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鸿门宴素材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鸿门宴素材

ID:799911

大小:62.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7用心爱心专心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www.fainfo.com圣言学堂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7用心爱心专心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鸿门宴艺术特点】  艺术特点  《鸿门宴》一文,既为我们再现了历史真实;它也为我们提供了高度的文学技巧典范。它的艺术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四点来观察。……  第一点,它善于在矛盾开展中描绘人物。通过重要历史事件的描写以突现人,使之为形象塑造服务。人物形象获得高度的鲜明与统一,因之具备典型性。  在本文中,作者善善、恶恶、贤贤、黜不肖的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司马迁以极其深微而又明显的爱憎笔触,刻画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刘邦是一个卑鄙狡诈而又极其机变的所谓成功人物;项羽则是一个粗豪自恃、浅听轻信的所谓失败英雄。作者把刘邦、项羽放在鸿门一会的具体历史事件具体矛盾开展当中,进行描绘。最后达到人物形象的高度鲜明与统一,完成传记文学人物的典型性质。所以刘邦、项羽,尽管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所描绘的的也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然而后世却常用来概括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作者在描绘这两种人物性格时,爱憎倾向是十分明确的。对项羽主要的是同情和赞颂;对刘邦主要的是鄙夷和贬斥。这就深刻地影响着千百年后读者群众情感的向背,使人们同情的都归于项羽一面。本文在描绘张良、项伯、樊哙、范增的形象上,也极为成功。假如说本文写的是“子房如龙,樊哙如虎”,那么写刘邦就真该是“如狐如鼠”了。  第二点,本文善于把巨大的历史事件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善于把生动的场面叙写与细节描绘相结合。在对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叙写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鸿门一会,本来是秦末历史的巨大事件之一。这个事件本身,就具有十分丰富的细节和许多生动的场面。无论在刘、张密议,刘、项(伯)私约,鸿门来会,宴会上舞剑,以及樊哙闯宴,刘帮遁席,张良献礼的各个场面当中,都有着繁简不等的细节描绘。这里面最属生动的场面叙写和细节描绘,当属樊哙闯宴一节。无论在描绘樊哙的饮酒、啖肉以及严词说项等各个细节行为上,都是姿态声气栩栩如生。这些细节描绘与场面叙写又能作到紧密结合,首尾一贯。这样就能以在尖锐的矛盾斗争的展现当中,完成其惊奇的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使人们在千百年后,一提起鸿门宴故事来,许多人物的活跃形象,都如近在眼前。《鸿门宴》一文,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极其成功的范例。  第三点,本文具有周密严谨的组织安排。在材料处理上,也能前后相生,具有缜密的逻辑联系。它密切依照历史发展,把许多材料,加以精心地抉择,并进行了细密的安排组织。使矛盾一环衔着一环,使情节一波推动一波。他以曹无伤密告起,以曹无伤被诛结。以范增说项羽始,以范增怒项羽终。在处理材料上,作者运用了繁(如闯宴)、简(如诛曹)、省(如张良“具告沛公”)、复(如樊哙说项)各种不同笔法,使其相辅相成,以构成全篇严密无间的逻辑结构。帮助了主题内容的显现。这些是本文鲜明特点之一。  