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哈姆雷特——“赵氏孤儿”赵武在史记中,太史公对于人物的叙述从不吝惜笔墨,尤其是对帝王将相的描绘从不缺乏神话色彩。如在《高祖本纪》中,曾对刘邦的出生有着这样的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类似于这样的记载并不在少数。但在《赵世家》中,则对一个人出生有着非比寻常的描绘。这个人,便是被誉为东方的哈姆雷特的——“赵氏孤儿”赵武。一、赵武其族在以世卿世禄制下的西周时期,一个人若出身于大族则代表着他有更多的机会走入仕途。在自商代起,赵氏宗族善驯马御车,亦富文化素养,是以厉代多任御职《史记·赵世家》。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后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后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后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幸于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叔带去周事晋,五世而至赵夙,为晋献公御戎。公元前616年《左传·阂公元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桩、灭魏。。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可见,当时赵夙已经为雄主晋献公及其太子以下最显赫的风云人物。赵夙实为晋军主帅,压倒群雄的名将。从赵夙始,赵氏在晋国为大夫,并有采邑以为依托。晋师攻破霍国以后,霍国公求逃奔齐国。当年适值大旱,晋侯间卜,晋史以为属桩太山作祟。晋遣赵夙召霍君于齐,恢复其位,并使其主持霍太山的祭祀,晋国恰恰又复得风调雨顺,五谷丰饶。因此晋献公又重重奖掖了他。此又见赵夙不独为将善战,又是办理外交和政治交涉的能手靳生禾:《先赵人物述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2卷第2期1993年4月。。由此,赵氏仕于晋国,成为有封地的大贵族。二、赵武其祖1、文公“五贤士”——赵衰
晋公子重耳遭骊姬之祸,于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被迫出奔他国寻求政治避难,历经狄、卫、齐、曹、宋、郑、楚和秦诸国,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但是,由于他身边始终有一批忠实且颇具能力的追随者,或为其出谋划策,或对其时加劝勉,所以他历难弥坚,从未放弃回国执掌政权的努力,流亡生涯反而成为他政治磨练的课堂,为他最终归国即位、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白国红:《晋文公“五贤士”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33卷第2期。。《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公子重耳“自少好士,年十七,有士五人,”即赵衰、狐偃、贾陀、先轸和魏犨。“五贤士”究竟为谁?《左传》语焉不详,而杜注则称追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的五人是狐偃、赵衰、颠颉、魏犨和胥臣。据白国红先生考订,“五贤士”当为赵衰、狐偃、贾陀、魏犨、胥臣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在重耳一行居狄期间,“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修、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由此,赵衰与公子重耳又成了连襟。在追随者当中,除了狐偃与公子重耳是甥舅关系外,依私人情感论,赵衰与重耳的关系,可以说非同一般董林亭:《赵衰述论》,《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1期。。居狄十二年后,晋惠公七年(公元前643年),由于惧怕流亡在狄国的重耳返国,晋惠公“乃使宦者勃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欤?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原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史记·晋世家》于是,重耳及其追随者又一次踏上了周游列国的艰难历程。他们的足迹遍及齐、卫、楚、曹、宋、郑、秦等国。