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鸿门宴》导学案

ID:800157

大小:79.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鸿门宴 【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积累课文第一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3、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的背景。【学习重点】掌握1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1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学法指导】诵读法  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继父职任太史令。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与项籍(项羽)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繇(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徭役)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飨(      )士卒      美姬(    )    卮(      )酒      郤(      )鲰(      )生      玉玦(      )目眦(       )       跽(      )樊哙(      )刀俎(       )     啖(      )戮(       )力     参乘(   )(   ) 二、整体把握全文: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3-4)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第三部分:(5-7)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课堂导练】研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2、解释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使子婴为相    (2)为击破沛公军    (3)皆为龙虎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未得与项羽相见  (2)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3)范增说项羽曰    (4)财物无所取      (5)沛公居山东时4、翻译下面句子。(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合作探究】(1)这一段记叙了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什么作用? (2)文中写到“项羽大怒”,这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什么? 【巩固加深】1、复习导学案,掌握课文第一段知识点。2、自读课文第二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第二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熟读课文,讲述鸿门宴前双方的幕后活动。【学习重点】掌握2 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学习难点】掌握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学法指导】诵读法  探究讨论法【基础导练】研读第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距关,毋内诸侯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素善留侯张良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4)秦地可尽王也  (5)君安与项伯有故       (6)项伯杀人,臣活之 (7)吾得兄事之    (8)籍吏民,封府库3、指出下面“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臣为韩王送沛公  (2)为之奈何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君为我呼入      (5)约为婚姻4、解释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为之奈何(3)项伯杀人,臣活之                  (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翻译下面句子。(1)谁为大王此计者?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合作探究】 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巩固加深】1、复习导学案,掌握课文一第二段知识点。2、自读课文三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意”、“与”“因”“且”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口头翻译三两段。2、学习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1、分析樊哙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学习难点】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 【基础导练】研读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1、令将军与臣有郤(    )                   2、因击沛公于坐(   )(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加以解释。(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2)、所以遣将守关者(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2、籍何以至此3、得复见将军于此                            4、亚父者,范增也5、若属皆且为所虏                            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四)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5)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合作探究】1、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 2、“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巩固加深】1、复习导学案,掌握课文一第三段知识点。2、自读课文四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第四课时【基础导练】研读第四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一词多义意:(1)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2)其意常在沛公也因:(1)不如因善遇之                       (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因击沛公于坐                       (4)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而:(1)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2)拔剑切而啖之(3)劳苦而功高如此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与:(1)臣请入,与之同命                   (2)则与斗卮酒(3)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且:(1)若属皆且为所虏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今者项庄拔剑舞(2)臣请入,与之同命(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4)窃为大王不取也(三)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范增数目项王(2)常以身翼蔽沛公(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4)头发上指,目眦尽裂(5)刑人如恐不胜(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7)此亡秦之续耳(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3)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合作探究】1、三、四两段是课文重点,情节的高潮所在,宴会上的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请指出。  2、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的?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加深】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为何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让……进去B.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故:特意                           C.