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窦娥冤
加入VIP免费下载

第1课 窦娥冤

ID:800653

大小:306.48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1课 窦 娥 冤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识记重要的文体常识。2.把握剧情结构,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品味重要词句,体会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3.把握《窦娥冤》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浓郁的艺术特色,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4.通过窦娥的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窦娥冤》历来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是关汉卿重要的剧作之一。其悲剧剧情取自“东海孝妇”这一民间故事。全剧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发誓死后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一一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1.“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作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2.一粒铜豌豆。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社会底层,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元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也曾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3.东方的莎士比亚。关汉卿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剧作大家,也被视为世界文化名人。1958年,中外开展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的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1500个职业剧团以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元朝公开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内的人分为四等。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其他少数民族的人)为第二等,汉人为第三等,南人(原来南宋境内的人)为第四等。这四等人之间的社会地位、法律地位都不相同。元朝还大量霸占汉族群众的耕地作为牧场,掠夺汉人为奴。元朝基本不进行科举考试,汉族的知识分子被排除到了官僚体系之外,统治者对汉族的士人极端鄙弃,曾一度把所有人分为十等,把士人(儒)列在九等,比娼妓还要低下。有才能的士人绝了出仕的希望,但又不甘心彻底改行换业,在衣食迫人之际,就只好和说书、说唱、演戏的倡优合作。关汉卿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的元曲大家。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哪三桩誓愿?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2.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说她所希望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连累(   )    ②孛老(   )    ③鳏寡(   )④忤逆(   )⑤鞍鞴(   )⑥楔子(   )⑦刬的(   )⑧撚断(   )⑨盗跖(   )⑩埋怨(   )绣闼(   )涿州(   )变徵(   )祗候(   )桃杌(   )罪愆(   )剔团(   )歪剌骨(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3.辨析下面的几组近义词。  (1)湮没·淹没  湮没:埋没,多指抽象事物。  淹没:大水漫过,或被其他有形事物盖过,多指具体事物或比喻事物。   辨析:①几年之后,这件事就    无闻了。   ②他的讲话为掌声所    。   (2)引见·引荐  引见: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  引荐:指对人的推荐;荐举。  辨析:①你给我    一下,我们商量件事。   ②我把你    给关主任,请他给你安排工作。   4.通假字。  (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   5.古今异义词。  (1)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2)奶奶,你先进去:   (3)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   6.词类活用。  (1)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2)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3)鼓三通、锣三下科: 6.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1)罪愆:   (2)楔子:   (3)举案齐眉:   (4)前合后偃:   (5)鳏寡孤独:   (6)顺水推船:    (7)古陌荒阡: 1.窦娥经受了哪些磨难?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课文的哪些情节表现了这些特征?3.蔡婆婆在剧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一形象对窦娥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 4.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但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6.剧中的窦娥对天地鬼神严厉指斥,可她又要感动天地,这是否显得矛盾?请你就此加以分析、评价。怎样鉴赏戏剧的人物形象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它表达情感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可以说,一部戏能不能打动人,主要看能不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分析戏剧的人物形象是鉴赏戏剧的重中之重。鉴赏戏剧人物形象一般有哪些角度呢?一、把握戏剧冲突因为戏剧是在舞台上演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了能够更集中地反映主题,就必须把其中的某些矛盾典型化,造成戏剧冲突。《窦娥冤》中,窦娥阻止蔡婆答应婚事,一个典型的封建“节妇”形象跃然于纸上;她坚决回绝意图非礼自己的张驴儿,表现了她不甘屈辱的刚强;她在棍棒的拷打下不肯低头,即使连续几次昏厥,也不肯屈招,展现的又是她的果断与坚毅;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逐渐觉醒过来,并开始奋起抗争, 最后的三桩誓愿,更使她对现实的反抗达到高潮!我们通过窦娥与蔡婆、张驴儿、官府之间的冲突,可以逐步分析出窦娥的性格形象。二、咀嚼人物语言生活中判断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分析戏剧人物形象,也要分析人物语言。