第四点,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作者在传记文学著作上,具有独创精神叛逆情感,所以他能自觉地靠拢人民向民间语言学习;受有明显的影响。许多民间传说与歌谣谚语,都成为作者创作思想与创作语言的重要来源,构成作品的新鲜血液。使它的语言艺术,推进到中古时期散文文学的一个新的高峰:浅切、明白、活泼、朴实。  在本文中,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是当时流行的成语;而“唉!竖子不足与谋!”则是当时的生动具体的口头语言。  从全文语言风格来看,也完全可以说明司马迁的操纵运用语言的能力,远远跨过秦及汉初散文语言的既有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7用心爱心专心   此外,司马迁在善于活用虚词上,也极其出色。他往往凭借表情作用很强的虚词运用,表现人物情态。如本文中,“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樊哙曰:‘臣死且不避,酒安足辞!’”等。都是运用虚字进行表情的极其传神处所。《鸿门宴》一文的文学技巧,在整个《史记》当中,是具有代表性的。郭嵩焘说它“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字。”自非过誉。它不只是达到了“叙事真而描写切”、“语调整齐,字句锤炼”的境地;它也达到了神采辞章双跻峰顶(“理既切至,词亦通畅。”——《文心雕龙·启奏篇》)的新高度。有人也用思想清新、文字精美、内容充实、组织周密四点,对整个《史记》的艺术特点作通俗的概括。这种通俗的概括评价,同样也适用于本文。  第五点,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有些论述《鸿门宴》的文章,在作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分析时,往往有一种脱离本段文字而从《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全部着眼进行论列的不当倾向;在作刘、项评价时也有这样毛病。我认为我们分析《鸿门宴》时,还是应该抓紧本文。虽然也应当联系照顾到刘项《本纪》全篇,但却不应喧宾夺主,或者把延伸的意义,说成本篇的思想内容。【鸿门宴寓意】  思想意义  通过项羽的行动,可以充分证明此点。项羽当年倔起江东,领导农民起义队伍,扫平各地动乱。“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  这是当他行为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灭除暴秦政权愿望时,他受到了群众的拥护之故。因为如此,他的举措行为,也便能符合客观要求,能以透过形式看到本质,而处处取得主动,最后获得成功。而当他“胜利”“成功”之后,便妄自尊大,倒行逆施,“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他几乎是完全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被一片歌颂、崇拜、畏服的声音所淹没,蔽塞了他应有的理智与聪明。更因为到处屠城杀戮,他就迅速地丧失了群众的拥戴。在行动举措上,也是处处用主观臆断客观,变得十分被动而愚蠢。用《鸿门宴》上的项羽形象,来印证此点,就更为鲜明。由于项羽的“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他竟然为刘邦的一套卑词厚币所欺哄,轻轻放走了自己送上门来的强大的敌人。他经不起纷至沓来的谄言和谀语,不但容忍自己营垒内部的资敌臣僚,也不听信忠诚而有远见的策谋劝告;甚至“率直”到把敌方为自己递送情报的人随口供出。刘邦对他所讲的话和刘邦的行为,本来有许多矛盾和漏洞可以察寻,但他却完全漠视了这些。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埋下难于挽救的败亡种子。  第二点,本文说明了不自觉的资敌行为是最为可怕也最为可恨的。项羽集团的项伯,可以作为最好的说明。他的一系列资敌行为,基本上都是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从其影响来看,应该说是存在内部的可怕的利敌现象。因为它分明起到削弱和分裂自己营垒并且切实帮助了敌人的严重作用。