公元前636年,重耳一行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返国就任晋国君主,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在即位之初,即致力于晋国的振兴事业,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国语·晋语四》记载:“(文公)元年春,……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4]371在他执政的八年间,不仅晋国国力大增,而且在春秋国际政治舞台上,形成了“天下翕然宗晋”的局面。晋文公也由此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原霸主。晋文公五贤士,赵衰与狐惬居首功,正如史家所谓:狐僵“感以有谋”,赵衰“文以忠贞”。其实,比较赵衰与狐僵,尤以赵衰为佼佼者。晋平公曾问师旷:孤惬与赵衰孰贤?师旷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较:“阳处父欲臣(晋)文公,因咎犯(狐惬)二年不达,因赵衰三日而达。峋他既使重耳尚未正位就恃功要君的狐惬相形见细,又使满足于不言利禄而唯求洁身的介子推难望项背。赵衰用事上不倦的进取精神和为人上谦虚礼让的操守,比较完美地统一了起来,成为早期封建士大夫中一个典型。他平生所作所为,标志着赵氏作为一个政治家族的成熟。赵衰是赵国氏族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2。赵盾执晋政
晋襄公六年(前62年),赵衰病逝,其子赵盾袭父职为正卿,历襄、灵、成三世,执晋政二十余年靳生禾:《先赵人物述论》,《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2卷第2期1993年4月。。他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不仅晋。国将相处于真空,又值两代国君青黄不接之时,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间。晋襄公七年(前612年),普在夷地整组军队,任龟赵盾为中军佐《左传·文公六年》,是中军将狐射姑(狐僵子)的副手。太傅阳处父出使卫归来,以赵盾贤,谓使能利于国,晋襄公对狐、赵作了将佐易位。,赵盾遂为主帅,执晋国政。他既执政,雷厉风行,立即着手“制事典,正法罪,辟刑狱,董速逃,由质要,治旧垮,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既成,以授太傅阳子与太师贾佗,使行诸晋国,以为常法峋。他显然对内政开始作全面的整伤和强化。晋灵公既立,当年秋天赵盾就代晋侯特地约集齐、宋、卫、郑、许、曹、每七君,会盟于息(今河南原阳西),宣告了晋君新立。晋灵公二年(前691年),赵盾约集诸侯会盟于衡雍(今河南原阳东),以报启之盟。晋灵公八年(前613年),周顷王崩,公卿借机争权,剑拔弩张,以至天子死了很久不能向天下诸侯报丧。`赵盾先约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君盟于新城(今河南商丘西南),继以诸侯兵车八百乘六万本,平周乱而立匡王,使周王室的局势得以恢复稳定。晋灵公九年(前621年),齐侵鲁,鲁季文子告到晋,赵盾约集宋、卫、蔡、郑、许、曹六君,盟于鹿,准备讨伐齐,终于迫齐就范。晋灵公十一年(前601年),赵盾约集卫、蔡、郑、许、曹盟于雇,率诸侯之师伐宋,就其就君问罪。晋灵公十三年(前068年),赵盾率一76一诸侯之师伐楚、郑,以救陈、宋。赵盾执政,频频代晋君主持诸侯会盟,勤王伐逆,正如他所谓:“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之。洲大罪伐之,小罪惮之,袭侵之事,陵也。呻赵盾匡辅幼君,夙兴夜寐,维系了晋文公以来的霸业,巩固了晋的盟主地位。赵盾不只是贤相,同时又是名将。晋灵公元年(前260年),晋秦令狐之役,赵盾为将。临战,他说:“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逐寇如追逃,军之善政也。”他率师“训卒利兵,株马薄食,潜师夜起峪,一举打败实力雄厚且作了充分准备的秦军,一直追击三十里到lJ9首(令狐西)方罢。晋灵公六年(前651年),奈晋大战于河曲(今山西永济、苗城西部),赵盾将中军,大破寮军。晋灵公八年(前631年),赵盾率诸侯之师八百乘平定周乱,亦战功卓著。他谙于兵书,富谋而晓勇,犹善听取部属意见,极取众人智慈,是春秋一代不可多得的优秀将帅。李志国:《春秋时期的赵氏家族》,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2007,硕士学位论文。狐射姑逃奔到狄,狄相脚舒问他:赵衰、赵盾父子孰贤?他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狐射的意思是:赵衰可爱,赵盾可畏。同时,赵盾为人却又始终不渝格守邹鲁之道,《史记·晋世家》“赵盾素贵,得民和”。