就可以直接和读者见面,无需任何中间环节。音乐不同于绘画,因为音乐是抽象艺术。记录音乐的乐谱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即使是专门的音乐家,也只能通过看谱了解其中的部分内容,而非全部。音乐之所以不同于文学,是因为记录音乐的符号具有非语义性;而文字却具有一种约定性的语义。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有特定的涵义。音乐表演的特殊性决定了音乐实践的重要性。一个优秀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演奏技巧无法谈及艺术上的表现;反之,脱离了艺术表现,演奏的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应有的艺术价值。二者的统一,是演奏艺术中重要的美学原则。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人画的创作与中国古典式园林的修造,都巧妙地运用了道家思维艺术。山水画中所追求的淡泊与自然,反映在画面上便是重水墨而轻色彩,用墨用水讲求疏淡、虚实相间,追求形神结合,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这种强调精神与物质高度结合的观点,实际上也继承了道家“以技进乎道”、正言若反的思维。而中国园林自然山水武的修造,其哲学基础便是“天人合一”,其修造方法讲究有无相生、虚实互用、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疏密相间等,这种兼具两极艺术效果的设计方法,已成为中国传统造园的基本原则,与西方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修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贡献,道家在理论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为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创造力的源泉。道家文化对中国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占据绝对性的优势,因此,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诚然“,庖丁解牛”的典故属于老庄学派音乐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其解牛之道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对演奏艺术极具启发意义。音乐是情感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没有情感的音乐是枯燥、空洞和乏味的。演奏者必须深刻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自己的情感完全融入到作品之中,才能够在演奏中,更准确地诠释作品的内容。成熟的演奏家经验之一,就是登台演奏时,忘掉技术,全心投入到音乐作品之中。练习技术、掌握技术而又超越技术,才能真正进入艺术创作的境界。而老庄学派中,“大则远,远则逝,逝则返”的哲学思想,反映出一切事物从自然到必然再到自然的循环规律和运动形态,即包括一切演奏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琴人合一”。
第7页共7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征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