窃为大王不取也                           为:替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到……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愿得樊将军之首以献秦C.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②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D.①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变,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 第五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词语意义,积累文言词语。2、分析项羽、刘邦、张良、范增等主要的人物形象。【学习重点】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的写作方法。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学习难点】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形象。【学习方法】 探究讨论 【基础导练】研读第五至七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一)、一词多义举:(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杀人如不能举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2)哙拜谢(3)乃令张良留谢 (4)张良入谢辞:(1)大礼不辞小让(2)卮酒安足辞(3)我为鱼肉,何辞为(二)、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2、道芷阳间行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4、拔剑撞而破之(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大王来何操2、我持白璧一双3、沛公安在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为我献之2、相去四十里3、沛公则置车骑4、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沛公不胜杯杓(五)下列句子中包含的成语分别是什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2)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六)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                                                                                                                                                      【合作探究】 1、这部分共写了几件事? 2、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3、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以分析。    4、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处于什么地位?   5、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6、如何评价项羽这个人物?  【拓展阅读 】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易中天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小混混,是平头百姓一个。然而,两个人较量的结局是: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同心同德,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不可一世的项羽。作为对手,项羽完全未能意识到刘邦的强大。他孤傲自负、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错再错,终于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那么,究竟是哪些个人因素造就了刘邦和项羽全然不同的命运和结局呢?身世魅力相差悬殊。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因为就家庭背景,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觉得这个刘邦怎么会战胜项羽呢?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项羽早年追随叔叔项梁逃难逃到吴中,就是现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一带。不过破落,那也还是贵族,和刘邦不一样,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总的来说,项羽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而且他非常勇敢。楚汉战争当中有一次出现这么一个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叫楼烦,两军对垒的时候,刘邦就让这个楼烦站在阵前,项羽那边出来一个人,楼烦一箭就把他给射死了;再出来一个人,楼顶一箭又把他给射死了,连连射死了好多位项羽的兵将。项羽大怒,自己出来了,出来以后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就跑,跑进军营当中再也不敢出来了。所以项羽这个人的个人魅力是没的说。所以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战必胜,攻必克。那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整个灭秦和楚汉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和命运。 刘邦和项羽的第一点不同是:刘邦志向远大,项羽鼠目寸光。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在胜利面前表现出的心态来证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不受犒赏,秋毫无犯,而且退出秦王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现在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见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够把这些东西都不放在眼里了,这个人是绝不可以小看的。但项羽听不进去,刘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样?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4个字:城无遗类。就是说项羽他把一个城攻下以后,这个城里面就没有活口了,那肯定是连妇女儿童都在屠杀之列了,而且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王朝的皇宫,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项羽完全不动脑筋,就这么做了。做完以后,有人就出来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称皇称帝的话,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的皇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什么叫做衣锦夜行呢?就是穿着漂亮的衣服在黑咕隆咚的晚上走,谁看得见呢?应该穿上漂亮的衣服回家乡去,这个叫做衣锦还乡——“衣锦夜行”、“衣锦还乡”这两个成语就是从这儿出来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他们在挫折面前的表现,这是刘邦和项羽不同的第二点。在失败面前,刘邦冷静沉着,项羽狂暴浮躁。楚汉战争当中有这么一件事情,就是两军处于对峙状态的时候,项羽攻刘邦久攻不下,就在军前架起了一口大锅,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五花大绑地推到了阵前,然后喊话,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锅了!刘邦怎么说呢?他不紧不慢地说,呵呵,项老弟,别忘了,我们两个在怀王手下的时候有个什么约定呢?咱俩是约为兄弟,咱俩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们的爸爸煮了,别忘了给哥哥留碗肉汤喝!项羽没办法:下不了手。实际上项羽这个时候已经出了一个下策:你跟人家打仗打不过,就把人家的爸爸放到锅里去煮,这是种流氓手段,而项羽本身是一个贵族,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这就是下策,何况你的对手就是个流氓,你一个贵族使用流氓手段来对付流氓,你对付得了吗?所以我想,当时的这个情况,一定是项羽一肚子窝囊气,而刘邦是一副嬉皮笑脸的神情——我是流氓我怕谁——从心理上你项羽没有战胜人家刘邦。当然,项羽这个人物的形象很具审美性,很帅也很酷,很好看的,但是没有用啊!在挫折面前,项羽表现出来的是心浮气躁,而不是镇定自若,由此可以证明项羽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在做人方面,刘邦和项羽有什么区别呢?刘邦豁达大度,项羽气量狭窄,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三点不同。刘邦这个人你别看他没文化,你别看他大老粗,但他的肚量是很大的,敢作敢为,肯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刘邦押着这些人走着走着,一不小心跑掉一个,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又跑掉一个,走到半路上,刘邦一算,跑了几个了,想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就该跑光了。