如【滚绣球】的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通过分析窦娥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怕硬欺软,致使恶人横行、良善含冤的行为,可以感受到窦娥这个柔弱女子身上的刚强和反抗精神。三、关注戏剧环境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限制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所,它会影响人物的性格。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对环境描写,尤其是社会环境的分析必不可少。窦娥先后遭受了丧母、离父、丧偶等等一连串厄运,然而她一心想的却是怎样继续“尽孝”。严刑拷打之下,窦娥并没屈服,然而,当昏官要打她婆婆时,她马上愿意“招供”。她宁愿自己死也要保护婆婆,在押往刑场的路上,她请求绕道而走,是为了“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其孝心令天地动容。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封建王朝尤其如此,但对“孝”的过分推崇产生了一种盲目病态的“孝道”。饱受孝妇观念禁锢和毒害的窦娥因此成了“孝道”的牺牲品。窦娥的性格正是在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如果我们不关注这个社会环境,就不能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监斩官去法场上多时了。(正旦唱)  【正宫】【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误了时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 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卜儿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刽子云)婆子靠后。(正旦云)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刽子云)那婆子近前来,你媳妇要嘱咐你话哩。(卜儿云)孩儿,痛杀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  【快活三】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 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卜儿哭科,云)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记得。天那,兀的不痛杀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儿】 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  【二煞】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  【一煞】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1.【滚绣球】一则唱词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整个文段体现了关汉卿戏剧语言的什么特点? 2.文段是如何逐层推进,激发读者对窦娥的同情的?3.窦娥的三桩誓愿可以颠倒顺序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注】这是《窦娥冤》第四折的后半部分,窦娥的冤魂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4.【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5.【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由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原文简析之。6.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7.【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特点?对表达主旨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知识记忆与理解自主学习导引1.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2.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认识到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得到上天的洗刷。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雪,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三桩誓愿,层层深入,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抗争,塑造了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另外,作者运用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同时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希望有人能够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厚,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这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基础知识梳理1.①lěi ②bó ③guān ④wǔ ⑤bèi ⑥xiē ⑦chǎn⑧niǎn ⑨zhí ⑩mán tà zhuō zhǐ zhī wùqiān luán là2.恓惶/栖息 意兴阑珊/无耻谰言 燕侣莺俦/范畴 前合后偃/揠苗助长3.(1)湮没 淹没 (2)引见 引荐4.(1)“糊突”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2)“纽”通“扭”,这里是拘束的意思。5.(1)古义:时候。今义:早上和晚上。(2)古义:对老年妇女的尊称。今义:称父亲的母亲。(3)古义:以上,多。今义:向,介词;外,方位词。6.(1)形容词作名词,好人和坏人。(2)形容词作名词,贤者和愚者。(3)名词作动词,击鼓、敲锣。7.(1)罪过。(2)元杂剧的专用术语。是指对剧情起交代作用或连接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3)举案齐眉是汉时梁鸿和妻子孟光的故事。每当丈夫梁鸿回家时,妻子孟光就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恭恭敬敬地送到丈夫面前。为了表示对丈夫的尊敬,妻子不敢仰视丈夫的脸,总是把盘子托得跟眉毛齐平,丈夫也总是彬彬有礼地用双手接过盘子。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很有礼貌,很平等。(4)跌跌撞撞,站不稳。(5)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6)比喻顺应趋势办事。(7)即荒郊野外。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思维探究与创新1.窦娥是人生苦难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用来抵债,做了蔡婆的童养媳,父亲远离;十七岁成亲不久,丈夫亡故;被泼皮张驴儿逼婚,遭张驴儿诬陷,经受酷刑,惨遭官府杀害。反映的社会现实:民不聊生,百姓遭受残酷的高利贷盘剥;社会秩序混乱;吏治腐败,社会黑暗。2.(1)善良、安分但又受迷信观念和礼教的毒害。幼小时亲人离散,年轻时守寡苦捱,窦娥以为这些是命中注定的。为了来世的幸福,她要侍养婆婆,为丈夫服孝,听婆婆使唤。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她不忍心婆婆受苦;更担心婆婆屈打成招,于是赶紧阻拦衙役,招认是自己药死了“公公”。