项伯凡事从封建贵族道德观念出发,以致弄得不识真正的大体。客观上协助了敌人,还不自觉。敌人用各种手段利用了自己,不但不觉察,还自以为处事深合“义”“礼”。这种人的思想行动最可怕。因为不只他自己不识是非,别人也往往受其左右而不以为怪,因之堕坏大事。  第三点,本文说明,凡事必须依靠多数人,和衷共济,步调整齐,才能成功。刘邦之所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原因是在于他善于用人,处处依靠周围的臣僚。上下团结一致、步调划一,互相辅助、互相支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力量;相反地,在项羽方面,本来事情的成功象探囊取物一样的容易,但是项羽却师心自用不纳善言。以致在如此严重的关头,扮演了颟顸失败的可悲角色,刘邦后来批判他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他认为张良、萧何、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也在说明这个道理。  第四点,本文说明凡属严重事情,必须有胆有识,充分分析客观实际,依据之制定周详计划,在进行上要有严密的措置安排,才能突破艰难,获得胜利。  通过本文中刘邦集团的一系列活动,可以印证此点。刘帮在接到项羽要击破他的消息时,虽然显得有些慌乱,但他的一些心腹臣僚,大都是有胆有识,能细致地分析客观,进行周详的计划和严密安排的人物。《鸿门宴》雄辩地说明刘邦集团在处理这样一个严重事件时,是如何做到了知己知彼,有条有理,并且能顺理成章,因敌制胜,所有举措都是符合客观实际,从而获得最后胜利。《鸿门宴》一文,就是如此在三大段十五节文字当中,包孕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意义。写出来从秦崩溃到汉建立的历史过程的一个重要片断;描绘了刘项两大集团势力的不同阵容,塑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统治人物。它不只预示着项羽个人功业的重要转折,它也是整个秦末历史变化的重要关键。  《鸿门宴》一文,它的本事虽然发生在二千多年前(公元前206年),但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项羽本纪鉴赏】7用心爱心专心   司马迁的《史记》,为我国中古时期最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最辉煌的散文著作。《项羽本纪》,是《史记》当中出色的典型的篇章。  《鸿门宴》,则为《项羽本纪》的重要而又精彩的段落。它不仅是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中风云人物之一项羽的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开端;它也记载着秦末历史转折的关键性的一幕。千古以来,《鸿门宴》的故事,以它生动而又惊奇的情节特点,以它众多人物处在矛盾高峰中间的活跃面貌,一直吸引着人心,脍炙着人口;给人以深刻而又丰盈的思想教育和饱满而又崇高的艺术享受。……  为了弄清楚《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矛盾斗争的远因,我们有必要先对刘邦、项羽两大集团势力的发展情势稍作回顾。在所谓“秦失其政”“豪杰蜂起”的年代,刘邦和项羽同受农民起义浪潮的推激,先后蹶起东南,参加并且领导了农民大起义。最初他们同为陈涉部属,转战关东,立下战绩。秦二世三年(公元前二○七年),乃同受楚怀王封爵,一者引兵北上救赵,一者率部西行略地入秦,刘邦在剪除西进中重重阻碍之后,终得“先诸侯至霸上”,在轵道旁受“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之降。并且拒关自守,打算自王关中。而项羽呢,他在杀掉卿子冠军宋义之后,破釜沉舟,以非凡的勇猛果敢,大破秦军,解了钜鹿之围,使“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在召见诸侯将时,“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都成为他的臣属。不久他又收降了章邯,击坑秦卒二千余万,西行略定秦地。真是声威赫赫,天下莫不震服了。就在此际,他却见到函谷关有兵,又闻沛公已破咸阳。