你说刘邦该怎么办?刘邦是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用剑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干脆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怎么样呢?有些人跑了,有些人不跑,留下来的人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这是说刘邦能豁得出去,我们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豁出去就能“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一个彭越,一个英布,一个韩信。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南下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好,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给了给了,都给他们,不在乎。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这是刘邦的大度。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这是项羽的小气。刘邦和项羽的第四点不同,是刘邦心狠手辣,而项羽儿女情长。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我们曾经讲过,他在逃避的过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他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他杀掉。刘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怀疑起樊哙来了。照说樊哙是最不可能被怀疑的,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跟刘邦两个的关系用北方人的话说叫“担儿挑”。而且在鸿门宴的时候,是樊哙挺身而出才救了刘邦一条命——连樊哙这样的人他也怀疑。刘邦他突然就觉得,樊哙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给陈平:“平至军中,立斩哙头。”——陈平你拿着我的命令到军队里去,立马就给我把樊哙的脑袋砍下来。这个事情最后没做成,因为后来刘邦死了,陈平到了樊哙军中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樊哙毕竟是吕后的妹夫,同时也是功臣,哪是随便好杀的!但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邦这个人狠起来他是真能下手的。相反,项羽这个人就是显得太过儿女情长了。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当项羽被刘邦他们团团围住的时候,居然无心作战,就坐在自己的军账中,也不再考虑接下来的战争该如何进行,就惦记着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宝马,一个是他的美人——他的乌骓马,他的虞姬,该怎么办?于是他在帐篷里点起火把,设下酒宴,又把虞姬请出来,自己拔剑起舞,咏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什么意思呢?说小虞呀小虞啊,我可拿你怎么办啊?项羽唱着唱着流下眼泪,随从们都不敢抬头看,不敢仰视。一个将军,一个统帅,一个霸王,在战争的最后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是宝马和美人,确实是太儿女情长了。项羽的这个性格博得了后世无限的同情,项羽这个人实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当时的女孩子们听到这个消息都会发出“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话了。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刘邦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历史使命,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得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参考答案《鸿门宴》导学案(一)一、答案:飨(xiǎng)   姬(jī)  卮(zhī)   郤(xì)  鲰(zōu)  玦(jué )   眦(zì) 跽(jì) 戮(lù) 参乘(cānshèng) 俎(zǔ)啖(dàn) 哙(kuài)三、1、答案(1)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2)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做王。(3)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2、答案(1)动词,做。(2)介词,替。(3)动词,是。3、答案:(1)得:能够。(2)使:派,派遣;于,介词,对。(3)说:读shuì,劝说。(4)所: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5)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与现代汉语的“山东”不同,现代汉语中的“山东”指今山东省。4、答案(1)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2)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5、(1)答案:共记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无伤告密,这是事件的导火索,矛盾挑开。第二件事是范增说羽。范增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劝项羽“急击勿失”,矛盾进一步激化,情节迅速发展。(2)答案: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一个率真、火爆的汉子!四、1、答案:(1)具:通“俱” (2)距:通“拒”。内:通“纳”。(3)要:通“邀”(4)倍:通“背” (5)蚤:通“早”2、答案:(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友善。(2)夜: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夜里。(3)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危急的事情;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合于义。(4)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统治。 (5)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旧交情。(6)活:使动用法,使……活。(7)兄:名词活用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8)籍: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编造名册。3、答案:(1)介词,替。(2)动词,处理,对付。(3)前“为”,介词,替;后“为”,动词,献出。(4)介词,替。(5)动词,结成。4、答案(1)动词,到,往。 (2)代词,这件事。  (3)代词,他,指项伯。(4)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答案:(1)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2)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3)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4)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5)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变故。(6)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合仁义的。不如趁机好好地款待他。6、答案: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项伯夜访张良,使紧张的形势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是张良献计。这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被拉过去,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项庄舞剑时“以身翼蔽沛公”张本,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第三件事是项伯劝项羽勿击刘邦。《鸿门宴》导学案(二)一、(一)、1郤:通“隙”                   2坐:通“座”(二)、找出下面句中古今异义的词1、婚姻:古义,指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4、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三)、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句,“战”后省略了“于”)2、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句,“何以”为“以何”)3、得复见将军于此(介宾短语后置)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6、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宾语前置句)(四)(1)却没有料想到自己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2)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又接连三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杀死沛公),项羽(却)默默地没有反应。