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之赏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之赏析

ID:799462

大小: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燭之武退秦師之賞析▲燭之武退秦師之簡介1.秦、晉圍攻鄭國之原因遠因(舊恨)→以其無禮於晉。(晉文公早年流亡到鄭國,鄭文公不讓其進城。)近因(新仇)→且貳於楚也。(晉鄭為同屬姬姓之國,但晉國日益強大,而鄭距晉近,故欲聯楚抗晉,因此在城濮之戰中,鄭國背晉親楚。)2.秦協同出兵之理由秦、晉圍攻鄭國,完全與秦無關,而秦國之所以出兵的原因是因為:與晉國有同盟關係。秦穆公想借此撈一把,以擴張自己的勢力。3.當時形勢晉侯、秦伯聯合出師圍鄭,直逼鄭國都城。兩國大軍壓境,鄭國岌岌可危。4.兩軍駐紮的方位晉、秦雖然聯合出兵,駐紮地卻一南一北。之後燭之武夜縋入秦營而不被晉軍察覺,就是利用了這一有利的條件。晉軍→函陵。秦軍→氾南。5.鄭國的外交謀略鄭文公起用大夫燭之武,足智多謀的燭之武看準秦、晉之間的裂痕與矛盾(秦晉兩國鬆散聯合、同床異夢),採取分化離間的方法,表面上站在秦國的立場,言語間處處為秦設想,實際上卻是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施展攻心之計,於是,不費一兵一卒而成功化解秦晉圍鄭的危機,開弱國外交成功之先例。從地理上說:亡鄭之無益(言害)→到頭來只能是「亡鄭以陪鄰」,壯大了晉國的實力。從利益上說:舍鄭之無害(說利)→保存鄭國,可以作為秦國通往東方道路上的中繼站,這對於偏隅西方,稱霸野心未泯的秦國來說是有很大引誘力的。從歷史上說:晉善背叛秦(言害)→指出晉人(把晉惠公的事情移花接木到晉文公身上)過河拆橋、背信(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忘義(晉飢荒,秦運糧食相助,但隔年秦災荒,晉不但不相助,反而還趁機攻打秦國。)的史實,這一著,無疑是在秦穆公的傷疤上撤了一把鹽末,使他隱痛難忍。從後患上說:晉人貪得無厭(言害)→「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泰,將焉取之?」這簡直是對秦穆公的當頭棒喝。6.鄭、秦交涉之結果曉之以利(一層)害(三層)→使秦穆公認清利弊得失,終於說服秦穆公撤軍,而且還派兵(杞子、逢孫、楊孫)協助鄭國防守。(穆公心中早想稱霸中原,而鄭國又可以做為秦國的照應,這麼一來離他的夢想就可以更前進一步。於是秦穆公心懷鬼胎的與鄭國同盟,並留下三個將軍守鄭。)晉國被迫撤軍(仁、智、武)→鄭國終於化險為夷,安渡難關。(至於晉文公重耳,表面上以不仁、不智、不武這三個理由表示不能攻秦,私底下卻是害怕秦鄭的聯軍左右夾擊晉國,也怕與鄭結交的楚國趁機北上,於是晉國選擇撤兵回國。)7.後續發展:自秦穆公撤兵後,晉文公雖暫時沒有與秦斷交,但兩國的矛盾卻從此產生。不到兩年,兩國便發生了秦、晉殽之戰(晉文公死,秦攻鄭,再遭晉之埋伏)。 ▲晉國的皇位繼承之爭晉獻公娶(齊姜):男→申生(被驪姬設計陷害而死),女→穆姬(嫁給秦穆公)。晉獻公娶(北狄狐家之姊):重耳(晉文公)流亡海外,至狄。晉獻公娶(北狄狐家之妹):夷吾(晉惠公)流亡海外,至梁。後受秦穆公護送回國,繼位為君。晉獻公娶(驪姬):奚齊(被荀息立為國君之後,隨即被里克、邳鄭等大臣殺害。)晉獻公娶(驪姬之妹):卓子(奚齊被殺後,又被荀息立為國君,但隨即兩人均被里克、邳(ㄆㄟˊ)鄭等大臣殺害。)▲晉國遭逢「驪姬之亂」晉獻公討伐驪戎時,驪戎將國內美女驪姬獻給晉獻公,於是晉獻公立刻收兵回國。驪姬是個頗有心計而又心狠手辣的女人,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為太子,竟然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和獻公與其他妃子所生的兩個兒子(夷吾和重耳)。驪姬將申生祭祀母親所帶回來要給獻公的酒肉給下了毒,害得獻公誤以為申生要陷害自己,申生得知此事後,知道自己被驪姬陷害,於是逃離到外地,但仔細考慮後為了不使父王失去她心愛的人,他決定不去辯白而選擇自己吊死。接著驪姬又在獻公前誣陷兩位公子,嚇得兩位公子連夜逃出都城,公子夷吾在晉獻公死後接受秦穆公之助返國繼位為君(晉惠公),而公子重耳則繼續在國外流亡達十九年之久,歷盡千辛萬苦。▲晉文公即位前的流亡生涯避禍(驪姬之亂,也就是皇位之爭)而離開晉國ê狄(母親之娘家)→重耳的弟弟夷吾從梁國返國即位為國君,是為晉惠公。