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窦娥冤》教学设计

ID:800773

大小:7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2、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3、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4、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教学重点】即目标之2、3、4【教学难点】1、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对第三折[端正好][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学方法】1、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2、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2、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3、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4、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5、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板书课题)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1、关于作者:10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三、速读感知,理清思路:课文节选的是楔子和前三折,其后情节见课文注释①介绍。1、请跳读课文,看看课文节选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31个曲牌,分别属于仙吕、南吕、正宫三个宫调。)2、请概括讲述本课故事情节,并重点讲述第三折情节。(可由多人共同完成)板书简示为:(1)二人亮相,悲剧开始;窦父赶考,留下孤女。(2)婆婆索债,险些丧命;窦娥争理,张生歹念。(3)驴儿下药,误杀己父;窦娥蒙冤,被判斩刑。10 (4)窦娥怨恨,指斥天地;三大誓愿,昭示清白。四、课后自由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第二课时一、导入本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元杂剧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作进一步鉴赏。二、鉴赏第三折。(一)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词语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男生给出答案,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无辜受冤,是蒙冤。(板书: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难怪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二)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1、女生读,男生给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2、老师范读3、同桌讨论问题,给个说法。(明确:窦娥有感于天地: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二十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守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却不得,真冤啊!冤至极,就怨天地。(板书:怨恨)怨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冤屈,控诉黑暗的世道。(三)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控诉天地就是大胆的抗争,可为什么又屈招呢?又怎么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牺牲生命啊。(板书:忍冤)(同桌讨论,给个说法)◆屈招是怕婆婆受刑,不走前街走后街是怕怕婆婆伤心——真善良啊。◆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多么富有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这里刻画的窦娥心底越善良美好就越显出价值,显出冤屈之深。善美却蒙冤又忍冤,令人悲愤。(板书:悲愤)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就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挥洒同情之泪呀。(四)含冤的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点评朗读。(同桌讨论,填表理解)(出示小黑板,框中内容请学生填写)内容应验时间应验地点监斩官态度表现血溅白练瞬间法场答应时间越来越长六月飞雪一段时间荒野不信呵斥范围越来越广亢旱三年三年山阳怒喝态度越来越强烈10 (注:框内黑体字词语作参考,留作课堂上学生填写)问:窦娥发三桩誓愿,要表达什么呢?(同桌讨论,给个说法)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是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同时表达出她的愤怒之情。窦娥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窦娥被毁灭的过程,也是她不屈抗争的过程。【附示板书设计】蒙冤时代造成窦娥悲剧怨恨→悲愤→鸣冤(三桩誓愿)窦娥冤是时代造成忍冤(五)同学们,假如我们就是导演,请闭上眼睛想象设计一下:此时眼前银幕上会是怎样的情景?(闭眼想,张口说)(浮云遮住了红日,寒风悲鸣在耳畔。一道寒光闪过,殷(yān)红的热血飞向高空,直染得丈二白练一片血红。那红呀,由下喷上,飞溅的鲜血布满了银幕。顷刻间,大雪纷飞。雪,洁白的雪,由上而下,纷纷扬扬,飞向银幕的每一角。一会儿,茫茫大雪便覆盖了法场,覆盖了四野,也覆盖了善良不屈的窦娥尸身。昏暗天地间的红和白产生了多么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六)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暂时只应验了两桩。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能有力地说明窦娥极其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有的知识来讨论。(同桌讨论,给个说法,言之有理即可)提示: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艺术舞台上得以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jiè)。屠刀砍了窦娥头,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了窦娥人,但压不住正义。(七)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善美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同桌讨论,给个说法)①官吏腐败(联系剧情:桃杌太守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告状来的要金银”,昏官后居然升官);②流氓无赖张驴儿。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了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三、让我们给这位善良的女性献上一副挽联吧:(出示:贞洁敬孝,哀怨1雪飞六月; 2争抗,3动地4。填空参考词::1、感天 2、刚烈(不屈)3、悲愤 4、旱亢三年(血溅白练)10 四、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读《窦娥冤》,感受到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震撼。五、课堂练习(出示小黑板)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雪④亢旱三年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第三课时一、复习所学:1、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三桩誓愿典出于《庄子》、《太平御览》、《汉书》。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强烈的愤怒之情以及坚决的反抗精神。(C项。三桩誓愿中没有体现主人公身上勤劳、正直善良的性格特征。)2、齐读《滚绣球》后,听读回答:【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③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①哎,只落得两泪涟涟。①【滚绣球】是()(A)A、词牌B、宫调C、曲目D、曲牌②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a、合:应该b、糊突:混淆C、错勘:错误地判断d、怎生:怎么③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D)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二、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下列问题:1、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10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矛盾冲突的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2、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明确: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由此,能深刻地体会出窦娥所唱的《滚绣球》这曲子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那样的入木三分,以及深刻地感受到窦娥对黑暗现实彻底失望而表现出来的反抗精神,是那样的震撼心灵。)