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习题精选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夜缒而出 zhuìB.共其乏困 gòngC.秦伯说 yuè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páng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5.翻译下面两句话。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1题。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第12页共12页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亟请于武公亟:多次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大概C.蔓难图也图:对付D.国不堪贰贰:从属二主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武姜生庄公时,因为难产,所以不喜欢庄公。B.祭仲跟庄公说国家不能忍受两面听命的情况,并劝说庄公早点除掉太叔。C.当子封劝说庄公时,庄公说没有正义就不能号人,势力虽大,反会崩溃。D.太叔做好准备要袭击郑国都城,姜氏打算作为内应为太叔打开城门。10.填空:多行不义,11.翻译下面三句话。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厚将得众③公伐诸鄢三、用原文回答问题:12.晋秦两国围郑的原因是13.郑伯请烛之武出使秦,开始时烛之武并没有接受,烛之武推辞的原因是14.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1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答案:1.B2.B3.C4.D5.C6.①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味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②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7.B8.A9.D10.必自毙11.①蔓延野草尚且不能铲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②势力一大,将会得到民心。③庄公到鄢攻打他。1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1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15.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同步训练 (-)阅读课文,完成1~8题1.文中的晋侯是_________,秦伯是_________,郑怕是_________。烛之武是_________的臣子,_________是_________的臣子。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C.秦伯说,与郑人盟。D.闻其剖断合理,归则大悦。3.与“行李之往来”的“行李”语言现象不同的是[ ]第12页共12页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B.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行为偏僻性乖张,张管世人诽谤。4.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君将哀而生之乎。5.“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下列各句也是宾语前置句,在句法特点上与它相同的一项是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莫余欺也 ③大王来何操 ④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A.②⑤ B.①②④C.①④ D.②③⑤6.回答并翻译(不抄原句)①晋秦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翻译:②烛之武不愿去退秦师的借口是什么?翻译:7.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话,从论述层次上看,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围郑,……君之薄也。|……君之所知也。|……唯君图之。B.秦晋围郑,……敢以烦执事。|……君亦无所害。|……君之所知也。|……唯君图之。C.秦晋围郑,……敢以烦知事。|……君之薄也。|……君亦无所害。|……唯君图之。D.秦晋围郑,……君亦无所害。|将焉取之?|……唯君图之。8.根据课文意思,对晋、秦、郑三国位置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晋在西,秦在东,郑在晋、秦之间。B.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晋之间。C.秦在西,晋在东,郑在秦、郑之间。D.郑在西,秦在东,晋在郑、秦之间。(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9~15题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了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与诸侯盟。第12页共12页
《左传·僖公四年》)注:①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④缩酒:渗酒,滤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9.对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赐我先君履 履:指足迹所到的地方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求C.辱收寡君 辱:侮辱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10.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征”不同,两个“众”相同。B.两个“征”不同,两个“众”也不同。C.两个“征”相同,两个“众”不同。D.两个“征”相同,两个“众”相同。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虞君之涉吾地不 不虞:不欺骗B.以夹辅周室 夹辅:辅佐C.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五侯九伯:泛指所有诸侯D.岂不谷是为 不谷: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词12.“尔贡包茅不入”中的“尔”指代的是[ ]A.齐桓公 B.楚成王C.屈完 D.昭王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13.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A.昭王不答复,您还是到水边去问问他吧!B.昭王不答复,你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C.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一问吧!D.昭王没有回国,您还是到水边问他吧!14.①王祭不共 ②先君之好是继[ ]A.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B.①大王不能共同祭祀。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C.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②先君的友好关系这样继承下来。D.①周王祭祀(需用的包茅)供应不上。②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与齐伐楚的借口有关的一组是①蔡溃,遂伐楚。第12页共12页