惠公恐怕重耳回去奪取他的位子,就暗中派太監和刺客前去行刺,逼得重耳只好接連逃往他國ê衛(不願接待喪家的重耳)→齊(桓公不但熱情款待,還將宗女姜氏嫁與重耳)→曹(國君聽說重耳肋骨是相連接的,於是便偷看重耳洗澡,且對重耳不禮貌)→宋(襄公優厚款待,但宋、楚泓之戰失敗,故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贈送馬匹給重耳)→鄭(文公不讓重耳進城)→楚(莊王用接待諸侯的禮來招待重耳,並訂下「退避三舍」之約)→秦(穆公助重耳返國)→晉(重耳返國殺晉懷公,重耳復位時已62歲)▲晉、楚城濮之戰的過程楚成王北上爭霸圍宋(西元前六三三年)→曹、衛與楚交好→晉文公為救宋(報宋襄公於自己流亡時,優厚款待之恩)而派兵侵曹、伐衛→晉、楚(鄭欲聯楚抗晉,故親楚)交戰於城濮,晉文公退避三舍讓楚(報答楚莊王厚待之恩),以示敬意→晉大敗楚軍,稱霸中原。▲晉惠公與秦國之間的恩怨情仇原因背信→秦穆公助夷吾返晉即位為晉惠公,晉惠公允諾給秦國五座城池作為答謝,但回頭卻翻臉不認帳。忘義→晉飢荒,秦運糧食相助,但隔年秦災荒,晉不但不相助反而還趁機攻打秦國。結果秦發兵攻晉→秦穆公一怒之下派兵攻打晉國,俘虜晉惠公。受人之助→幸賴秦穆公之夫人穆姬(晉惠公同父異母之姊)求情,才得以返國,但條件是須以太子圉(音ㄩˇ,即後來的晉懷公)到秦國當人質。▲春秋五霸齊→齊桓公(公子小白)晉→晉文公(公子重耳)宋→宋襄公秦→秦穆公楚→楚莊王 ▲重耳、介之推與寒食節的由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詩。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年期在每年公曆四月五日前後。這時,萬物沉睡的嚴冬過去,萬象更新的春天來到。到處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動的清明景象。禁火寒食(一種舊俗,時間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或兩天。據說這一風俗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文公的賢臣介之推。)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之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給重耳喝,使他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之推從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之推。很多人為介之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之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他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之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之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之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之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痛哭不已。便命人將介之推絕命的樹砍下來,將那木頭做成木鞋,時時穿在腳上,一聽見木鞋踏地的聲音,便想起介之推。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封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與楚莊王的退避三舍之約到了楚國,楚王宴請他們,說道:「公子如果得以回到晉國時,你要拿什麼來回報不穀(意同寡人、孤王)呢﹖」重耳說道:「美女或是財寶,這些東西您都有了;而鳥羽、獸皮、象牙、皮革,也是您們楚地所產。在晉國所能得到的,都是您們所剩下的東西,這怎麼能拿來回報您呢﹖」楚王還是藉機耍賴:「不管,雖然你這麼說,還是得想個辦法回報我吧﹖」重耳有些不大高興,只好說:「如果真能託您的福回到晉國,倘使有一天晉楚兩軍在中原要交戰時,那麼我將退避三舍(九十里)。但是如果楚軍還是沒有退兵的意思,那麼我將會左手拿著鞭與弓,右手則從箭袋拿箭,和您周旋到底。」後來重耳回晉國做國君,稱文公。不久,果然因為援助宋國而要和楚國打仗。當兩軍相見時,重耳為了實踐從前對楚莊王說過的話,下令全軍後退九十里,一直退到城濮,方停止退軍。從此人們就把對別人忍讓退步,叫做「退避三舍」。▲秦、晉殽之戰與蹇叔哭師魯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過世,第二天便要將靈柩移往晉君的祖墳所在——曲沃。當隊伍從首都絳城出來時,靈柩居然發出了牛叫一般的聲音。當時有個專司卜筮的大夫偃,讓眾大夫跪拜,告訴他們:「這是先君告訴我們有大事要發生了﹗有支軍隊將要從西方經過我們國土,如果我們能夠予以攻擊,將可以獲得大勝。」這個時候,原本秦國派駐在鄭國的大夫杞子,從鄭國派人回秦國傳達信息:「鄭國派我防守他們的北門,如果我國的軍隊能祕密發兵前來的話,那麼鄭國就唾手可得了。」