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9雷雨(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 9雷雨(节选)(备课资料)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

ID:801145

大小:68.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雷雨》在这里诞生在我的创作生涯中,许多作品都直接或间接地受益于图书馆。其中,我的处女作《雷雨》就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里写就的。我是清华大学1933级西洋文学系的毕业生。三十年代的清华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当时人称清华有三宝:图书馆、体育馆、大礼堂,指的是母校当时物质方面的条件,在清华念书期间,我自然是图书馆的常客。我从小就喜欢文学,尤其是爱好戏剧。从中学时代起就开始剧本习作,上大学时曾多次参加南开、清华两校的话剧演出实践,平时比较注意观察和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为嗣后的创作储备了丰富的题材和资料。《雷雨》中周朴园的原型就是我童年时家中的一位来客。这位客人是一位自诩身上沾有“日耳曼民族优越感”、自命不凡的老留德学生出身的大企业家。大学期间,我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苦心钻研西洋戏剧理论与西方名家的代表作品,远溯古希腊悲剧与16世纪英国戏剧大师莎翁的名著,直迄近代挪威易卜生的作品以及美国现代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都一一进行了精读,并加以细细揣摩与领会,从中吸取营养。20世纪初,话剧刚刚从西方传入我国,老一代话剧作家如欧阳予倩、田汉、熊佛西等前辈,他们都按西方话剧形式撰写和翻译剧本。由田汉先生在上海创建的“南国社”和由南开大学张彭春先生创建的“南开剧团”,在上海、北平等城市演出,促进了新兴话剧运动的迅速发展,对唤起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觉醒和促进东西方交流起了很大作用。然而,话剧的洋为中用还没有真正开始,地道的中国话剧尚未诞生。我当时虽然仅仅是一个青年学生,但却很想写出一部地道的中国话剧来。《雷雨》的创作计划早在大学期间就在我心中酝酿成熟了。1933年初夏,当时时局十分混乱,北平岌岌可危,学校当局决定提前放暑假,我暑假便不打算回天津老家,决定留校着手写剧本。6月初,暑假开始了,图书馆的期刊阅览室便成了我的创作室。因是暑假,来馆阅读的同学并不多,阅览室内非常寂静,很适合创作。我每天去图书馆,从不缺席,除了白天在阅览室写作外,有时还整夜修改叙文和对话。关键的对话,我就对着一面挂镜,模拟剧中人不同的口吻和腔调,一遍遍地练习,不满意处就一改再改。就这样,我写了又改,改了又写,7月底,我整理并撰写出了《雷雨》的草稿。我想通过此剧,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因旧礼教及封建邪恶势力所造成的许多人间悲剧!8月底完成了初稿。1934年,经挚友靳以介绍,我结识刚从法国归来的巴金先生。巴金先生避开国民党反动文艺政策的重重封锁,于这一年的春季,在他们创办的《文学季刊》第二期上陆续刊登《雷雨》四幕剧本、序言和尾声。同年年底,由我国留日学生在东京公演该剧,受到日本文艺界的好评,并承日本文坛名宿秋田雨雀先生著文高度评价。1935年初由唐槐秋先生组成中国旅行剧团,在天津日租界首次演出。其后,该团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上演百余场,颇受欢迎。《雷雨》的成功使我备受鼓舞,从此,我的创作便一发而不可收,相继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 由于《雷雨》的关系,我对图书馆自然情有独钟。在清华期间,当时的图书馆对我十分优待,允许我直接进书库查书,可以省却查目录卡片的麻烦。我年轻时也经常去北京图书馆看书,我唯一的手稿就捐给了北图。发展图书馆事业,是必不可少的智力投资,是造福人民、造福后代的事业。中国图书馆事业不是很发达,我们经常利用图书馆的人固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一般人未必关心图书馆。听说现在有些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个时候喜欢读书,这可是个根本问题。今年国际图联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但愿能通过这次大会来吸引更多的人关心图书馆,在社会上真正营造起一种浓郁的读书和文化氛围。(摘自1996年8月12日光明日报唐绍明、金鑫整理)二、课文析读李健吾谈《雷雨》……说实话,在《雷雨》里最成功的性格,最深刻而完整的心理分析,不属于男子,而属于妇女。容我乱问一句,作者隐隐中有没有受到两出戏的暗示?一个是希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Hippolytus),一个是法国拉辛(Racine)的Phedle,二者用的全是同一的故事:后母爱上了前妻的儿子。我仅说隐隐中,因为实际在《雷雨》写的却是后母遭前妻儿子捐弃,妒火中烧。然而我硬要派做同一气息的,就是作者同样注重妇女的心理分析,而且全要报复。什么使这出戏有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是母亲,情妇不是情妇”的女性。就社会不健全的组织来看,她无疑是一个被牺牲者;然而谁敢同情她,我们这些接受现实传统的可怜虫?这样一站在常规道德之外的反叛,旧礼教绝不容纳的淫妇,主有全剧的进行。她是一只沉了的舟,然而在将沉之际,如若不能重新撑起来,她宁可人舟两覆,这是一个火山口,或者犹如作者所谓,她是那被象征着的天时,而热情是她的雷雨。她什么也看不见,她就看见热情;热情到了无可寄托的时际,便做成自己的顽石,一跤绊了过去。再没有比从爱到嫉妒到破坏更直更窄的路了,简直比上天堂的路还要直还要窄。但是,这是一个生活在黑暗角落的旧式妇女,不像鲁大海,同是受压迫者,他却有一个强壮的灵魂。她不能像他那样赤裸裸地无顾忌;对于她,一切倒咽下去,做成有力的内在的生命。所谓热情也者,到了表现的时候,反而冷静到像叫你走进了坟窟的程度。于是你便感到她的阴鸷、她的力量、她的痛苦;你知道这有所顾忌的主妇会无顾忌地揭露一切;揭露她自己的罪恶。从戏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她只有心思:报复。她不是不爱她亲生的儿子,是她不能分心;她会恨他,如若他不受她利用。到了不能制止自己的时候,她连儿子前途也不屑一顾。