他按捺不住自己胸中怒火了!于是在破关直入驻军鸿门时,一定要击破刘邦,找他算帐!  上面是在鸿门宴前,刘、项两大势力的发展大势,平心而论,从灭秦战功上来看,刘邦应该说是远远不及项羽的。尽管在攻略咸阳上他先走了一步。  《鸿门宴》一文,在《项羽本纪》中应属第五大段。但是由于它的精节首尾完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篇章来分析。依照故事情节发展来看,《鸿门宴》全文十五节(依高中课本模块一所定),可以分为三大段。即: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宴前阶级(也就是矛盾斗争的酝酿开端与上升阶段);  (二)“剑拔弩张”的宴上阶段(也就是矛盾高潮阶段);  (三)“尴尬不安”的收场阶段(也就是矛盾平伏阶段)。  现在让我们逐段简括地分析一下它所蕴寓的基本内容以及人物形象。  第一大段包含六个小节。即:  ①总叙刘项双方情势及项羽接到曹无伤密报,决心击溃刘邦;  ②范增说项羽急击刘邦免贻后患;  ③项伯私见张良报信;  ④张良以项伯语具告刘邦并密商对策;  ⑤刘邦厚托项伯向项羽说情;  ⑥项伯说服项羽不击刘邦。  文章一开始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实际是刘邦攻破咸阳进入秦宫见到“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之后,就打算“止宫休舍”了。只是因为樊哙、张良劝谏,他才“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可见在如何独吞农民起义胜利果实上,刘邦这一军事集团,一开始就是具有深谋熟虑,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刘邦接受“鲰生”建议而守关拒内,这是因他自恃持有怀王信约,自认为是名正言顺;但对于项羽这样一个强大敌手,还是怵惮三分,想到如何虚委与蛇待机行事未敢率然与之抗衡的。文在叙述曹无伤密告项羽以刘邦的野心,项羽获信大怒后,紧接着简括明白地指出双方实力情况。项羽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兵十万号称二十万。数量既大悬殊,质量上也是刘远逊项。他们相距的空间又是这样逼窄,相去仅止四十里。这真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一般说来,刘邦这个集团的内部关系是比较严紧的。“左司马”的官也不算小了。但是当曹无伤听到项羽大怒刘邦之后,他竟然敢于派人密告,以预约封赏。这里是既说明曹无伤的为人,也在说明楚汉两方的悬殊形势。在曹无伤以为自己的封赏是指日可期;在项羽,也是“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豪语不禁冲口而出。这里项羽的大怒,完全有客观根据。并非什么由于单纯的粗暴和狂傲。刘邦先既派兵拒关,已足使他恼火;这里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的情报内容,又无一不和他的称霸雄心、复仇宿志和贪婪欲求相抵触。刘邦的实力如何,在项羽心中也是了如指掌,满不在乎。从他简短果决的话语当中,使我们仿佛亲见当时他那种雷霆万钧“喑呜叱咤”的英风豪气。  第二节,范增用刘邦行为的变化和封建迷信,进一步说服项羽,令其“急击勿失”,这就进一步把矛盾推向高涨。素来极其贪财好色的市井无赖出身的刘邦,入关以来,却一反常态,变得“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这分明是刘邦为了争取更大更多的政治赌本(更大的政权,更多的财货美女),而一时约束自己克制自己的一种手段,自然瞒不过老练多谋的范增耳目。望气“为龙虎”“成五采”之说,在今天看,固然是一文不值的虚妄之谈,但在秦末乱世,五行谶纬之说盛行的社会,当然深足悚人听闻,何况是听者又是一个具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的项羽。7用心爱心专心   文章到此,形势的确是很危迫了!然而第三节中,由于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这就使得这种十分危迫的形势在不意之中获得转变的契机。把矛盾情态引向低伏曼缓。