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第1课《窦娥冤》同步练习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1单元第1课《窦娥冤》同步练习

ID:800484

大小:9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窦娥冤》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盗跖()前合后偃(罪愆(萇弘()亢旱()2•对加点词解释全刈•的一组是:(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②不提防遭刑宪(刑罚)■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④待我嘱咐他儿句话咱(自己)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⑥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⑦把亡化的孩儿荐(推荐)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3.填空。(1)关汉卿,()初大都人,()、白朴、(齐名,并称为“元曲四犬家"o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代表作除《窦娥冤》夕卜,还有《望江亭》()《单刀会》等。(2)元杂剧在形式上,把歌曲、(人舞蹈有机结合,剧本则要求()和韵文的结合。(3)元杂剧在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是音乐组织单元,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在第一折前对故事做简单介绍,或折与折之间类似过场,起衔接作用。(4)角色,每本只一个主角。男女主角分别叫()。此外还有表现豪富、无赖等形象的(人表现刁钻、滑稽人物的()。还有卜儿、夕卜、孤等配角。(5)音乐,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只由主角独唱。()即曲调,表声音的高低;“曲牌”即曲谱,韵律要求严格。(6)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曲词”抒情强烈,起()作用。“宾白”含()和独白。剧本还规定了角色的动作表情,称()o二、鉴赏文本 4.阅读(倘秀才)和(叨叨令)两首曲词及前后科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A.(倘秀才)的前两句唱词,配合前面刽子手的宾白,交代和渲染了戏曲的虚拟场景,同时为下文窦娥乞求改道做铺垫。B.(叨叨令)这首曲词唱词平易,接近口语,在唱词中夹杂对白,曲词与宾白互相映衬,凄切婉转地道出了窦娥身世之哀。C.这两首曲词以“悲”字统领,展示女主人公内心世界,(倘秀才[怕年迈的婆婆伤心,(叨叨令)自诉身世之悲,鲜明地塑造出女主人公善良的人物性格。D.这两首曲词大量地运用了当时的口语和衬词,例如“哥哥们”、“也么哥”等等,虽然切合人物的身份,但终究缺乏曲词的文采美,未免有些美屮不足。5.阅读(快活三)和(鲍老儿)前面的大段独白,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白交代了受刑的原因,窦娥的“屈招”展示了女主人公善良的本性,与前面的要求改道的情节互相照应。B.独白后,再引出唱词,以唱词来进一步深化和补充人物的性格。C.独白再次重复上一折的内容,虽需交代,但不必如此详细,应该简略,甚至一笔带过也可。D.独白在交代情节的同时,还提出了对身后事的微薄的要求,在结构上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对〔快活三)和(鲍老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快活三)这首曲词主要以唱腔重复、强化前面独白中的“看你死的孩儿僧上”的微薄乞求,在艺术表现上把悲表现到极致。B.(鲍老儿)后半部分把这人生的大不幸归结到白身,让婆婆不必“怨气冲天”,说明窦娥对“天地”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C.〔快活三〕这首曲词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循坏往复地极言身世之悲,中间加入“婆婆也”,使得排比中又有变化,达到一句比一句更悲的语言效果。D.(快活三)和(鲍老儿)这两首曲词语言本色凝炼,进一步写出主要人物含悲慰婆及对身后事微薄的要求,是对前一部分的强烈衬托和渲染。三、阅读(耍孩儿)至结尾和前面的宾白,回答下面的问题。7.对(耍孩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面(滚绣球)一曲集中对“天地”进行控诉,指责,乃至否定,但这首曲词却最终又把希望寄托到“湛湛青天”身上,可见作者在整个结构的构思上不严谨。B.(滚绣球)中虽然对天地有了清醒的认识,但作者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终究还是找不到改变现实的出路,因此最终还是归依到“天地”上来了。C.窦娥运用“萇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利用萇弘无罪被杀,杜宇因灾让位的不幸遭遇来说明白己死得冤枉和凄惨。D.这首曲词虽然言语通俗易懂,但仍然注意了曲词应有的韵律美和抒情性,整首曲词声韵和谐,情感凄切。8.对1二煞)(一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煞)这首曲词借用了战国“邹衍”的典故,“六月飞霜”运用艺术的夸张手法,表明自己冤情深重,足以感天动地。B.(—煞)中“你道……从人愿”三句唱词,照应(耍孩儿)中对“湛湛青天”所抱有的希望,再一次显露了作者的思想局限。C.(二煞〕这首曲词恰当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暑气暄”与“下雪天”的比喻,“一腔怨气喷似火”与“六出冰花滚似绵”中的对比,都传达出了女主人公胸中的愤懑不平。D.(一煞〕揭示了造成窦娥冤屈的根本原因在于“官吏每无心正法”,从而“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也是全剧的屮心所在。4.对窦娥临死前这三桩誓愿理解不正确的是:()A.作者把这三桩誓愿安排在全剧的结束,其目的在于使女主人公沿着从怨一一到悲一一到恨的情感脉络,一步一步发展到高潮,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痛苦和作者对现实的深切的反思。B.作者把三桩誓愿安排在最后,是为了让窦娥的冤情得以昭示后人,让人们知道这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的结果,从而揭示中心。C.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因而其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D.这三桩誓愿都寄托了女主人公希望“人心可怜”,“天公可期”的愿望,因而顺序互换对艺术的表达效果并没有影响。5.对戏曲的结尾交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尾有多余之嫌,文学艺术讲究“余韵之美”,应该留给欣赏者以想象的空间,交代誓愿的结果,无疑道尽了戏曲的魅力,曲尽味也尽,因此不足取。B.监斩官看见一、二桩誓愿的实现,判断“必有冤枉”,理应为窦娥申冤昭雪,却命令左右将尸首还给蔡婆婆了事,灰溜溜地下场。恰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的具体表现,结尾收场为屮心的表达做了佐证。C.结尾让誓愿得以实现,化不可能为可能,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更好地体现和烘托了本剧的悲剧色彩。D.结尾中“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一句为下一折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其申冤昭雪打下伏笔,这是结构上前后勾连、严谨的表现。6.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而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心世界去寻求出路。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來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参考答案1.盗跖(zhi)前合后假(yan)罪愆(qidn)萇弘(chang)亢旱(kdng)暄(xuan)2.C3.(1)金元戏剧家己斋叟郑光祖马致远《救风尘》(2)宾白散文 (3)折契(4)末旦净丑(5)宫调(6)渲染贯穿对白科范(介)1.D2.C3.B4.A5.C6.D7.A8.D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