她要报复一切,因为一切做成她的地位,她的痛苦,她的罪恶。她时时在恫吓;她警告周萍道:“小心,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周萍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于是她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她是说天空的暴风雨,但是我们感到的,是她心里的暴风雨。在第四幕,她有一句简短的话,然而具有绝大的力量,“我有精神病”。她要报复的心思会让她变成一个通常所谓的利口。这在她是一种快感。鲁贵以为可以用她逆伦的秘密胁制她,但是这个糊涂虫绝想不到“一个失望的女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绝不在乎他那点儿痛痒。我引为遗憾的就是,这样一个充实的戏剧性人物,作者却不把戏全给她。戏的结局不全由于她的过失和报复。(节选自《咀华集》)三、类文荐读门大开,周朴园进,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圆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衫的领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他的衣服很白,腮肉松弛地垂下来,眼眶略微下陷,眸子闪闪地放光彩,时常地倦怠地闭着眼皮。他的脸带着年老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出他平日的专横、自信和倔强。年轻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转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只要他的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梳到后面。在阳光底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所以他才有这样大的矿产。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扳指。 阅读指导:这是一段对周朴园衣着和肖像的描写。透过对他外表的刻画我们可以感受到周朴园的另一面,即他的虚伪、道貌岸然,他的霸道、冷酷,他的专横、狡诈,他的不择手段,他的狠毒无情。揭开虚伪的面纱,我们就可很容易地看清周朴园的本质。四、鉴赏方略戏剧的阅读与鉴赏之一:话剧在中国虽然在我国传统戏曲中,也包含有话剧的成分,但真正的话剧是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我国话剧按它的历史发展和艺术风格,可分为早期话剧和现代话剧。1907年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等人组织了“春柳社”,演出由曾孝谷根据林琴南翻译的美国斯陀夫人的小说《黑奴吁天录》改编的七幕剧,标志着我国早期话剧的诞生。话剧在欧美各国统称戏剧,刚进入我国时,人们称它为新剧或文明戏。早期的话剧剧本是幕表式的,由演员凭借只有简单的故事概括和幕表作即兴表演,很少有完整的剧本,且大多为翻译剧或改编剧。由于在文学革命初期,一些新文学倡导者的提倡,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1919年胡适套用《玩偶之家》所写的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独幕剧《终身大事》,就是较早出现的剧本之一,虽然艺术上浅薄、幼稚,人物缺乏性格,但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发表,对推动剧本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在五四运动的激发下,涌现了一大批剧作者。作品也大量增加,且题材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革命运动的宣传和深入,起了一定的作用。现代话剧又称真新剧、爱美剧和白话剧,1928年由洪深提议统一定名为话剧。它的诞生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标志是洪深在1924年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的《少奶奶的扇子》的成功演出。现代话剧提倡非职业性演出,主张严格遵守剧本和排演制度。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和田汉的现代剧《名优之死》,奠定了现实主义戏剧文学在话剧运动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是我国现代话剧发展的一个高潮,涌现了曹禺、夏衍、陈白尘等一大批优秀剧作家和《上海屋檐下》《雷雨》《日出》《升官图》等一系列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剧作。另外,抗日战争期间那些短小精悍的活报剧、街头剧、独幕剧也蓬勃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宣传起到积极的作用。建国之后,老作家焕发青春,新作家相继涌现,使我国的话剧事业蓬勃发展,题材更广,艺术性也进一步增强。且有不少剧作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历史剧,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像老舍的《茶馆》、田汉的《关汉卿》等。随着新时期的到来,社会的改革有力地促进话剧题材的进一步开拓,出现了话剧艺术的又一个高潮。沙叶新的《陈毅市长》,贺国甫、宋福先的《于无声处》等剧作的出现,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伟大成就。由于中外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剧作家们又进行了勇敢的探索,使我国的话剧创作出现了多元化的探索态势。总之,话剧艺术从传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就很快地融入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并以它独特的风姿,为我国文化艺术增添了新的风景。随着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话剧艺术也将会在我国文化舞台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