赵盾执政期间,维系了晋文公荣始的粉业,文治武功都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他当初在用君间题上处置失措,后来又蒙受“弑君”赵金涛:《春秋时期晋国弑君现象之原因分析》,吉林大学,中国古代史,2015,硕士学位论文。之嫌,却不失晋国史上乃至赵国史上一位应予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三、赵氏孤儿1.“孟姬之谗”与“赵氏孤儿”在赵盾之后,赵氏家族出现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史称“下宫之难”。但在《左传》、《史记》中有关“下宫之难”《左传·成公八年》、《史记·赵世家》。的记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可以分为“孟姬之谗”与“赵氏孤儿”两个版本。首先在《左传》中,对于“下宫之难”有这样的记载:“晋赵婴通于赵庄姬。”《左传·成公四年》“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婴曰:’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弗听。婴梦天使谓己:’祭余,余福女。’使问诸士贞伯,贞伯曰:’不识也。’既而告其人曰:’神福仁而祸淫,淫而无罚,福也。祭,其得亡乎?’祭之,之明日而亡。”《左传·成公五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武从姬氏畜于公宫。以其田与祁奚。韩厥言于晋侯曰:「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左传·成公八年》“晋国的赵婴和赵庄姬私通。”“五年春季,赵同、赵括把赵婴放逐到齐国。赵婴说:‘有我在,所以栾氏不敢作乱。我逃亡,两位兄长恐怕就有忧患了。而且人们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赦免我又有什么坏处?’赵同、赵括不听。赵婴梦见天使对自己说:‘祭祀我,我降福给你。’派人向士贞伯询问。士贞伯说:‘不知道。’不久士贞伯就告诉别人说:‘神灵降福给仁爱的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这就是福了。祭祀了,难道无祸?’赵婴祭祀了神灵,第二天就逃亡了。”“晋国的赵庄姬为了赵婴逃亡的缘故,向晋景公诬陷说:“原(赵同)、屏(赵括)将要作乱。栾氏、郤氏可作证。”六月,晋国讨伐赵同、赵括。赵武跟随庄姬寄住在晋景公宫里。晋景公把赵氏的土田赐给祁奚。韩厥对晋景公说:“成季的功勋,宣孟的忠诚,但他们却没有后代来继承,做好事的人就要害怕了。三代的贤明君王,都能够几百年保持上天的禄位。难道就没有邪恶的君王?这是靠着他祖先的贤明才得以免于亡国。《周书》说:‘不敢欺侮鳏夫寡妇’,就是用这样的做法来发扬道德。”于是就立赵武为赵氏的继承人,归还了赵氏的土田。”而在《史记·赵世家》中则有如下记载:“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
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韩厥曰:‘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柰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1] 居十五年,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原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原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赵氏复位十一年,而晋厉公杀其大夫三郤。栾书畏及,乃遂弑其君厉公,更立襄公曾孙周,是为悼公。晋由此大夫稍强。赵武续赵宗二十七年,晋平公立。平公十二年,而赵武为正卿。十三年,吴延陵季子使于晋,曰:‘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赵武死,谥为文子。”司马迁对“孟姬之谗”事件的改造,完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推论,而是与《左传》、《国语》对该事件的界定有了相当大的距离,甚至也可以说有了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开脱了孟姬、晋景公的责任。孟姬原本是这一事件的直接责任者,此时却变成了受害者,不仅身怀六甲受到惊吓,而且分娩后还要为保护婴儿东躲西藏;景公作为该事件的决策者,此时也成了受蒙蔽者,一直到了韩厥入宫探病时才得知详情。其次是为了制造艺术效果,又增加了三位人物并成为故事的主角。董亭:《“赵氏孤儿”故事流变考论》,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2014,硕士学位论文。既然孟姬、景公对同、括被杀一事全然不知,那就必须另觅事件的策划与制造者,于是便有了替罪羊、罪魁祸首屠岸贾兰桂平:《谈谈对中赵氏孤儿故事的继承和改造》《金田(励志)》,2011年10期。
