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姬(jī) 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 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 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ēi)D.刀俎(zǔ)彘肩(zhì)戮力攻秦(lù)从百余骑(jì)解析:B项,“眦”读“zì”。答案:B2.选出下列各句中省略成分不同的一项()A.沛公军霸上 B.为击破沛公军 C.将军战河北 D.亚父受玉斗,置之地解析:B项“为”后省掉“之”,“为之”,“替我”。A、C、D三项均省掉介词“于”。答案:B3.选出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解析:D项两个“谢”都作动词,是“致歉”的意思。A项前一个“言”是动词“说”,后一个“言”是名词“话”。B项前一个“去”是名词“相距”,后一个“去”是动词“离去”。C项前一个“立”是动词“站着”,后一个“立”是“立即”,时间副词。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约为婚姻②臣战河南③沛公居山东时④项伯许诺⑤所以遣将守关者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⑦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⑧君王为人不忍A.①④⑧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解析:D项三句均与现代汉语相同。①“婚姻”古义是“结成亲家”;②“河南”古义是“黄河以南”;③“山东”古义是“崤山以东”;⑤“所以”古义为“……的原因”;⑦“非常”在这句中古义为“不可预料的事”。答案:D5.下列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解析:A项两个“为”都是是介词,“替”“帮”。B项前一个“为”是动词“认为”5专心爱心用心
;后一个“为”是介词“被”。C项前一个“为”是动词“作”;后一个“为”是动词,“办”“解决”。D项前一个“为”是动词,“干”“做”;后一个“为”是句尾语助词。答案:A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人乘兵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B.《项羽本纪》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近3000年的历史,除了“本纪”,另有“世家”“列传”“书”“表”,它们都是为人物作传的文章。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中的“三”是“三次”之意。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解析:A项中“兵车”应该为“帅车”;B项“它们都是为人物作传的文章”说法错;C项句中“三”为“再三,多次”之意。答案:D剖析精彩文段(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为韩王送沛公②为之奈何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③中“为”均读“wèi”,②④中“为”均读“wéi”。答案:D8.下列各项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项“距”通“拒”,“内”通“纳”;B项“倍”通“背”;C项“蚤”通“早”;D项“要”通“邀”。答案:A5专心爱心用心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善:善待,动词。②善:形容词作状语,好好地。③之:动词,“到”。④之:用在主谓之间。答案:D10.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项伯杀人,臣活之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常以身翼蔽沛公解析: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B项“活”,动词使动用法。答案:B1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是()A.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秋毫不敢有所近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解析:A项,“婚姻”是“亲家”的意思;C项,“出入”是偏义复词,只有“入”意;D项,“谢”是向项王道歉。答案:B12.翻译下面的句子。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参考答案:沛公敬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与项伯相约成为儿女亲家。综合拓展提升(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度何等已数言上度:估计。B.若亡,何也若:你。C.追信,诈也诈:狡猾。D.王素慢无礼素:一向。解析:C项,诈:说谎、撒谎。答案:C5专心爱心用心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诸将亡者以十数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设坛场,具礼,乃可耳④乃令张良留谢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解析:①数,“计算”;②数,“屡次”;③乃,“才”;④乃,“就”。答案:A15.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上不我用B.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C.无乃尔是过与D.沛公安在解析:A、C、D三项都属宾语前置,B项为定语后置句。答案:B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全是活用词的一项()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②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解析:①“奇”是意动用法;②“东”,名词作动词,“到东边”;③“兄”,名词作状语;④“期”是“预料”的意思;⑤“罪”,名词作动词;⑥“飨”是“犒劳”。答案:B17.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根本原因是()A.韩信多次与萧何交谈,引起萧何的重视。B.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一向言听计从。C.萧何发现韩信具有帮助刘邦争天下的才干。D.诸将多有逃亡,刘邦为稳定军心,急欲拜将。解析:C项真正原因就是本质原因,而只有“帮助刘邦争天下的才干”,才是最本质的原因。答案:C18.翻译下面的句子。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参考答案: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自己追赶韩信的原因告诉刘邦,就自行追韩信去了。参考译文:韩信多次同萧何一起谈话,萧何认为韩信是一个军事奇才。部队到了南郑一带,各路将领在路上行军就逃亡的达数十人之多,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多次向皇上讲到自己,皇上不用我,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亡的消息,来不及把韩信逃亡的消息告诉刘邦,就自行追赶韩信去了。有一个告密的人向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皇上刘邦震怒,像失去了左膀右臂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谒皇上,刘邦既愤怒又高兴,他骂萧何说:“你逃跑了,这是为什么呢?”萧何说:“我哪敢逃跑呢,我是去追赶逃亡的人。”刘邦说:“你追赶的那人是谁呢?”萧何说:“他叫韩信。”皇上又骂萧何说:“各路将领逃亡的要用十来计数,你没有去追他们;现在你说你去追韩信,一定是说假话。”萧何说:“其他那些逃亡的将领是容易得到的人才。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是国士中没有第二个人的。大王你一定要长久地在汉中一带称王,不需要韩信来辅佐;如果大王你一定想与项羽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可与你谋划天下大计的人。不过,大王决策准备怎样决定呢?”刘邦说:“我也很想向东进发,怎么能够这般忧郁沉闷地久居关中呢?”萧何说:“大王大计一定想向东扩展的话,那么你能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你不能重用韩信,韩信最终会逃走的。”大王说:“我因为你的举荐,就让韩信来做将领好了。”萧何说:“即使你让他做了将领,韩信必定不会长留下来。”大王说:“让他来当大将。”萧何说:“太好了!”于是刘邦想召韩信过来,拜他为大将。萧何说:“5专心爱心用心
大王你平素就散漫没有礼节,现在想拜韩信为大将,如同呼唤小儿一般轻漫,这种处事的态度就是韩信离你而走的原因。大王一定要拜韩信为大将,请大王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还要整洁身心,安排场地,准备礼仪,这样才能够拜韩信为大将。”刘邦答应了萧何的请求。消息传出去,各路将领都十分高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被拜为大将。到拜大将的那天,大家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很惊讶。5专心爱心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