这位在官职上高踞楚之“左尹”,在亲疏上身属项王“季父”的项伯,当着如此重要的关头,他却背着主人,夜来夜去;把如此机密严重的军情,因为私人“素善”的关系,全部无遗地泄漏给敌方谋士张良。并且深为关切的“欲呼张良与俱去”,以免张良从刘俱死。而当在张良一番“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和他自己当时行为适成对照的答复之中,并没丝毫激起他的自责感和愧悟心;相反地,他还是忠于自己的“高尚的”友情,坚持要了结私人的恩怨。他还能伫立帐外等侯着张良和其主人长时间密议直到来复,并且接受张良邀唤,“即入见沛公”。按照张良当时和刘邦集团的关系来看,和项相比,非但位分不侔,亲疏也是大异。然而张良的的行为和项伯的行为,实在是构成了极其鲜明的比照。  第四节,在张良入告刘邦并和他共同计议却敌之策里,司马迁使用极其隐曲的刻塑笔触,描绘了这个流氓皇帝的真姿实相。刘邦乍一听到张良一番告语,使得他这个志得意满就将即位的“关中王”,不禁大惊失色,手足无措。吐露“为之奈何”的张惶语调;和张良商量还不是主要,当张良反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时,他向张良作了真实的招供。这里证前面曹无伤的密告,确是事有其实;也说明这个计划在刘邦集团里,也还是只有部分人知道,连张良都不在其数。和《高祖本纪》对照看来,刘邦在听到“或”人献计王关中时,他是心“然其计”而“从之”的;但在这里他却现露流氓本色,泼口谩骂原来献策的人是庸才贱品(“鲰生”)。当张良叫他自料士卒实力能否抵住项羽时,他在“默然”良久之后说:“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再一暴露他在如此严重的现实局面之前那种六神无主的张惶状态。这个时候,他非但不敢与项羽言战,即与项羽言和(臣服),也是一件不大好办的事,正在这样紧急关头,张良替他提出主意:“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叫他先走假投降的道。并且给他提出打通这条假投降道路的人项伯来。他对这个办法虽然毫无异议,但对打通道路的这个人却要深入进行了解,以便施展自己一套市侩的笼络人的手段。他从张良口中得知张对项伯有活命之恩,并且是交深日久(从秦时开始)。他为了施展卑鄙的拉拢逢迎伎俩,还精细入微地问明白了项伯是“长”于张良,还是“少”于张良?晚清人郭嵩焘在评论本节文字时说:“案此等乃后世史家所应略者,史公偏于此等处委细言之。正为鸿门之会险绝奇绝,于此为之助势,亦自喜其摹写物情曲折之工也。”(《史记札记》)这话虽然是从艺术上着眼;但也隐曲地道出司马迁的写作《史记》,与后代一般庸滥的史家所持态度根本不同。  第五节,是具体写刘邦向项伯进行请托收买的生动场面。刘邦的狡诈、阴险、俗恶的灵魂,也得进一步的描绘和暴露。他不但卑躬折节地一再向项伯“奉酒、为寿”并且和项伯约下将来作亲家翁。这在封建社会极端重视姻亲血族关系的时代,是拿近便套交情的无上手法,因为“再厚还能厚过儿女亲家了么”!他在项伯渐曲入彀之后,就正式展开了他的一套虚伪的本题说辞。什么“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什么“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真是再虔诚再恭顺连语气也再婉转没有了!他为了表示自己的“敬谨”心情,不惜在自称上,由“吾”变到“臣”;在他称上,直呼项伯为“伯”。在一个重视私交甚于国家大事,惯于起不自觉的内奸作用的封建贵族面前,他的一套伎俩,果然获得市场。他完全蒙混了项伯,既得到了项伯的向项羽说和的“许诺”,还得到了项伯替他作的进一步安排和亲切叮嘱:“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在这里可以使我们预察到是邦的请托深庆得人;从项伯口气中,也可以知道他完全有说服项羽的能力与自信。  第六节,这位惯以“和事老”自居的项伯,便进一步发挥他的不自觉的内奸作用。这位自己也稍稍情知不韪的楚国左尹,他在夜里驰来复在夜里驰去。到了军中,“具(完完全全的)以沛公言报项王”之后,还以为未足,因为仅止如此,还算不得“受人之托忠人事”!于是他因势利导地进一步说服项羽:“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抬出封建领主阶级最所重视的抽象的“义”来打动项羽。果然得到项羽的“许诺”。项羽的所以放弃攻打刘邦的计划,固然由于他自大主观轻信刘邦迎合他心理的一套鬼话,项伯的说辞,也不是毫无作用的。