;有奸佞就得有忠良,于是赵朔之客公孙杵臼和赵朔友人程婴便成了赵孤的保护神。再次是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不惜将人物命运重新设计。赵朔原本在事件发生前6年已死,为了需要,又将其拉回再死一次;赵武在事件发生时已是少年,且后来一直长在宫中,为了需要,变成了尚在襁褓之中便被隐匿于深山;韩厥本来在事前闭门自保,为了需要,既是唯一阻止屠岸贾行凶并密告赵朔避祸之人,又是唯一提出为赵氏平反受晋景公信赖之人。“孟姬之谗”经司马迁如此更动,《左传》、《国语》中那桩发人深思的历史事件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段引人入胜的“冤冤相报”的历史故事了。田卫平:《“孟姬之谗”与“赵氏孤儿”》,《河北学刊》1998年第1期。而在后市的元杂剧《赵氏孤儿》,而在杂剧《赵氏孤儿》中,情节却更富有了戏剧性,程婴唱曰:“自到屠府中,今经二十年光景,抬举的我那孩儿二十岁,官名换做程勃。我根前习文,屠岸贾根前习武,甚有机谋,熟闲弓马。那屠岸贾将我的孩儿十分见喜,他岂知就里的事。”后来赵氏孤儿程勃在卷宗中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亲手用学来的武艺取了屠岸贾的性命,最后以“孤儿可复姓赐名赵武,袭父祖列爵卿行。韩厥后仍为上将,给程婴十顷田庄。老公孙立碑造墓,弥明辈概与褒扬。晋国内从今更始,同瞻仰主德无疆。”这样,故事便有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奸臣受到惩罚,赵氏得到光复,英雄得到了颂扬。王思齐:《论纪君祥对的改编及其价值》,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2.少年赵武也许这样的身世使赵武收到了是人的注目,被《国语》纤细的记录:“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 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 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袄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 见郤驹伯,驹伯曰:‘美哉!然而壮不若老者多矣。’见韩献子,献子曰:‘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见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见苦成叔子,叔子曰:‘抑年少而执官者众,吾安容子。’
见温季子,季子曰:‘谁之不如,可以求之。’见张老而语之,张老曰:‘善矣,从栾伯之言,可以滋;范叔之教,可以大;韩子之戒,可以成。物备矣,志在子。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称述焉!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晋语·赵文子冠》赵文子举行了加冠典礼后,去拜见栾武子,武子说:“美啊!以前我赶上作你父亲庄子的副手,他外表很美,但华而不实,请你努力讲求实效吧!”赵文子去见中行宣子,宣子说:“美啊!可惜我老了。”去见范文子,文子说:“现在你可要警惕啦,贤明的人受到宠爱而更加警戒,智慧不足的人因为得宠而骄傲起来。所以振兴事业的君王奖赏那些敢于进谏的臣子,而贪图享乐的君王却惩罚他们。我听说古时候的君王,在建立了德政之后,又能听取百姓的意见,于是叫瞎眼乐师在朝廷上诵读前代的箴言,在位的百官献诗讽谏,使自己不受蒙蔽,在市场上采听商旅的传言,在歌谣中辨别吉凶,在朝廷上考察百官职事,在道路上询问毁誉,有邪曲不正的地方就纠正过来,这一切就是警惕戒备的全部方法了。先王最痛恨的就是骄傲。”去见郤驹伯,驹伯说:“美啊!但是壮年人不如老年人的地方多得很哪。”去见韩献子,献子说:“要谨慎警诫啊,这就叫做成人。成人的关键在一开始就要亲近善人。一开始就亲近善人,善人再推荐善人,那么,不善的人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一开始就亲近不善的人,不善的人又引进不善的人,那么,善人也就没法到自己身边了。这就好像草木的生长一样,各以其类聚在一起。人戴上冠冕,就如同宫室有了墙屋,只是去除污秽、保持清洁罢了,其他还有什么可增益的呢?”去见智武子,武子说:“你好好努力吧!作为赵成子、宣子的后代,老大了还在做大夫,这不是耻辱吗!成子的文才,宣子的忠心,难道可以忘记吗!成子通晓前代的典章,用来辅佐文公,精通法令而终于执政,这能说不是文吗!宣子在襄公、灵公时尽心谏诤,由于强谏而被灵公所憎恨,还是冒死进谏,这能说不是忠吗!你好好努力吧,有宣子的忠心,同时加上成子的文才,事奉君王就一定能成功。”去见苦成叔子郤犨,叔子说:“年少而当官的人很多,我怎么安排你呢。”