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导读时间:2014-09-18 点击次数:187 《雷雨》导读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代表剧作。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戏剧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在天津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1934年7月《雷雨》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很快引起强烈反响,而此时的曹禺只有二十二岁。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是他的四大经典名作,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孙庆升在《曹禺论》一书中称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形像地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这部剧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面旗帜,并被定为中学与大学的必修课,这就足可证明它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雷雨》是一出四幕话剧,剧本在有限的时间(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这一天的时间)和空间框架(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两个舞台背景)里,集中描写了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了过去30年间的恩恩怨怨和由此形成的罪恶和悲剧,剪不断,理还乱。深刻地暴露了老中国上流社会的历史罪恶。狭小的舞台上不仅突现了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其实悲剧早已潜伏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伏笔中,只是到最后时分才终于爆发出来,化作一场倾盆雷雨,无比强烈的震撼了每个人的灵魂。 《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功地推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性强、暴发力大的剧作。结构严密紧凑,完整集中。人物少,时间短,场景集中。剧情发展入情入理,既合乎生活逻辑,又合乎人物性格逻辑,最后高潮出现,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曹禺先生的话剧在中国久演不衰。从它们诞生的三十年代,就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有“当年海上惊雷雨”之赞。而在最艰苦的抗战时期,曹禺先生的戏,依然是中国舞台上最受欢迎的宠儿。在解放战争年代,在解放区还曾上演过《雷雨》。解放后,曹禺的戏在五六十年代,则成为中国舞台上最招人喜爱的保留剧目。在文革之后,曹禺剧作的演出和改编,研究和评论达到一个高潮,几乎他所有的戏都被排演了,几个主要的戏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戏曲,甚至芭蕾舞。今天《雷雨》仍是北京人艺经典话剧保留节目,在2007年12月到2008年3月的“
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戏剧场的演出中,北京人艺的《雷雨》被安排为谢幕压轴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