②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③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⑤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A.①②⑥ B.①④⑤C.②⑤⑥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晋文公,秦穆公,郑文公,郑文公,子犯,晋文公2.D(A.共—供 B.画—划 C.说—悦)3.D(行李:使者。可怜:可爱。更衣:去厕所。交通:互相连通。古今词义不同)4.A.(助词,其他三项为代词)5.C.(以“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句)6.①因为郑国以前对晋文公没有礼节,并且心向楚国。②我年轻力壮的时候,还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更无能为力了啊!7.C 8.C9.C.(辱、屈辱、屈尊,敬词)10.B.(征:征战、追问;众:众人、将士,众多)11.A.(不虞:没料到)12.B 13.C 14.D 15.D《烛之武退秦师》训练题 ·学能自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D.①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 ②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 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 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 C.共(供给)其乏困 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 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无事 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5.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以其无礼于晋第12页共12页
吾祖死于是 扶苏以数谏故 C.许之 D.吾其还也 高可二黍许 吾视其辙乱 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鄙 ①越国以鄙远 ( ) ②食肉者鄙 ( ) ③蜀之鄙有二僧 ( ) 亡 ①郑既知亡矣 ( ) ②广故数言欲亡 ( ) ③亡羊补牢 ( ) 7.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师:①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泛指军队。②老师。③效法,学习。 A.师( )必退 B.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C.齐师( )伐我 D.良师( )益友 (2)辞:①言辞。②告诉,致辞。③推辞、推托。④告别,离别。 A.辞( )曰:“臣之壮也……” B.旦辞( )爷娘去 C.义正辞( )严 D.义不容辞( ) 下面8、9两题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分别是: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 A.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B.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C.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D.您灭掉郑国对国君有好处,那才敢拿灭郑这件事麻烦您。 9.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 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0.烛之武怎样巧妙地离间秦、晋的关系?(用段中的句子回答) 答: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B.公从(听从,同意)之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D.许(答应)之 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第12页共12页
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是我的过错。 B.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这是我的过错。 C.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D.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救您,是我的过错。 ·拓展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题。 吴师在陈,楚大夫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1.下列句中字的读音与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居不重席 重,chóng,重新。 B.宫室不观 观,guān,楼台。 C.卒乘与焉 乘,chéng,驾车。 D.玩好必从 从,cóng,跟随。 2.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闻其嗣又甚焉 嗣,继承人。 B.室不崇坛 坛,屋基。 C.次有台榭陂池焉 次,屡次。 D.玩好必从 好,喜爱之物。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二三子恤不相睦 ②勤恤其民 ③其所尝者卒乘与焉 ④而与之劳逸 A. 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与④句也不同。 B.①句与②相同,③句与④句也相同。 C.①句与②句相同,③句与④句不同。 D.①句与②句不同,③句④句相同。 以下4—5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4.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 ) A.阖庐只能统帅他的人民,就在柏举一役中挫败了楚国。 B.阖庐只会用民(不会用兵),故此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C.只因阖庐善于统帅他的人民,所以在柏举挫败了楚国。 D.阖庐只使用他的百姓,就可以在柏举一役中战胜楚国。 5.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 ) A.当权时,遇有天灾和瘟疫,阖庐便亲自巡视那些孤儿寡母,并与他们共度贫困。 B.在国内,遇有天灾和瘟疫,阖庐便亲自巡视那些孤儿寡母,并与他们共度贫困。 C.当权时,遇有天灾和温疫,阖庐便亲自巡视那些孤儿寡母,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D.在国内,遇有天灾和温疫,阖庐便亲自巡视那些孤儿寡母,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 6.对下列语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珍异是聚,观乐是务。 ②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 A.①奇珍异宝是聚集起来的。观赏游乐是务必享受的。 ②因此百姓不拒绝劳苦,知道必死也不后退。 B.①搜集奇珍异宝,追求观赏游乐。 ②因此百姓不至于疲敝,知道即使为国而死也不会白死。 C.①搜集奇珍异宝,追求观赏游乐。 ②因此百姓不拒绝劳苦,知道必死也不后退。 D.①奇珍异宝,是聚集起来,观赏游乐是务必享受的。 ②因此百姓不至于疲敝,知道即使为国而死也不会白死。 7.不属于“楚败于吴”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B.吾先大夫子常易之 C.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 D.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第12页共12页