被押赴法场的路上,她央求刽子手绕过前街从后街走,因为不愿让婆婆看见了伤心。 (2)有主见、刚强坚毅。窦娥坚决抵制蔡婆婆含糊应允的婚事。面对蔡婆婆的胆小、怕事、怯弱,她毫不退让,反复劝告蔡婆婆,使蔡婆婆没有贸然行事,张驴儿父子也一时不能如愿。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行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3)有反抗精神。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多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冤屈。她誓死不放过张驴儿,前往法场受刑时,埋怨天地,质疑天地,责骂天地,表现出对王法、官府、天理、公道等所代表的封建秩序与封建思想的怀疑与反抗。3.蔡婆婆也是善良的人,虽然她买了窦娥,但十几年的相依为命使她和窦娥之间有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母女般的情感,这从她的宾白中可以看出。她对窦娥的受屈也是非常悲痛的,两处“痛杀我也”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点。但她在现实面前却没有窦娥那样坚强,那样敢于斗争,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只能是逆来顺受;窦娥受刑时,她也不敢提出有利于窦娥的证据,这些都体现了她的懦弱、动摇。不过,她在窦娥赴刑场的路上为窦娥送行,之后又为窦娥收尸,还是可以看出她的那份善良的。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她的软弱,才引狼入室;正是她的动摇,才给了张驴儿可乘之机。所以,她也是逼迫窦娥走向悲剧的一员。  蔡婆婆的形象与窦娥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窦娥形象的成功塑造作了映衬和必要的铺垫。4.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这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5.(1)紧凑、集中的结构。剧本通过两三个主要人物和几个重要场面,展示出元代社会的重要侧面,而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描写都被略去了。如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作者只选取了窦娥要求走后街而不走婆婆所住的前街的场面,重点描写了遇上婆婆后窦娥的一番诉说与叮嘱,集中体现了她淳朴、温顺和善良的一个侧面,突出了她的“冤”“屈”之深,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2)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①曲词口语化。例如:在第三折中,窦娥指斥天地“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表现出人物的反抗精神。临行前,婆婆终于寻见了媳妇:“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妇儿!”媳妇想见婆婆:“既是俺婆婆来了,叫他来,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总之,唱词也好,说白也罢,语言都非常接近生活中的口语,作者不愧是元杂剧中“本色派”的代表。②语言个性化。曲词和说白紧扣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使得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滚绣球】采用呼告的修辞格,充满质问和指斥的口气,表现窦娥反抗的决心;【耍孩儿】【二煞】【一煞】交错运用了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让人感到面对面的据理反驳,但又处于无可奈何的地位;而在窦娥临刑前见到相依为命的婆婆时,语言则凄楚哀婉,感人肺腑。(3)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是本折也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有力的一笔,是作品艺术性的集中体现,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6.观点一:矛盾。因为窦娥在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的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另一方面,他又找不到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出路,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屈。 观点二:不矛盾。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是对现实黑暗统治的反抗,对命运不公的申诉。而想要感动天地则说明了窦娥的坚强刚正,窦娥始终相信上天最终会还自己清白,这就加强了文章对现实的批判性。两者含意不同。技能应用与拓展1.对偶、呼告、反问、借代、对比、比喻、叠韵。历来剧评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的语言特色。说白和唱词朴实自然,生动形象,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服务。上文中,人物语言时而高亢激越,紧张迫促,冤气冲天;时而哀婉凄惨,如泣如诉,真情低回;时而激荡如潮,汹涌澎湃,悲风盘旋。三个场面的描写,语言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朴素自然而又典雅简练,抒情性、音韵美俱佳的特点。2.在押窦娥前往刑场途中,官府戒备森严,渲染严酷气氛。窦娥唱词【滚绣球】,抒发惊天动地的冤屈和哀告无门的悲怆。躲开婆婆,宽慰婆婆,哀告婆婆,显出她的体贴、善良的本性与孤单、悲苦的境遇。窦娥没来由被斩杀,发下三桩誓愿并得到初步应验,剧作把悲剧推向高潮,这显示出窦娥性格中最光辉的反抗精神与窦娥命运中最凄美的结局。3.不能。第一愿是“血溅白练”,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认识到她的冤情;第二愿是“六月飞雪”,向世人进一步表明她的清白和冤情深重;第三愿是要楚州“亢旱三年”,是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4.“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而“我只道官吏……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招的口供就草率判决,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覆勘”才最终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得更深刻。5.后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不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更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向对封建吏治的鞭挞。6.这表现了关汉卿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他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了皇帝身上,也表明他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7.(1)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2)加重了剧作的悲剧性。一个甘愿为他人做出自我牺牲的女子,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更加突出了社会的黑暗,强化了主旨。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