收到這消息的穆公,便前往拜訪蹇叔。蹇叔說:「要勞動軍隊去偷襲遠方的國家,我可從來沒聽說過。軍隊如此的勞累疲憊,人家遠方的國家卻都已經有所準備了,這樣一來恐怕是行不通的吧﹖我國軍隊現在這麼作,鄭國一定會知道;如果勞動了軍隊卻又收不到成果,想必軍中上下都會心有背意。況且軍隊要浩浩蕩蕩的行軍千里,這樣一來還有誰會不知道﹖」秦穆公卻不聽他的話,將孟明視、西乞術、百乙丙這三個將軍召來,派他們由東門出兵。蹇叔來到大軍前面,痛哭說道﹕「孟明視啊,我只能看見你們軍隊出城,卻看不見你們回來呀﹗」秦穆公聽說後,派人去向蹇叔說道﹕「你懂什麼?如果你要是早在六十歲就死的話,現在墓邊兩端的樹木都已經合抱了﹗」蹇叔的兒子也加入軍隊,這時他便去哭著為兒子送行,說道:「晉國防禦敵人的主要地點一定是在殽,殽那裡有兩座山﹕在南邊那一座,是夏朝國君皋(桀的祖父)之墓﹔而北邊那一座,則是周文王曾經避過風雨的地方。你一定會死在那裡,到時候我會去為你收屍的。」秦軍還是向東前行了。 ▲燭之武退秦師之譯文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僖公三十年九月)晉侯、秦伯圍鄭(晉文公聯合秦穆公圍攻鄭國),以其無禮於晉(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且貳於楚也(並且又和楚國親近,對晉國有貳心)。晉軍函陵(晉軍駐守在函陵),秦軍氾南(秦軍駐守在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佚之狐向鄭文公建議說):「國危矣(國勢危急了)!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如果派遣燭之武去謁見秦君),師必退(敵軍一定會撤退)。」公從之(晉文公聽從佚之狐的建議)。辭曰(燭之武推辭說):「臣之壯也(臣在壯年的時候),猶不如人(尚且不如別人)。今老矣(如今年紀大了),無能為也已(再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公曰(鄭文公說):「吾不能早用子(我不能及早重用您),今急而求子(現在情勢危急卻來請求您),是寡人之過也(這是寡人的過錯)。然鄭亡(但是鄭國滅亡了),子亦有不利焉(對您也有不利啊)。」許之(燭之武答應了),夜縋而出(夜裡繫著繩子垂出城外)。見秦伯曰(燭之武謁見秦穆公,說道):「秦晉圍鄭(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既知亡矣(鄭國已經知道將要滅亡了)。若亡鄭而有益于君(如果滅亡鄭國而能有益於君王),敢以煩執事(就煩請您來攻打)。越國以鄙遠(遠隔他國而領有土地),君知其難也(君王知道那是不容易的)。焉用亡鄭以陪鄰(為什麼要以滅亡鄭國來擴張晉國的疆域呢)?鄰之厚(晉國的實力雄厚了),君之薄也(等於您的國力削弱了)。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如果放過鄭國,以鄭國做為東行途中的主人),行李之往來(當使者往返時),共其乏困(可以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君亦無所害(對君王也沒有什麼害處)。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況且您曾有恩惠於晉惠公),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晉君答應給焦、瑕二邑,可是早晨才渡河回國,晚上就築城設防了),君之所知也(這是君王您所知道的)。夫晉,何厭之有(那個晉國,那有滿足的時候)?既東封鄭(東向鄭國,開拓封疆以後),又欲肆其西封(又想擴張它西邊的領土),若不闕秦(如果不侵犯秦國),將焉取之(將從何處取得土地)?闕秦以利晉(損害秦國而有利於晉國的事情),唯君圖之(希望君王能夠考慮考慮)。」秦伯說(穆公聽了很高興),與鄭人盟(就和鄭國定下盟約)。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派遣杞子、逢孫、楊孫三位大夫為鄭國防守),乃還(就撤軍回國了)。子犯請擊之(子犯向文公建言,請求攻打秦國),公曰(晉文公說):「不可(千萬不可以),微夫人力不及此(當時如果沒有秦國國君的幫助,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地位)。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別人的幫助,卻還要去攻打他們),不仁(這是不仁之舉)。失其所與(因此失去了同盟邦交),不知(這是不智的行為)。以亂易整(以分裂而取代團結),不武(這不能夠算是武勇)。吾其還也(我看我們也應該回去了)。」亦去之(於是也撤退回到自己國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