8.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楚子西认为,吴国在陈并不可怕,值得忧患的是楚大夫内部的不团结。 B.楚子西认为,吴国本来并不可怕,楚国的柏举之败是因为先大夫惧怕吴军。 C.楚子西认为吴方的情况已经变化,用不着惧怕,在陈之吴师会自行溃败。 D.楚子西的一番话,说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参考答案★ ·学能自测· 一、基础检测 1.A(缒:zhuì) 2.D(厌:满足) 3.B 4.D 5.B 6. 鄙:①以……为边邑 ②庸俗浅陋 ③边远的地方 亡:①灭亡 ②逃跑 ③丢失,失去。 7. (1) A① B② C① D② (2) A③ B④ C① D③ 8.A 9.C 10.“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 二、语段阅读 1.C(尚且) 2.B 3.C 4.B ·拓展探究· 1.D 2.C 3.A 4.C 5.D 6.B 7.C 8.B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清单一、 给加粗的字注音:1、 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许君焦、瑕5、若不阙秦 6、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二、 重点实词解释:1、 贰(1)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 其内任卿贰以上(3) 贰则疑惑(4)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5) 不迁怒,不贰过。(6)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 鄙(1) 蜀之鄙有二僧(2)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 我皆有礼,夫犹鄙我。(4) 越国以鄙远3、 许(1) 许之。许君焦、瑕。第12页共12页
(2) 杂然相许。(3) 潭中鱼可百许头。(4)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 微(1) 参如微时,与萧何善。(2) 人微言轻(3) 桓公微服行于民间(4) 微斯人,吾谁与归?5、 敝(1) 使史更敝衣草屦(2) 敝人(3)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4) 因人之力以敝之6、 说(1)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2)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 秦伯说,与郑人盟7、 辞(1)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停数日,辞去。(3)不辞劳苦。三、 掌握下列虚词:1、 以(1) 以其无礼于晋(2) 敢以烦执事(3) 越国以鄙远(4) 焉用亡郑以陪邻(5)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 而(1) 今急而求子(2) 夜缒而出(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 朝济而夕设版焉3、 焉(1) 子亦有不利焉(2) 焉用亡郑以陪邻?(3)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 且焉置土石(5)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四、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1、 晋军函陵2、 夜缒而出3、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 越国以鄙远5、 邻之厚,君之薄也。第12页共12页
6、 共其乏困7、 且君尝为晋军赐矣8、 朝济而夕设版焉9、 既东封郑五、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共其乏困2、 无能为也已3、 秦伯说,与郑人梦。4、 失其所与,不知。六、 词语古今异义。1、 行李之往来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4、 亦去之。七、 特殊文言句式。1、 以其无礼于晋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3、 夫晋,何厌之有?4、 是寡人之过也。5、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八、 文学常识填空:1、《烛之武退秦师》选自 又名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书,相传为 末年 国史官 所做,主要记载了 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2、《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写人简而精,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清代学者朱彝尊评价《左传》:“ , ,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因《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又和《 》《 》并称为“春秋三传”。评估测试题 (总分100分,45分钟完成) 一、给加点字注音。(4分)1.秦军汜南( ) 2.夜缒而出( )第12页共12页
3.共其乏困( ) 4.许君焦,瑕( )二、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三、解释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归纳一词多义(51分)四、解释加点词,认识其用词特点。(9分)A.晋军函陵,君知其难也( )第12页共12页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五、背诵填空1.晋、秦围郑的原因是:________。(4分)2.晋、秦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知其难也。________?(16分)六、翻译下面两个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6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f4n2.zhu@3.g#ng4.xi2二、B三、若A.像B.假若、如果C.你夫A.成年男子B.句首语气词,无实际意义C.那,那个,微A.稍微B.如果、没有C.如果、没有,如果不是之A.往,到B.的C.代秦军焉A.助词B.何,为什么C.哪里D.兼词“于之”在这里E.代词,它四、A.驻军(名词活用动词)B.使…为边境(名词使动);往西(名词作状语)C.以……为边邑(名词意动)五、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六、1.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龄大了,不能干什么了。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第12页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