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鸿门宴》
课文简介: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描写情节、人物都极其精彩的一篇。“鸿门宴”是刘邦、项羽由联合破秦到互争天下的转折点,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变幻莫测的心智和勇气的较量。宴会上的情节矛盾错综交织,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的性格特征。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史记》对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的描写。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史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思考历史故事带给后人的启示。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把握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结合更多史料进行思辨阅读,思考历史故事带给后人的启示。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司马迁(公元前145—约公元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归来后,初仕郎中,曾出使西南各地。汉武帝元封八年(公元前108年)继承他父亲司马谈的官职,任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他博览皇帝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后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他发愤著书,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纪传体是司马迁首创的体例,全书五十二万多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迹;“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是人臣之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
【知识链接】二十四史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2、历史背景“鸿门宴”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地点在今陕西临潼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被秦灭亡的六国后裔,纷纷叛秦自立。陈涉起义失败后,项梁(项羽的叔叔)等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仍号楚怀王,项梁叔侄、刘邦同为怀王的主力军。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钜鹿(今河北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并在新安(今属河南)坑杀了秦朝降军二十万。项羽继续进军,行至函谷关发现已有人守卫,又听说刘邦已经率先进入咸阳,大怒,派英布(黥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于是也进入了函谷关,兵至戏西(今陕西西安临潼区东北戏水西岸)。这就是鸿门宴发生的大背景。
3、题解鸿门: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宴:宴会。
《鸿门宴》相关图作
《鸿门宴》相关图作
《鸿门宴》相关图作
电影《鸿门宴》海报电视剧《楚汉传奇》
二、预习检测1、字音沛公欲王关中(wàng)道芷欲间行(jiàn)飨(xiǎng)美姬(jī)鲰(zōu)生卮(zhī)酒有郤(xì)玉玦(jué)瞋(chēn)目目眦(zì)跽(jì)参乘(shèng)彘(zhì)肩刀俎(zǔ)
2、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三、初读课文,梳理文意本文内容按情节发展过程可分为宴前、宴中、宴后:1、第一部分(第1-2段)内容概括:写鸿门宴的缘起。交代刘、项双方驻地、力量对比、事件起因及双方幕后活动。主要情节:曹无伤告密;范增劝战;项伯报信;刘邦方面的应对。
2、第二部分(第3-4段)内容概述:写鸿门宴上的斗争。这部分是全文的重心。情节大起大落,扣人心弦。主要情节:①刘邦谢罪;②范增示意;③项庄舞剑;④樊哙闯帐;⑤项羽赐座。
3、第三部分(第5-7段)内容概述:写宴后余事。主要情节:①刘邦趁机离席;②项王受璧;③范增碎玉斗。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逐句串讲《史记》的阅读对于高中阶段学习文言知识很有帮助,《鸿门宴》一文中也有很多典型、常见的文言知识点,串讲时注意归纳、总结。例如以下知识点:
通假字1.皆为龙虎,成五采通彩,含义色彩2.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含义把守内通纳,含义接纳3.欲止不内内通纳,含义接纳6.要项伯要通邀,含义邀请7.不敢倍德倍通背,含义违背8.不可不蚤来蚤通早,含义早早地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含义隔阂1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含义座位11.置之坐上坐通座,含义座位
古今异义词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义:姻亲关系今义:男女结为夫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南今义:河北/河南省5.持剑盾步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n.作v.,含义驻扎2.沛公欲王关中n.作v.,含义称王秦地可尽王也n.作v.,含义称王3.此其志不在小adj.作n.,含义小的方面4.素善留侯张良adj.作v.,含义与...交好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n.作状,含义在夜里6.亡去不义n.作v.,含义符合道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n.作v.,含义符合道义
7.项伯杀人,臣活之v.作使v.,含义使...存活8.吾得兄事之n.作状,含义像对待兄长一样9.秋毫不敢有所近adj.作v.,含义接近10.籍吏民,封府库n.作v.,含义登记11.日夜望将军至n.作状,含义每日每夜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v.作使v.,含义使...跟从13.范曾数目项王n.作v.,含义用眼示意14.常以身翼蔽沛公n.作状,含义像鸟的翅膀一样15.头发上指n.作状,含义向上
16.刑人如恐不胜n.作v.,含义处罚1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n.作使v.,含义使...为王18.道芷阳间行道n.作v.,含义取道间n.作状,含义从小路19.持剑盾步走n.作状,含义徒步
一词多义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沛公起如厕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全,尽去亡去不义离开相去四十里距离故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胜刑人如恐不胜尽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
为客何为者做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做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我为鱼肉是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为击破沛公车替,给吾属今为之虏矣被何辞为语气词,表反问军中无以为乐作为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且为之奈何将要
于长于臣比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樊哙覆其盾于地在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然而王默然不应...的样子而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顺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转折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修饰项王按剑而跽曰修饰哙拜谢,起,立而饮之修饰拔剑切而啖之顺承劳苦而功高如此并列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转折拔剑撞而破之顺承
二、分角色诵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一是可以熟悉课文、培养语感;二是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情节的波澜变化,体会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
三、布置课后任务小组合作,将课文第二部分(宴会过程)改编成话剧,课下自主排练,录制成视频,在学习群里展评,获好评最多的一个小组可在下节课堂上表演。要求:剧情、台词与原文内容基本保持一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
第三课时
一、课本剧表演请获好评最多的小组当堂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同学简要作点评。
二、问题探究1、鸿门宴会的座次反映了项羽什么样的个性?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明确:按照当时的礼节,宴会上的座次以西方为上座,其次北,其次南,东为末座。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司马迁抓住项羽以主人身份而自居上座这一点,从侧面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的性格。
2、刘邦和项羽是本文的主要人物,后人也经常将这两个人物对比评说。仅根据课本内容,评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说说你更欣赏谁(或:谁是你心中真正的英雄?)。
影视剧中的项羽
影视剧中的刘邦
明确:(示例)对比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我更欣赏刘邦。因为:①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在劣势下,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②项羽刚愎自用,又拙于应变;刘邦善于采纳意见,又随机应变。③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④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
3、除了刘邦、项羽这两个主要人物外,张良、樊哙、范增等人的形象也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令人过目难忘。根据课文内容,选取其中的一个人物加以评析。明确:例如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瞑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这是外貌描写,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这是语言描写,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这是行动描写,写出了樊哙的无所顾忌、无所畏惧的勇武形象。
三、拓展阅读1、除课文外,《史记》中还有几处写到了鸿门宴的情况。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并自主查询更多的相关史料,思考: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性格原因(“为人不忍”)吗?
明确: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如),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除了性格原因外,也许还有客观形势的考量。首先,怀王有约在先,先入函谷关者称王,从这一点上看,刘邦名正言顺;其次,刘邦谢罪态度诚恳,表示愿意让出关中,项羽便没有了杀他的理由;再者,刘邦入关后采取的一些列措施深得民心,而项羽因坑卒曾惹众怒;刘邦若有功被诛,诸侯怕是会人人自危,难免生出事端。
2、项羽最终兵败,自刎乌江,后世对此评价不一。读以下材料,分析概括每首诗中作者所持的态度有何不同。
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改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1949年4月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四首诗对项羽的评价各不相同。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项羽如果能够“包羞忍耻”,或许可以卷土重来。王安石认为,项羽一方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李清照认为,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四、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