(3)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4)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5)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五)1、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2、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二、(一)意:(1)意:料想               (2)意:用意因:(1)因:趁着               (2)因:于是,就   (3)因:趁机               (4)因:趁机而:(1)而:连词,表修饰。     (2)而:连词,表承接。   (3)而:连词,表并列。     (4)而:连词,表转折,却。与:(1)与:介词,同,跟。      (2)与:动词,给。   (3)与:连词,和。         (4)与:介词,同,跟。且:(1)且:副词,将,将要     (2)且:连词,表让步,尚且。(二)(1)者: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可不译。(2)请:动词,请允许我做某事。(3)举、胜:动词,尽,完。(4)为:动词,认为。(三)(1)目: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目示意。(2)翼:名词活用为状语,像翅膀一样。(3)止、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使…进去(4)上: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上。(5)刑:名词活用为动词,处罚。(6)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称王。(7)续:动词活用为名词,后继者。(四)(1)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2)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3)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五)1、三起:(1)、“范增数目项王”暗示动手。(紧张)(2)、范增以项庄舞剑为由,刺杀刘邦。(严峻)(3)、樊哙闯入帐(紧张到极点)。三落:(1)、项羽不怒樊哙,称之壮士。(2)、项羽赐樊哙酒肉,赐座。(3)、刘邦以“如厕”为名逃跑。2、共写了四件事,即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刘邦集团能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3、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着墨不多,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六)1、C  2、B   3、A《鸿门宴》导学案(三)一、(一)举:1.举:举起             2.举:尽谢:1.谢:道歉            2.谢:感谢    3.谢:辞谢             4.谢:谢罪(二)、1、步:名词活用作状语,徒步2、道: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3、间:名词活用作状语,抄小路4、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三)、1、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何操,操何)2、我持白璧一双(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一双白璧)3、沛公安在(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4、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四)、1、为:替2、去:距离3、置:放弃,丢下4、乃:才5、胜:禁得起(五)(1)秋毫无犯(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4)劳苦功高(六)1、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2、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足下。(七)1、这部分共写了三件事,即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 2、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而且“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二、项羽的性格特点是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又带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他听到曹无伤密报与范增的劝说后,大怒,决心消灭刘邦。可是听到项伯说的“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等话后,改变了注意,答应项伯“善遇之”。等到刘邦到鸿门,说了一番谎话后,他听了洋洋得意,不仅原谅了刘邦,请他喝酒,而且把自己所得情报的来源也说了出来,以表明自己原来对刘邦并无成见。宴会上范增多次示意杀刘邦,他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项伯护卫刘邦,他也熟视无睹。到了樊哙闯帐,怒目而视,将他训斥了一番,他不仅不怒,反而称之为壮士,赐酒,赐彘肩,赐坐。其实樊哙的话是刘邦前面说的话的重复与补充,只是换了一个角度来说而已。而他在这些虚伪的言辞面前,却感到刘邦与樊哙的话全是对的,自己反而有内疚之感,思想上完全解除了警戒,以致刘邦脱逃,他也毫不在意了。到刘邦逃后,张良奉璧给他,他随手置于座上,没有什么反应。文章写他的细节与对话虽不多,却能表现他的性格特点。鸿门宴上刘邦正是利用了项羽的政治上无知、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的弱点,死里逃生。   刘邦的性格是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他入关后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欲王关中”。而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向张良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又是祝酒,又是“约为婚姻”,使项伯为他所用。到鸿门后,他抓住项羽的心理,用甜言蜜语来哄骗项羽,说自己和项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又说自己“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以表明自己力量不如项羽,以满足项羽“自高自大”的心理;接着又把项羽要“击破”他的事,转到“小人之言”上去。他既称臣谢罪,又把欲王关中的野心否认得干干净净,从而得到了项羽得好感,于是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趁机脱逃了。三、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以“不敢倍德”、“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张良不像范增那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认,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他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他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洞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急击勿失”)要项羽攻打刘邦,他在席上“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让项羽“按既定方针办”。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四、本文除了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外,还运用了以下方法来刻画人物。一是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机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中军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以引起项羽注意;项羽赐酒,他先拜谢,然后站着喝下,随后连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机讥讽项羽,却又替刘邦求赏,暗寓尊崇项羽之意,很投项羽居功自傲的脾气。在极紧张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樊哙勇猛、豪爽、粗中有细的性格。二是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项羽任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其力;刘邦则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受命。项羽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刘邦则有奸必肃,又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五、学生自主讨论解决,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