3、怎样认识窦娥发的三桩誓愿呢?(明确:这是窦娥对现实彻底绝望而表现出来的更坚定的反抗她相信自己的冤枉得到昭雪,恶势力得到惩办;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以及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两桩誓愿即时应验,是为了突出窦娥的冤,突出窦娥品格的高洁,从而增强作品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4、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明确: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抗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5、窦娥发三桩誓愿与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三、比较拓展:进一步了解窦娥性格。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杜十娘、本文的窦娥面对不幸时的反应:1、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要求也无济于事,事情无法挽回时,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见弃”她没有流泪没有痛不欲生,而是冷静的可怕,先冷笑后是赞出此计者是英雄。而后很早起身挑灯梳洗。杜十娘的“修饰”是彻底绝望后,用美进行报复,进行惩罚,也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绝的最后宣告。3、窦娥:略四、研究阅读: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明确:关汉卿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阅读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10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五、作业1、背诵几支曲子“端正好”“滚绣球”。2、用600字左右的篇幅将《窦娥冤》第三折改写为一个故事,要求故事既精练又生动。《窦娥冤》教学设计【设计思想】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戏剧冲突尖锐、扣人心弦,悲剧的魅力经久不衰。  戏剧是语言的艺术,本文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因而教学中把诵读作为首要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切实感受人物心理,仔细体会剧作的情味,为深层探究做好铺垫。  现实主义是关汉卿剧作的一大特色,但是学生对人物悲剧命运的认识往往肤浅,他们回答“社会黑暗”,就是贴了个标签,并未真正深入文本语言内部,用心去感受作品的魅力。基于此,我设计了主问题引导下的探究教学方式,即全课由三个主问题构成,主问题的设计力求迅速提挈全篇的学习,能奋力搅动学生的思维。三个问题主次分明,逐层深入,虚实结合,一步步引导着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培养学生深入挖掘人物性格的能力。  2、解剖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领会悲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有清醒的认识。  3、欣赏本色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要求学生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全剧剧情的相关材料;  2、学生熟悉课文,理清全剧的情节结构。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一句话“简直比窦娥还冤”。到底是怎样的“冤”,我们一同走进《窦娥冤》吧(板书课题)10   二、谁解窦娥女——赏析悲剧形象  主问题:在前文中,窦娥是一个苦命人,是一个遇事能忍则忍的弱女子。这样一个人,一步步被逼上绝路,面临死亡的时候,她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1、朗读全文  第一场:指导理解感情基调(怨)。齐读。  第二场:指导理解感情基调: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了,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悲)分角色朗读。  第三场:指导诵读——临死前她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该用什么语调朗读?(怒)。教师范读。  2、请学生谈一谈:在窦娥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时候,你感受到她的性格有什么发展?  (学生发言,教师随其回答进行深层启发。)  (1)反抗性突出,集中表现在【滚绣球】一曲和三桩誓愿上。  深层启发提问:老百姓遇到冤屈也会呼夭喊地,窦娥的不同是什么?  参考分析:窦娥不仅呼天,她还骂天,对人人敬畏的天地进行了愤怒的抨击。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它已经超出了为个人鸣冤的层次,上升到对社会、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深层启发提问: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有内在联系吗?  参考分析:三愿层层深入。一愿希望在场的人了解冤情,二愿表现她的清白,三愿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而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斗争锋芒直指贪赃枉法的昏官污吏。从监斩官的反应(“依你”-“胡说”-“打嘴”)也可见出层深性。  这一段不是弱者临死前的哀叹呻吟,而是无辜百姓对罪恶社会的愤怒吼声。  (2)性情善良,体现在对待婆婆的态度上。  深层启发提问:封建社会孝顺媳妇很多,窦娥行为的动人之处是什么?  参考分析:蔡婆的糊涂是导致窦娥陷于悲剧的一个因素,因此,不得不说窦娥的惨剧蔡婆有责任。窦娥孝顺的特殊性,在于她非但不埋怨,不记恨,生命行将终结时,想得最多的却还是婆婆。直到第四折,化作鬼魂的窦娥还央求父亲收留无依无靠的蔡婆,这种以德报怨的孝顺凸现了窦娥的善良无辜。    三、谁解窦娥冤——挖掘悲剧根源  主问题:窦娥为什么会陷于比海深的冤屈之中?窦娥的悲剧能不能避免?我们为她做一点假设,“假如她……不会死”,请同学们设想。  参考分析:  假如她不承认罪行,供出婆婆就不会死,但是她的善良不允许;  假如她遇到一个清官,就不会死,但从“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看出,吏治黑暗,清官难寻;  假如她当初同意嫁给张驴儿,她就不会死,但作为贞节的女子,她恪守的封建孝道不允许;  假如她深谙官府规矩,贿赂官吏,就不会死,但她深信官府能主持正义,单纯的良民不会这样做;  小结:窦娥的冤在于她太善良而吏治太黑暗了。具体来说有两点:  1、她太善良了,遵从封建道德,孝顺、安分,却不被封建社会所保护:  2、吏治太黑暗了,相信官府,却死在封建官府的刀下。10   所以说从具体的人物性格和社会状况分析,悲剧无法避免。    四、谁解窦娥剧——探究悲剧的艺术效果  主问题:比较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侧重来谈。  1、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结束。  2、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最后洗雪了冤情。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深层启发提问:有人说,原作结尾既对官员绝望,又借官员平反,削弱了批判力度,你觉得呢?  参考分析: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  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出理由。  三桩誓愿处结束: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恶果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洗雪冤情: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心理。  金锁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期待,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五、总结全文  1、窦娥的人物形象:(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2、概括主题:(学生根据赏析概括)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3、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  《窦娥冤》一剧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唱词优美而又有节奏,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0   六、结课  1、作业:《窦娥冤》之所以深受喜爱,就在于它具有恒久的社会意义。今天,人们依然排演它,如果《窦娥冤》即将上演,请为它写个广告词。  2、齐读晋剧《窦娥冤》的结束唱词:  碧血飞溅素练染,  烈女柏舟意志坚。  六月霜雪三年旱,  感天动地窦娥冤。10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