去见温季子郤至,季子说:“你比不上别人,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赵文子去见张老,把各位卿大夫的话告诉了他。张孟说:“好呀,听从栾伯的话,可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听范叔的教诲,可以恢宏自己的德行;听韩子的告诫,有助于你成就事业。条件都具备了,能否做到就要看你自己的志向了。至于三郤的话,是使人丧气的言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智子的话说得对呀,是先人的恩泽庇护、滋润着你啊。”白国红:《赵武“冠礼”解析》,《晋阳学刊》,2006年04期拜见的次序是按官位顺序进行的。先是栗武子,然后依次是中行宣子、范文子、谷卜驹伯、韩献子、智武子、苦成叔子,最后是温季子。架武子即架书,将中军,为正卿。中行宣子即荀庚,佐中军,为次卿。范文子即士燮,将上军。郤驹伯即郤铸,佐上军。韩献子即韩厥,将下军。智武子即荀罄,佐下军。苦成叔子即郤擎,将新军。温季子即郤至,佐新军。王伯虎:《赵武出生之年考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年02期 。
三、大国执政1.虚心纳谏在之后,赵武成为了晋国的执政,他以自身的德行带领晋国走向辉煌章迪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晋国霸权护持与弭兵之会》《世界知识》,2014年04期。。一下便是体现赵武品德的几个事例。“赵文子为室,斫其椽而砻之,张老夕焉而见之,不谒而归。文子闻之,驾而往,曰:‘吾不善,子亦告我,何其速也?’对曰:天子之室,斫其椽而砻之,加密石焉;诸侯砻之;大夫斫之;士首之。备其物,义也;从其等,礼也。今子贵而忘义,富而忘礼,吾惧不免,何敢以告。’文子归,令之勿砻也。匠人请皆斫之,文子曰:‘止。为后世之见之也,其斫者,仁者之为也,其砻者,不仁者之为也。’”《晋语·赵文子为室张老谓应从礼》赵文子建造宫室,砍削房椽后又加以磨光,张老傍晚到文子那里看见后,没有拜见文子就回来了。文子听说,乘车去见张老,说:“我有不对的地方,你也应当告诉我,为什么走得这么快呢?”张老回答说:“天子的宫殿,砍削房椽后要粗磨,然后再用密纹石细磨;诸侯宫室的房椽要粗磨;大夫家的房椽要加砍削;士的房子只要砍掉椽头就可以了。备物得其所宜,这是义;遵从尊卑的等级,这是礼。现在你显贵了却忘掉义,富有了却忘掉礼,我恐怕你不能免祸,怎么敢告诉你呢。”文子回家后,命令停止磨光房椽。木匠建议把它们全部砍掉,文子说:“不必这样。为的是让后代人看到,那些砍削的,是知仁义的人做的,那些打磨的,是不仁的人做的。””可见,张老是不满意赵文子僭越等级营造华美的房屋杨林成:《“美轮美奂”的“奂”》,《辞书研究》,2013年03期。。2.见贤思齐“赵文子与叔向游于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叔向曰:‘其阳子平!’文子曰:‘夫阳子行廉直于晋国,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称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子曰:‘夫舅犯见利而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其随武子乎!纳谏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进,不阿而退。’”赵文子与叔向到晋国的墓地游玩,文子说:“如果死者可以复生的话,我们跟谁在一起呢?”叔向回答说:“那应该是阳子了!”文子说:“阳子在晋国处事廉洁正直,然而不免身亡,他的智慧不值得称道。”叔向说:“那应该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了!”文子说:“子犯只看到保全自身的利益,而不顾及辅佐国君治国,他的仁义不值得称道。应该是随武子吧!他向国君进谏不忘记自己的老师,讲自身的行为不遗漏自己的朋友,事奉国君不结纳党羽,而推举贤人,不阿谀奉承,而辞退不贤的人。”可见他是十分推崇范会这个人的。祁午称誉赵武相晋国以为盟主,“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淳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不谤磁,诸侯无怨’,。可见当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四、人物评价
从晋平公十年(公元前548年)到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在晋任执政八年。赵武执政这八年间,晋国内较为安定,与诸侯国之间关系也比较和缓且保持了诸侯国向晋朝聘的地位。他因为做出了使“晋国无乱,诸侯无阙”的良好业绩,而被称为“良臣”《左传·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冬,赵武逝世于赵氏之宗邑温。赵武为赵氏创立的基业,为其子孙的立国提供了各方面的保证。赵氏能够立国,赵武功不可没。