至于说他是贵族出身不愿在宴会上杀人,这恐不合实际。他前此之杀会稽守与卿子冠军,又何尝不是在大厅广帐之上。由于项伯的一番活动,使得存在于刘项两大军事集团中间的关中大战的黑云,表面上象是消逝。他们中间的矛盾,也象趋于平伏。但是两雄不并立,他们的根本矛盾—都想独吞起义果实,还依然存在。  在第二大段中间,这个矛盾重又达到新的高潮。故事情节正式摆开在鸿门一宴的席面之上。  正如许多文章所指,一提起鸿门宴来,人们所想到的,并非什么揖让进退彬彬有礼的雍睦局面;相反的却令人想到一种剑拔驽张、钩心斗角、杀机四伏的严重场景。郭嵩焘说:“鸿门一会却处处写得奇绝陡绝,读之令人心摇目眩。”是很正确的。这一大段是全文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人物众多,各具姿态。人物关系也极错综复杂,矛盾显得极其尖锐。本段包含以下五节:  ①刘邦躬诣鸿门来谢项羽;  ②项羽留宴刘邦,范增数促项羽杀刘邦,羽不听;  ③范增令项庄舞剑以图刘邦,项伯阻之;  ④张良招樊哙闯帐;  ⑤樊哙力说项羽,为刘邦解释开脱。7用心爱心专心   第一节,刘邦小心谨慎,轻车简从,来见项羽于鸿门。其整个的活动表现,真可以说极尽低首下心卑词厚币以博求项羽信任的能事。在称呼上,对项羽是一口一个“将军”;对自己是一口一个“臣”字。他首先用共同起义江东的老关系来打动项羽。接着恭维了项羽的功勋,也表白了自家的苦劳。他虚情假意地说:自己“能先入关破秦”是一件“不自意”的事。“得复见将军于此”一句,表明真好像他一向惦心着牵挂着项羽,说得再甜蜜委婉不过。他把向项羽告密的人说成“小人”,把项羽对他的恼火的责任,一古脑都推到这个所谓“小人”身上,叫他承担,来融解凝冻的空气。“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也在表白过去彼此间关系还是好的,有了隔膜误会,不过是目前的事。刘邦的话是这样婉转有致而又妩媚多姿;而项羽呢,这位粗豪大意、骄傲自恃的贵族后裔,几乎是完全疏于戒备,竟在刘邦一番口蜜腹剑的说词面前,迅速而又彻底地解除了思想武装,成为刘邦的俘虏。并且把密告给他如此重大消息的曹无伤,轻易地泄漏给刘邦;不只断送了曹无伤本身,也断送了刘邦内部军事情报的来路。下面的不听范增,放任项伯,嘉赏樊哙等自损行为,都是有其由来的了!  第二节,在杀机四伏的席面上,“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的场面,说明未来之前,项羽和范增不是全无计议打算,不过由于项羽骄横自用的思想堡垒,被刘邦的糖衣炮弹所命中,认为刘邦既已表示臣服,再没必要杀他而已。从座位席次安排上,可以见出项羽骄矜自大满没瞧起刘邦的倨慢心理。  第三节,范增一计未行,出召项庄舞剑,“因击沛公于坐。”这二计通了,自然也就根除项氏心腹之患。可惜的是,在这样一项重要问题上,项氏集团内部,不只是步调不统一,并且有人公然出来破坏!“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以曲尽其未来的“亲家翁”的“道义”责任。于是“庄不得击”,范增计谋又遭挫败!  第四节,在另一方刘邦集团里,情况却幡然大异,而是有组织有准备,步调也极为统一。并且能作到互相配合联合作战。张良看见情况紧急,于是出军门招樊哙,通过张、樊二人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这一方是无一人无一刻不在高度紧张戒备之中。樊哙问:“今日之事何如?”张良答:“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樊哙说:“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随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樊哙跟随刘邦最久,关系也最密切。加以勇敢粗豪,刘邦集团准备他来打这个劫赢,自然是再好没有!  在本段最后一节中,是写樊哙的场面;也是项羽的场面。这个狗屠出身的莽汉,他的一派为刘邦解释的有胆有识的说词,表明他不只是性格粗豪,也有其精细之处。这段说词虽然是和刘邦的如出一辙都是事先议好,但在樊哙讲来,却又是曲合他的身份,口吻声气都是别具生姿的一套演说。他的所以受到项羽嘉赏,不只是因为具有“能饮”“健啖”的粗豪风格,与项羽相投契;更主要的还是他的这段“刚中有柔”、“亢中有卑”,指责当中包含着尊敬的讲话,起到最后作用。在本节文字里,除了生动地写出樊哙这一有胆有识、粗中有细的卤莽英雄面貌外(所谓“子房如龙,樊哙如虎”),对项羽的“英雄惜英雄”的人物风格,也在对话中间,作了对应的描绘。就在如此场面活动中,缓和了刘邦身边的危迫形势,使他得以抽身离席,从小道逃遁!  下面是文章的第三大段,也是最后一段。总的看,是属于鸿门宴收场结束阶段。当前的矛盾高潮,虽然宣告结束,但在实质上,尖锐的矛盾仍然存在。不过表现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变化而已。所以这一宴会场面的收场情况是十分尴尬十分不安与不谐调的。  本段分以下四节:  ①刘邦脱席与张、樊计议;  ②刘邦遁归;  ③张良入谢项羽,项方内部愈加分裂;  ④刘邦杀曹无伤,根除内部隐患。  第一节,刘邦乘势逃席,本意就想逃归。但他却假惺惺地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直等樊哙说出“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替他解嘲的话来,他才“于是遂去”。他把带来的厚礼留给张良,以便进一步麻痹项羽。他明知足以致他死命的不仅是项羽,更主要的对手还在范增。当张良问他“来何操”时,他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这个“会其怒”的“其”,自然是说的范增,而不会是项羽。可见他在酒席中间,是如何惴惴不安、如坐针毡,并且总在用眼睛溜着范增神色。假如范增颜色稍有宽假,他便早会卑躬折节地把这两份成双成对的表示约邀“和好”的珍贵礼品,堂而皇之奉献给“项王”与“亚父”。现在,他把这宗重要事情,付托足智多谋的张良,自然是很合适。但他还不免要叮嘱一番,以便提高张良的警惕。最可注意的是司马迁在这里明白写出对他自家部属的张良的称呼,也从先前的“君”忽而变为现在的“公”了!说明刘邦如何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在手段上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狡诈人物!这里的“白璧”“玉斗”,自然是掳掠而来,证明前面范增的“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的说法是铁的事实。在本节中,项羽虽曾叫陈平召唤过刘邦,但也不能说明他是存有什么足够的戒备心理。  第二节,写刘邦正式逃遁。他狼狈周章地扔掉车马,和樊哙等四员心腹将领,走僻路抄近道,急急逃回自己的营垒。临行时,还没忘掉告诉张良“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其恐惧不安的一副嘴脸,真是呼之欲出。7用心爱心专心   第三节,写张良入谢,向项羽、范增献礼。张良的措辞,极为婉惬得体,项羽在听到刘邦逃走的消息时,也没什么明显表现,相反地还“受壁,置之坐下”。范增则大不同。这种场面,无异于在说明他的几次老辣机谋,都归破产;面前摆着的虽然是一双玉斗,但是在这样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看来,实在等于一宗难于忍受的嘲笑和讽刺。所以在受了玉斗之后,不但不置之坐上,相反地却置之地下;不但不稍加把玩审视,他还“拔剑撞而破之”。并且在项羽面前,公然斥骂:“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然而这种万丈无名怒火,毕竟已烧不着刘邦一根毫毛;相反地,却不过落得在张良面前,完全暴露自己内部的严重分歧和加深项羽这个喜虚荣爱逢迎的君主的厌憎。范增这个悲剧色彩也同样十分浓厚的政治家,他的所以招致失败,固然与项羽的戆直粗疏有关;也和他自身的刚愎自用好动肝火,不能针对项羽的具体为人,进行说服工作分不开。后来当项羽受汉反间,他大怒走开,最后落个“疽发背死”的悲惨结局,也是有其必然性的了!  最后一节,说明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密告他的曹无伤,剪除了内部的隐患;加强了内部团结。这和项羽一方的变化动态,适成极为鲜明的对比。  所以说,鸿门宴一幕斗争,预兆着刘项两方未来的成败利钝的前途;标志着秦末农民起义历史的重要转折;刘项两大势力的急遽变化的重要关键,是十分符合实际的。当然,在刘项两方的所以成功与所以失败的根本原因的探讨上,那还有待另论。《鸿门宴》的各节内容和人物,大略如此。7用心爱心专心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